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知是一本假的字帖,乾隆卻當成國寶,故宮博物院當成鎮館之寶

明知是一本假的字帖,乾隆卻當成國寶,故宮博物院當成鎮館之寶

導讀:1924年11月5日下午,在遭到多次恐嚇威脅之後,退位12年的溥儀被迫搬出紫禁城。在溥儀的車隊經過紫禁城北門神武門時,負責檢查的警察在溥儀的行禮中,搜查出了大量古玩、字畫,在請示了上級之後,這批珍貴的文物全部被當局扣押。

在這批文物中,就有後來震驚天下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根據古物保管所所長徐森玉的回憶,當時紫禁城內的工作人員都已經下班,倉庫的大門緊鎖,這些國寶無處安放。徐森玉為了確保字帖的安全,特意花錢到街上買了一個寶箱櫃,將《快雪時晴帖》放在裡面,然後又安排警察站崗,寸步不離直到第二天,就這樣,《快雪時晴帖》在神武門值班房度過一個古今罕見的夜晚。

縱觀中國書法歷史,名氣最大、地位最高的非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莫屬。除此之外,當屬《快雪時晴帖》。此帖同樣出自王羲之筆下,全帖只有區區28個字,但字字珠璣,被後人稱讚為「二十八驪珠」。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快雪時晴帖》問世之後,受到了世人的青睞,從一千過年前的唐朝開始,就是帝王將相收藏的目標。根據字帖上的提拔可知,唐朝初年字帖被丞相魏徵所有,後來傳於褚遂良。宋朝時被銅山蘇舜元、蘇舜欽兄弟收藏,南宋時期,字帖被宋高宗藏於宮中,元滅宋之後,字帖被蒙古人據為己有。

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最愛文玩字畫,曾多次下旨搜求歷代書法名品,尤其喜愛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公元1746年,《快雪時晴帖》被乾隆皇帝得到,興奮異常的乾隆立刻將它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同貯於養心殿溫室內,這個暖閣,就是天下聞名的「三希堂」,王氏一門的這三件墨寶從此也就被稱之為「三希帖」。

從那之後,《快雪時晴帖》變成了乾隆日夜把玩之物,他還在字帖上題寫「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復題「神乎技矣」四個大字,表現出乾隆對王羲之字帖的頂禮膜拜。乾隆皇帝駕崩之後,字帖作為清朝的傳國之寶,一直收藏在紫禁城中,才有了開篇溥儀想將它偷偷帶出故宮的事。《快雪時晴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是院中的鎮館之寶。

文物專家介紹說,雖然《快雪時晴帖》近千年來受到無數人的追捧,皇帝、宰相全部將它是為珍寶,乾隆稱讚它是「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可事實上這件字帖確實贗品、假貨。它並不是王羲之的真跡,與《蘭亭序》一樣,都是唐朝的臨摹版本。

這一說法並不新鮮,從宋代開始就已有定論,很多古學典籍都曾記載它為唐代臨摹版本。可即便如此,它的珍貴成度仍然無可取代,這件流傳了1300多年的贗品,為我們撩開了王羲之的神秘面紗,它比《蘭亭序》更接近王羲之的廬山真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專家解開宋朝第一謎案,四點理由證明:趙匡胤拱手將皇位讓給弟弟
1972年湖北發現一座古墓,考古專家: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千年大騙局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