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人發現!這裡距興化只有3公里,地下埋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驚人發現!這裡距興化只有3公里,地下埋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數千年前,海退三百里,把古興化託付給了長江。由此,我們的家園從大海中誕生。

時光流轉,滄海變桑田,一群麋鹿先於人類抵達這片沙洲棲息。海風吹了一年又一年。古興化大地上終於迎來了一支神奇的部落。

他們於此繁衍生息,臨水而居,開啟了古興化大地刀耕火種的生活。勤勞的人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一處處的烙印,卻又悄然消失在茫茫時空里。

在這方曾被考古學家忽視的土地上,究竟存在多少這樣神奇的部落,他們又留下了哪些值得我們為之驕傲的史前文明?

與興化城一河之隔,有一處僻野小垛,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地方,竟曾是一座繁華城市!

往事越千年,曾經的繁華街井巷陌、車馬喧囂,早已不復存在,然而考古發掘卻能讓今人再次感受當年熱鬧的「興化城」!本期城史,將帶你探尋興化耿家垛遺址的秘密……

【遺址簡介】

耿家垛遺址位於興化市垛田鎮湖西口村,佔地達3萬平方米,距離興化城區直線距離僅3公里。遺址內的古陶瓷和古磚瓦隨處可見,文化遺物大致包括了戰國、漢代、六朝至唐宋三個時期,尤以戰國和漢代的為多。

經專家鑒定,該遺址為春秋至西漢早期的古文化遺址,距今2200年至2800年。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興化自戰國至秦漢時期的歷史空白,同時對研究興化城區(昭陽鎮)的遷徙演變具有重要價值。

垛田地下

掩藏著巨大的歷史秘密

春天的耿家垛遺址

沿著興化城區向東北行駛不到十分鐘,就可到達垛田鎮湖口村的耿家垛。

這裡原是一片荒地,地上散落著陶片、瓦礫、古磚,當地農民曾挖到過銅鏡、陶瓷器皿等物,還挖到過水井、磚鋪街道等遺存。

垛田鎮文化站文物普查時發現這一情況後,採取相關措施進行了保護。興化市文物普查專業人員現場勘查耿家垛的地理地貌等情況,從散落在地面上的陶片上面的麻布紋認定為典型的戰國時期的陶片,水井、磚街、銅鏡、瓦片等均為漢代之物,初步推斷這裡很可能是一處古遺存。

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專家張敏一行實地研究分析了土層斷面,土層下面是黃土層,屬於戰國時期的土壤層。黃土上面的黑土層,屬於漢代土壤層漢代百姓只能住茅草房,官府、廟堂才能蓋瓦;鄉村普通民居不會有磚街,只有市埠才會有。

據此推斷,這是一處之前的有一定規模的市。

古街古井

耿家垛或是最早「興化城」

遠在戰國秦漢時,興化還沒有設縣,也許這小小的耿家垛便是當時「興化城」的城區。一位居住在耿家垛附近的村民說,以前人們在這裡挖河時,曾挖到九口古井,其中的一口至今還埋在地下。

隨手拿起一塊古井磚掂一掂,有好幾斤重。仔細一看,卻發現每塊井磚都是一頭凹進去另一頭凸出來的榫鉚磚,兩塊磚正好可以榫接在一起,緊密無縫。並且,兩塊磚接合起來的弧度幾近直線,可以想像古井的直徑有多大,讓人更加堅信耿家垛曾是一處繁華之地。

一個掩藏在耿家垛的秘密慢慢浮出水面。站在位於白塗河與車路河之間的耿家垛,不禁讓人聯想起泰州的那些文明遺迹。影山頭文化遺迹、南盪文化遺迹、東古文化遺迹連同耿家垛遺迹,無不散落在這兩條河的周邊。它們似乎在暗示著某種必然的聯繫。

歷史之謎

興化「縣城」為何從耿家垛遷出?

2009年6月,考古專家張敏(左)在耿家垛遺址考古。

在勘察了耿家垛遺址下的古街道和古井後,考古專家張敏作出了一個初步判斷:在戰國至西漢時期,這裡的市井已相當繁華。

興化「縣城」為何會從耿家垛遷往昭陽鎮呢?張敏解釋說,歷史上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在水災泛濫、戰亂紛飛的年代,遷署的情況在全國範圍內很多,更何況這裡距離現在的興化城只有三公里。

除了水災泛濫、戰亂破壞之外,不該忽略的一點應該是:戰國之後,現在的興化城(昭陽鎮)歷史地位的逐漸提升。

昭陽鎮,從交通上來看是興化的水路要衝,可謂四通八達,更加有利於經濟發展;從歷史文化上看,作為楚國名將昭陽將軍的封邑地後,昭陽鎮變得繁華起來也很正常。成百上千年後,昭陽鎮逐漸演變為興化城邑所在。

當年,「縣城」為何從耿家垛遷出?也許,謎底只有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才能揭曉。

歷史的足跡漸行漸遠,但耿家垛遺址卻為興化歷史染上了一層滄桑底色。

個人轉載本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興化 的精彩文章:

判了!死緩!泰州2·27殺人分屍案:弱女子錘殺並肢解丈夫!背後原因……

TAG:圖說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