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麻風病 面殘手破

麻風病 面殘手破

麻風病這個名字在西方的文學作品中比較多見,甚至在《聖經》中也有出現。它是流行歷史悠久,分布廣泛,能給流行區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極其危險的傳染病,現在這種疾病已經基本在人類的控制範圍內,但是還沒有被徹底征服,人類還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之戰鬥。

現代考古學家打開了神秘的金字塔,當他們對一具木乃伊進行詳細研究時,發現不幸的古埃及法老雷姆賽斯二世生前曾經遭受過麻風病的殘酷折磨,他的顱骨因此嚴重受損。這項考古發現有力地證實了此前關於麻風病在古文明時期就存在的種種傳說。可以肯定,作為一種古老的疾病,麻風病確實已經折磨人類幾千年了。

身患這種恐怖的疾病的人的遭遇堪稱恐怖,在古老的中國也是一樣。據文獻記載,麻風病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受到醫療條件的限制,麻風病造成大量患者肢體、面部和眼睛殘疾。明清時期,廣東官方對麻風病基本沒有採取什麼防禦和治療措施,或是抱以「滅絕」處理的態度,或是把麻風病人集體收容在深山或孤島上,限制他們與外界的聯繫,採用斷糧斷交通的方式,使之自生自滅。

麻風病不分國界地肆虐著,西方也逃不脫這個宿命。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希臘半島兩個最強大的城邦雅典與斯巴達與西亞和北非的國家進行了一連串的戰爭,最後獲勝的希臘人把二百多萬俘虜帶回希臘當做奴隸。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場軍事上的勝利給他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一些身患麻風病的奴隸把這種可怕的疾病帶到了歐洲。公元4世紀時,麻風病在歐洲廣泛傳播,從斯堪的納維亞到巴爾幹半島,面部畸殘、手腳殘破的晚期麻風病人已隨處可見。

19世紀中葉,醫學家們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逐漸把麻風病的病因集中在兩個可能性最大的結論上:一部分醫學家認為麻風病是不會傳染的遺傳性疾病,另一部分醫學家則認為它是不會遺傳的傳染性疾病,雙方為此爭論不休。1856年,挪威著名麻風病學家丹尼爾遜,冒險將一名麻風病人的皮膚結節刮取物接種到了自己和4名助手的身上。結果,他們5個人都沒有因此染上麻風病,這使他堅定了麻風病是不會傳染的遺傳性疾病的觀點。可惜,這位醫學家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實驗結論不久就被推翻了。1873年2月28日,丹尼爾遜的女婿兼下屬、麻風病學家漢森在顯微鏡下發現了許多棒狀的小體,後來研究證明它們是麻風病的致病菌——麻風桿菌。麻風桿菌的發現徹底結束了關於麻風病因的各種各樣荒謬而奇怪的說法。

元兇找見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徹底消滅這種病菌。1940年,一個正在研究肺結核藥物的美國醫生意外地發現,一種碸類藥物對結核病療效不明顯,卻對麻風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一年後,美國首先使用了苯糖碸治療麻風病。20世紀60年代,醫學家們又相繼發現了後來在麻風治療中廣泛使用的利福平和氯苯酚嗪。麻風桿菌比較頑固,與別的菌種不同,它的細胞膜有一層蠟質,有點像結核桿菌;藥物不容易滲透進去,就不太容易殺滅它,所以治療效果就不理想。而且由於單一藥物療法的療期長,病菌很容易產生耐藥性。於是人們開始進行混合藥物實驗,即把多種相互補充的藥物結合在一起使用,臨床試驗表明這種混合藥物對麻風病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

現在越來越多的藥品和治療手段被用在麻風病患者身上,雖然還沒有一種藥物能百分之百的治好它,但這種疾病的危害已經大大減弱。1954年,為了廣泛宣傳麻風知識,消除人們對麻風的誤解,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一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定為「國際防治麻風病日」,希望公眾對麻風病人就像對待其他一般疾病患者一樣。

利用光譜研究麻風病

麻風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模型,也是一個免疫病慢性疾病模型。長期以來,人們就觀察到,在臨床上存在有麻風病核樣型和瘤型兩種不同的極型,各型麻風在組織病理學上和組織內含菌量的多少上都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並非麻風桿菌有不同的菌株,而是由於機體對麻風桿菌的免疫反應不同所致。於是為了更形象地說明以免疫力為基礎的這種狀態,借用物理學上的光譜概念,確立了麻風病的免疫光譜現象,即從結核樣型、界線型到瘤型,形成了一個連續的光譜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寶書 的精彩文章:

松果體 人體「第三隻眼」
生物鐘 人體神秘計時器

TAG:健康寶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