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羽敗走麥城,三個月仍沒有援兵,劉備諸葛亮為何不救?

關羽敗走麥城,三個月仍沒有援兵,劉備諸葛亮為何不救?

歷史上著名的大將關羽,就這樣在一場敗仗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後人大多為這位蓋世英雄感到唏噓惋惜,然而仔細思考這場戰役的背後,一些不那麼英雄,不那麼光彩的真相卻漸漸浮現了出來。

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到十月期間,關羽先是水淹七軍,大破魏軍,然後又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最後棄城逃跑,半路被殺。

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卻沒有看到劉備有任何增援的行動.劉關張三人,自桃園結義之後便同甘共苦,共進退,於亂世之中奔走四方,創建工業。直到劉備取下漢中,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政治集團。馬超,趙雲,黃忠,諸葛亮這些人都好說,本來一開始就是幕僚,現在直接轉換為臣屬了,而與劉備拜過

兄弟的關賬二人就不那麼好處理了。

張飛還比較好辦,雖然是劉備三弟,但是還是很尊敬劉備的,名為兄弟,實為臣屬,相比之下,關羽就不那麼好定位了。

劉備稱王之後,拜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張飛為左將軍,馬超為右將軍。表面看來關羽位於四位將軍之首,而實際上,關羽的地位和黃忠,馬超是一樣的,對此,張飛沒什麼異議,關羽卻不滿意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對於關羽的這種不滿,劉備並沒有妥協,這就說明,在劉備稱王之後,暴露了「家天下」的帝王思想。

關羽生性驕傲自負,恐怕沒有考慮劉備這種心理。在劉備稱王之後,仍然以為他與劉備的地位平等,這本身就不是人臣該有的想法,而劉備如果輸應了這種想法,給關羽一個高出眾將的名銜,則是不利於自己的團隊建設。因此不管關羽如何不滿,怎麼發牢騷,劉備都不會妥協。

另外,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已經是近60歲的人了,對於王位傳承的問題也多有考慮,幼主劉嬋並無大才,如果劉備死後出現強臣奪權事件,那麼劉家天下很容易就會易主。出於這個目的,劉備也不可能太高關羽的地位,為自己的兒子將來的統治造成阻礙。

因此劉備對於關羽出兵襄樊的舉動並不贊成。主要是因為不希望關羽擴大戰功,建立威望。那麼在關羽失掉荊州,腹背受敵的時候,袖手旁觀,坐等關羽鎩羽而歸,威名受損也是自然而然的舉動。而作為劉備的臣子,諸葛亮在揣摩到主公的心思之後,自然也就三緘其口,對關羽的危難不聞不問了。

只是,戰爭一旦開始,總是有很多變數,劉備雖然不希望關羽建立軍功,但是還是不至於想害死他而自損羽翼,結果關羽被吳軍斬獲,應該也是出乎劉備意料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鏡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企鵝鏡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