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昌起義:謠言反而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武昌起義:謠言反而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的總代表、後隊正目(相當班長)熊秉坤對空連放三槍,正式發出了推翻腐朽的滿清政府的信號,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湖北革命黨人的這次行動可謂是一波三折。早在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武昌舉行聯席會議,推舉共進會領導人劉公任軍政府總理,文學社社長蔣翊武為臨時總指揮,共進會孫武為參謀長,起義準備工作由這兩個團體組成的指揮機關抓緊進行。

武昌起義:謠言反而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就在一切準備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之時,10月9日,孫武帶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里的秘密據點趕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風而至,據點暴露,孫武等人倉皇逃竄。

蔣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臨時總司令部參議劉復基、彭楚藩等人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當晚十二時舉行起義。但湖廣總督瑞澂已經下令誡嚴,並出動軍警四處搜捕革命黨人,起義總指揮部被破獲,劉復基、彭楚藩等人被捕,蔣翊武則乘間逃逸。致此,原定的起義領導人或被捕、或受傷和逃匿,變得群龍無首。

武昌起義:謠言反而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10月10日,陰雲籠罩了整個武昌城,一大清早彭楚藩、楊宏勝、劉復基三個年輕的革命黨人就被槍決了。當整個江城的人們都懷著不同的心情揣測滿清官吏下一步的目標時,謠言開始出現,並且迅速漫延。謠言一、革命黨人的花名冊已經落到了當局手中,很快就要按圖索驥照名單拿人;謠言二、官吏們正在趁機編製所有漢族士兵的假名冊;謠言三、凡是沒有留長辮子的,不論何人,也不管是否是革命黨,一律依法逮捕殺頭。

對於前兩條謠言是否屬實大家都不得而知,而第三條大家卻有目共睹,城牆上掛著的三顆腦袋確實全都沒有長辮子。這個事實,無疑使謠言變得確鑿可信。

武昌起義:謠言反而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這些滿天飛播的謠言,讓革命基層組織的人們意識到,有必要在當晚繼續執行之前的起義計劃。除非採取果敢而迅速的行動,否則搜捕終將會落到自己頭上。這樣,別說是革命事業,就是自己的腦袋都將要終結。

同樣的,在謠言紛紛揚揚之際,新軍中的任何一個漢族士兵,特別是在年初剪辮風潮時期剪掉了長辮的人,都會抱著一個信念:以其坐以待斃,不如豁出去投身革命,這也是目前唯一的出路了。

事實是,當時武昌起義的機會已經成熟。不管瑞澂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他都阻擋不了革命的滾滾洪流。對於不了解武昌革命政黨規模的士兵和文職人員來說,32人的被捕和3個人的遇難,確實給他們造成了一種巨大的、並且是帶有報復性的恐怖壓力,不管你有罪無罪,都同樣感受到了威脅。

武昌起義:謠言反而成了起義的導火索

10月10日武昌城的心情,是不安、恐懼、同情(對在滿清當局鎮壓下犧牲的年輕人的同情)而又充滿躁動的混合體,這座城市已經堆放好了足以焚毀滿清王朝的乾柴,只需一點火星就能燃起衝天烈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山流水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華夏始祖之一,卻被黑了4000年
葯農意外挖到惟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為研究女皇帝提供了實物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