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全球新晉藝術項目

揭秘全球新晉藝術項目

每周專欄 //文化商標Culture??

文化商標 | CULTURE?」是由LEAP和Paloma Powers共同推出的一系列對話,與產業尖端的專家共同探討藝術、設計和品牌營銷的交匯,並試圖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把品牌與藝術家的合作看作是一種自成一體的新媒介,而不是犬儒的妥協,將會是怎樣一番情境?

本期為大家帶來幾則短平快的頭版頭條,從巴黎的拉法葉預知大廈,到紐約的藝術博覽會,本文分析地產項目與藝術之間如何協調以相互融合;同時,對於時尚與藝術兩者之間干涉尺度和贊助商與藝展的依存關係,這裡又會有怎樣的新見解呢?

拉法葉預知大廈(Lafayette Anticipations)內部可移動的展覽空間

巴黎,2018年

從百貨公司到藝術之家

本周,紐約時報(這無疑是時裝秀的「停工時間」)在巴黎探訪了拉法葉預知大廈(Lafayette Anticipations)的建築工地,這裡將會為拉法葉百貨基金會( Fondation Galeries Lafayette)的新空間。在此之前基金會已經在運營一個畫廊,它雖然更小,但卻一直吸引著像克里斯·德爾康(Chris Dercon)和馬丁·哈特布(MartinHatebur)這樣的重量級人物加入其委員會。紐約時報提出了重要的問題:非營利私人博物館的領域中已有路易威登、卡地亞和力加酒的參與,拉法葉預知大廈將怎樣在這樣的熙熙攘攘中脫穎而出呢?

拉法葉預知大廈(Lafayette Anticipations)內部空間

巴黎,2018

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令人吃驚:「拉法葉基金會主席吉約姆?伍澤(Guillaume Houzé)先生希望能使拉法葉預知與眾不同的是它在展內展外對藝術創作的助力,這其中還伴隨著跨領域的創意交流與足以在更高規模上創造藝術品和景觀的能力。」讓我們一探伍澤和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 Rem Koolhaas)之間的關係吧:「可以將拉法葉預知的新空間在某種程度上看作建築師和收藏家對於建築師和收藏家所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幫助藝術家完成填滿巨型展廳空間的任務,這任務是遠遠超出個人的現實能力的。」即便對於一家子熱情藏家來說,這也是品牌參與藝術中不尋常的任務。

位於香港皇后大道的新藝術地標H Queen"s大廈

H Queen"s大廈:最新的藝術地產開發項目

我們近幾年已經看過很多藝術驅動的發展項目:21c的全線博物館酒店、Mana的一系列」當存儲遇上藝術工作室」設施,還有新世界發展公司(New World Development)的K11藝術購物中心。公共藝術裝置也是在奢侈住宅發展項目中越來越受期待的甜味劑。在紐約的切爾西越來越多住宅一股腦兒地在低層增設藝廊空間,以適應社區以及在競爭中標新立異。香港最近的手筆——H Queen』s大廈由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開發的項目——是另一種新模式:將24層樓的餐飲和藝廊空間租給佩斯畫廊(Pace Gallery), 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和藝術門畫廊(Pearl Lam Galleries)這樣的客戶。建築師(和著名本地收藏家)林少偉(William Lim)的設計引入了可以把藝術品從路邊運送到樓上藝廊的貢多拉尖船:「全新的藝術物流和配送方式。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藝廊需要說什麼,以及怎樣為它們提供最好的空間。」(以上來自《尚流TATLER》對開發商Kristine Li的專訪。)

馬丁?馬吉拉回顧展「Margiela/Galliera, 1989-2009」展覽現場

巴黎時尚博物館

馬吉拉回顧展閃耀了整個巴黎

這周在巴黎時尚博物館舉行了設計師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的回顧展「Margiela/Galliera, 1989-2009」 ,巴黎的藝術愛好者們想必十分眼饞該展的策展工作和展覽設計,評論人凱西?霍林(Cathy Horyn)在《The Cut》中評論這次展出:「他不僅探索了剪裁技巧——真的,『解構』是他引入時尚界的術語——與開拓性地回收絲巾等材料,還發明了新的時尚系統。」這場展覽所表達的系統使藝術媒體收穫頗豐,所以我們期待很快在《Frieze》或《Artforum》見到評論文字。再來一句來自馬吉拉自己的有趣轉述:「設計師都忘記衣服。他們只對意象感興趣。」這或許是對時尚中過多藝術的警示?

米蘭時裝周莫斯奇諾秋冬大秀中的外星傑奎琳形象

米蘭時裝周摘取藝術之冠

關於時裝設計師和品牌高管和藝術家合作,我們已經說得夠多了,但受當代藝術語言影響的設計師或製作者的興起對過去五年有同樣深遠的影響。在過去幾個月數不勝數的時裝周中,米蘭時裝周是藝術意象最豐富的一個。亞歷山德羅·米凱萊(Alessandro Michele)的古馳(Gucci)在本專欄中不斷被提及。《Hyperallergic》把他的斷頭和文藝復興畫作聯繫起來。我們在其中看到喬什· 克萊恩(Josh Kline)3D列印的工人頭和戴維·約瑟夫特(David Joselit)的「旁觀自身的畫作(「旁觀自身的模特」)」的迴音。而另一邊,傑里米·斯科特(Jeremy Scott)關於莫斯奇諾的外星傑奎琳·肯尼迪陰謀論——Garage雜誌已描述得繪聲繪影——使我們想到了馬克·隆巴迪(Mark Lombardi)。

DIS.art轉型後的流媒體網站頁面

《DIS》藝術雜誌向視頻體裁的轉型已完畢

去年《DIS》宣布改變它雜誌的體裁而「轉向視頻」,這個宣言看上去像個笑話,它出現時Facebook Live, Snapchat, YouTube和自動播放社交視頻中嚴重又明顯的漏洞正開始浮現。現在轉向已經完成,新網站已上線,而視頻開始出現在展覽中。而《Artnews》是不買賬的一個代表:「隨著這次重新啟動,它將自己置於光譜中不可忍受的那一端;它常常被指責為過分冷嘲熱諷和冷血,現在它終於真的成了這樣。」我們的態度:關於「數據流娛教」假設的幽默已經陳舊了,但視頻內容卻可能持久。我們為視頻一個月後就會消失而大惑不解。它們到底去哪兒了?!?!

2018年紐約藝術博覽會(ADAA Art Show)的開幕酒會

紐約藝術博覽正當時

這剛好給我們機會去思考,為什麼品牌很少關注像紐約這樣的藝術中心裡的藝術活動。當然,贊助商依舊向軍械庫展覽會(the Armory), 獨立藝術節(Independent)和紐約藝術博覽會(ADAAfairs)提供贊助,但完全不像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那樣和瑞銀集團(UBS),大衛杜夫(Davidoff)和寶馬還有其他品牌有緊密的聯繫。更確切地講,在邁阿密海灘上環繞著巴塞爾藝術展的那種令人膩味的時尚狂熱和名人派對在紐約藝術博覽會上是找不到的,這對很多人來說是福祉,而對有些人來說是錯失的良機。我們最期待加布里埃爾·利特(Gabriel Ritter)為軍械庫展覽會策劃的焦點環節,今年重點清楚地放在科技和身體上。其中包括CultureTM合作者艾瑪利亞·烏爾曼(AmaliaUlman)、卡特·莫爾(Carter Mull)和康斯坦·達拉爾特(Constant Dullaart)等人的獨立展位。

譯 | 周南君

? LEAP | 獨家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界LEAP 的精彩文章:

三本以女性視角創作的圖文書
吃魚蛋河的朱興華

TAG:藝術界LE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