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益生菌與心血管病的預防

益生菌與心血管病的預防

飲食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過高導致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升高;膽固醇沉積在動脈壁上,使動脈變得狹窄;如果狹窄的動脈影響到血液循環,就會使心臟病發作;如果血液在腦部發生梗阻,就會引起腦中風。雖然攝入膽固醇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是這並不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唯一原因。

炎症是心血管疾病的誘因

科學家們認為動脈粥樣硬化起始於炎症。而炎症可能是由損傷或者感染引起的。不管動脈損傷的原因是什麼,一旦損傷後它就會大聲呼救,於是白細胞迅速奔赴現場,引起了炎症。我們知道,動脈炎症位點的巨噬細胞會不斷吞噬血液中的膽固醇,如果巨噬細胞中積聚了大量膽固醇,或者炎症持續存在,血管就會變得狹窄甚至堵塞。動脈炎症和血液中過高的膽固醇造成了血管狹窄,並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因此,如果能控制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有助於防治心血管疾病;如果能對這兩個方面都進行有效的控制,那麼防治效果就會更好。

益生菌緩解炎症

調節性T細胞可以發出停戰信號,使炎症反應終止。所以近年來,調節性T細胞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一個熱點。多項研究發現:微生物、損傷、炎症和調節性T細胞之間似乎是由益生菌來聯繫的。益生菌有助於調節性T細胞的生長分化,從而調節過度的免疫反應。益生菌的這種功效已經被應用於治療一些與炎症相關的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血管疾病也可以被稱為「炎症性血管疾病」。

益生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

益生菌分泌酸性物質從而抑制膽固醇的生成:在腸道下段生長的益生菌不但能夠消化水溶性膳食纖維,還能分泌酸性物質。其中某些益生菌分泌出的丙酸能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肝臟合成的膽固醇減少了,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自然也會下降。分解膽汁酸:一些益生菌有分解膽汁酸的能力,而膽汁酸在脂肪的代謝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膽汁酸是由肝臟合成的膽固醇經過一系列變化得到的,它們在合成後經過一條特定的通道被排入腸道。通常情況下,肝臟會通過腸肝循環回收多餘的膽汁酸,並重複利用。但是如果膽汁酸在腸道中就被細菌分解了,也就不存在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這樣必然使肝臟不得不動用血液中的膽固醇來產生足夠的膽汁酸,因此膽固醇的含量自然就下降了。細菌視膽固醇為大餐:在實驗室里,我們仔細觀察了生長在培養皿里的細菌,發現益生菌能夠通過分解膽固醇獲得生長、繁殖所需的能量。

嗜酸乳桿菌菌株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有報道稱,在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中均發現攝入某些嗜酸乳桿菌株可使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還有研究證實,嗜酸乳桿菌菌株具有從其生長培養基中去除膽固醇的能力,在膽汁存在及厭氧情況下也同樣具有此能力。

美國肯德基州大學醫學研究中心的代謝研究小組進行了兩項相關研究:通過每日攝入不同的益生菌,然後測試服用後人群的血脂變化。第一項研究是針對含有益生菌(嗜酸乳桿菌)的酸奶,結果顯示服用人群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降低約2.4%。在第二項研究中使用另一種嗜酸乳桿菌菌株,結果顯示服用人群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降低了3.2%。通常認為,若血清中膽固醇的濃度降低了1%,則心血管疾病發病的危險就可降低2%-3%。可見,如果每天能堅持服用益生菌,那麼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將會降低6%-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膽固醇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有救了!這3種美食是「天然降壓藥」,可降低膽固醇清理血管!
冠心病怕血管堵?膽固醇疫苗清理血管預防堵塞

TAG:膽固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