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與95%的戰爭,矽谷與「底特律們」的對抗

5%與95%的戰爭,矽谷與「底特律們」的對抗

「毀滅你,與你無關。」

這是Ryan的感觸,但更多的恐怕是AI浪潮下很多傳統行業人士的內心真實寫照了。

矽谷巨頭在AI領域的軍備競賽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然而痛苦的卻是那些剛進入人工智慧賽道的掘金者,畢竟老大老二打架,受傷的往往是老三。作為CapeAnalytics的創始人兼CEO,Ryan Kottenstette一直致力於將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應用在在保險行業,並在2016年獲得了1400萬美金的融資。他發現,巨頭的咄咄逼人之下,不僅是人工智慧初創企業面臨著生存難題,就連傳統行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或者直接說是淘汰的可能…

5%對95%發起的降維打擊

以機器學習為起點的人工智慧給予了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機會——收集和運用大數據再也不是一個難題了。矽谷的巨頭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用10年時間從從初創企業和研究機構挖掘人才,現在基本上已經建成了世界頂尖的人工智慧團隊,比如Facebook、Google和Uber等科技公司。

然而,痛點在於,我們並沒有看到愈演愈烈的競爭產生超越科技圈本身的影響。「不幸」的事實倒是在繼續推進——人工智慧的人才「軍備競賽」已經對其他行業的進步產生了擠兌效應,而這個問題很少受到關注。

過去五年,矽谷90%的AI初創公司都被收購了,這些收購行為很大程度上與產品是否成功無關。在被收購之後,新生的產品要麼被收購,要麼被整合如既有產品,除了少數目標明確的特殊案例,收購行為僅僅是被視為一項戰略,而戰略目的則在於搶奪優秀的AI人才。跨越技術生態的高度理性思維為大公司所有,他們也擁有充分的資金、需求整合這些專業人才,為未來開發優秀產品做出儲備。

圖片來源: CB Insights

VC為了更高的投資收益,當然對大公司的收購行為表示歡迎了。不過,在人工智慧的賽道上,巨頭們要的不僅僅是技術、產品上的領先,而是爭搶競爭對手(包括潛在競對)的人才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科技巨頭們著眼於未來的需求,卻不僅從底層上剝奪了小公司的成長希望,甚至也削弱了其他行業的競爭力與成長性,這是一種降維打擊。

美國五大科技公司(蘋果、Alphabet、微軟、亞馬遜、Facebook )的總收入不到美國GDP總額的5 %,但他們卻在收購大戰中扮演著絕對主要角色,他們引導被收購公司專註符合自身戰略的研發,而不是針對目前可能產生價值的特定、非科技行業問題夠將AI程序。宏觀來看,巨頭們的人才囤積策略顯然會對傳統行業起到擠兌作用。

獲得AI賦能是與虎謀皮嗎?

有人認為,技術從業者會打造通用型的解決方案,其適用性包涵於各種行業。但事實並非如此,傳統行業如果單純想獲得科技公司的賦能,這個希望恐怕是落空了。原因有二:

( 1 )科技公司有很多自己的目標,

( 2 )最好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是圍繞一個特定的問題和工作流程設計的。

對於原因一,我們可以舉例來說——Facebook有一項核心功能就是為照片自動添加標籤,該功能可以提高客戶參與度,其底層技術就是機器學習;Google、Netflix、Amazom也在利用機器學習掃描、分析更多的數據信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更有效的商務轉化。這兩個案例都說的的是主要科技公司的核心需求以及對應的AI應用,這種應用方式註定不能轉化為其他行業的相關產品。當優秀的AI專家都致力於為相對漸進變化的功能做增磚添完的優化,這將是一種恥辱。

對於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產品和公司來說,有一個巨大的機會來瞄準技術部門以外的行業的應用。

對於原因二,科技公司的研發部門將AI人才們收入囊中,卻讓他們在既有框架下進行修修補補。然而歷史表明,科技公司著手進入新階段抑或是轉型,往往會面臨失敗(比如Webvan,曾在美國一度大火的網上零售商)或者主管思維鈍化(比如IBM,惠普)。最終出現的破壞性創新或許出現在十年後,(比如Amoazon的零售和AWS)。消費者和科技公司勝出,而本居領先地位的傳統公司則出局。而現在,情況發生變化了,即使具體項目失敗,大公司仍然有能力支持AI人才繼續進行研究並提供豐厚回報。這就導致科技巨頭以外的公司與AI人才無緣了,例如像保險這樣的現有行業將不會因為AI看到變革,科技巨頭們如果願意將輕鬆戰勝他們。這是不幸的,因為儘管工業應用程序看起來不那麼「破壞性」,但它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更顯著的影響。

如何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如果不積極面對,在未來的創新十年,傳統行業的公司很可能被淘汰。那麼他們的領導者能做些什麼呢?那就是擁抱人工智慧,應用機器學習。這意味著他們需要:

(1)承認什麼是關鍵;

(2)創造有吸引力的人才環境;

(3)積極尋找所需人才。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領域已經在發生這種變化了。比如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使傳統行業汽車面臨著風險,這促使的通用汽車總裁Jon Lauckner以10億美元收購自動駕駛公司 Cruise 並以5億美元投資Lyft,福特也積極收購了面向自動駕駛的AI初創企業Argo AI 和NuTomony。在農業領域,過去五年的兩大收購事件分別由孟山都和John Deere主導:孟山都收購Corporation希望能在未來以數據驅動為農民種植農作物提供定製的見解和建議;John Deere收購了Blue RiverTechnology希望利用計算機視覺為農業提供決策輔助。

圖片來源: CB Insights

爭奪AI人才是傳統行業的領導者們不被淘汰的最有效途徑,但如何構建適應節奏構架新的競爭模式則是最大挑戰。Netflix是少數幾個成功的例子之一,它創新了從基於DVD的業務到流媒體業務的方式。這是一次痛苦的轉變,在他們的財富飆升之前,他們的銷售額被蠶食的同時股價曾一度下跌75 %,幸運的是它最終成功了。

可以預見的是,基於人工智慧的產品和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它們瞄準的是科技行業以外的行業未來,短期和中期的競爭相對較少。時間線終究是向前發展的,除了少數的成功企業,更多傳統行業的企業領導者除非採取積極的措施擁抱AI,否則很可能被淘汰的歷史將會重演。

參考文章:

《Silicon Valley companies are undermining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echcrunch,作者RyanKottenstette

《Elon Mus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more Dangerous Than Nukes, by far』》,meduim,作者,Karthik Raja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商業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與谷歌的戰爭升級!亞馬遜將停止銷售Nest智能家居設備

TAG:AI商業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