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雇的公司盜取五千萬臉書用戶信息,小扎頭又大了

特朗普雇的公司盜取五千萬臉書用戶信息,小扎頭又大了

昨天,曠日持久的「通俄門」調查再曝猛料。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16年的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僱傭的劍橋分析公司非法盜取了五千萬美國臉書用戶的信息為特朗普助選。

GIF

這些信息涉及的個人隱私十分詳盡,包括他們的住址、性別、年齡、工作經歷、教育背景以及閱讀、發布、點贊過哪些帖子等等。

有分析認為,一旦選民的個人信息被盡數掌握,競選團隊就很容易有針對性地進行廣告投放,從而影響用戶的投票行為。

海量信息如何被盜?

據報道,這些信息是通過在線問卷調查中的軟體被盜的。

劍橋分析公司先以「學術研究」為名發布廣告,誘導美國臉書用戶下載應用軟體參加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會請求用戶同意該軟體查看其臉書資料。

起初,公司獲得了27萬臉書用戶的同意。

然而,這些用戶並不知情,一旦他們同意,該軟體會連同用戶好友臉書上的個人信息也一網打盡。

通過臉書的人際關係網,該公司最終獲得了五千萬用戶的個人信息。

劍橋公司是什麼來頭?

劍橋分析公司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倫敦,它旨在通過數據分析來幫助企業和政黨改變受眾行為。

而該公司的創始人亞歷山大·尼克斯在接受採訪時則回答得更加直白:

「公司旨在解決美國共和黨政治市場的真空。」

為了打入利潤豐厚的政治世界,尼克斯在公司成立後招募了Wylie先生。Wylie曾是一名政治活動家,對利用選民的心理特徵來影響選民行為充滿興趣。

很快,他們組建了一支心理學家和數據學家的團隊,並在缺乏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的海外地區進行了實驗。

在一次會議上,尼克斯與特朗普的前「師爺」班農和共和黨的「取款機」羅伯特·默瑟相識,尼克斯趁機向默瑟打了個廣告,稱一個複雜的數據公司可能會讓他成為共和黨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默瑟同意資助一項價值150萬美元的試點項目,讓劍橋分析在2013年11月的弗吉尼亞州州長競選中測繪選民的心理。

然而,共和黨在這場競選中敗給了民主黨。

劍橋分析的這一仗打得並不漂亮,尼克斯急切地渴望著成功。

與此同時,Wylie的團隊遇到了更大的問題——如果沒有巨額資金,公司無法在全國範圍內搜集海量信息建立選民的心理檔案。

一般來說,傳統的分析公司會使用投票記錄和消費者購買歷史記錄來預測選民的政治信仰和投票行為。

但是,這些記錄不能幫助公司精準地判斷一個特定的選民是怎樣的性格、宗教信仰是什麼、喜歡怎樣的帖子等。

陷入瓶頸的劍橋分析將目光投向了劍橋大學心理測繪中心的一個課題小組,他們開發了一項技術——通過臉書的用戶數據來測繪該用戶的人物特徵。

與俄羅斯有何關係?

為了打開困局,Wylie與劍橋課題組聯繫,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但遭到了拒絕。

不過,熟悉課題組項目的一位博士卻單獨與Wylie洽談並達成合作。

這位博士叫kogan,他是劍橋大學心理系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俄羅斯彼得堡大學副教授,並常年從俄羅斯政府獲得研究經費。

在獲得劍橋分析的投資後,kogan開始以學術研究為名挖掘臉書用戶數據。

據《衛報》報道,2014年7月,俄羅斯石油寡頭Lukoil聯絡劍橋分析,希望劍橋分析向他們介紹利用數據定位選民的助選方法與石油業消費者的關係。

這個要求在外人看來似乎有些摸不著頭腦。

根據《衛報》曝光的劍橋分析報告,其實,他們介紹的就是如何利用臉書數據影響選舉。

kogan博士給Wylie的信

若沒有數據,大選結果會被改寫嗎?

前競選官員向《紐約時報》透露,在2016年的大選中,劍橋公司為特朗普競選團隊提供了各種服務,其中包括:

針對目標受眾設計數字廣告

籌措競選資金

建模選民投票率

購買500萬美元的電視廣告

決定特朗普應去哪裡獲取支持

有人認為,2016年的大選中,特朗普在幾個關鍵州險勝希拉里,才勉強贏得大選。

也就是說,如果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沒有這些數據,大選結果極有可能被改寫。

而特朗普的前競選官員稱,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劍橋分析公司塑造特朗普的形象,但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全面建模特朗普的追隨者。

GIF

為何臉書會有漏洞?

其實,早在kogan著手挖掘臉書用戶數據時,臉書內部的安全監控程序就有所察覺。

但當kogan以學術研究作為擋箭牌後,臉書就沒有再繼續追究。

2015年12月,《衛報》曾披露,臉書用戶的數據被用於支持德州參議院克魯茲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

直到2016年8月,臉書才作出回應,要求劍橋分析刪除數據,但也沒有進一步核實這些數據是否真的被刪除。

當《紐約時報》刊出近期的調查報道後,臉書又玩起了文字遊戲,聲稱自己是躺槍的,將責任都推給了劍橋分析,還關閉了該公司的臉書頁面。

其實,臉書誕生之初,就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了網路效應——你加入,大家都加入。這一效應成就了臉書這個廣闊的平台。

過去的一年中,臉書因為「俄羅斯水軍」的疑雲備受詬病,而該公司也一直以挑釁的態度回應著:臉書是一個平台,不必負一個出版商的責任。

不過,據《連線》雜誌報道,臉書的一名高管表示,在過去一整年的「磨難」中,扎克伯格極大地改變了他個人的技術樂觀主義,這讓他對人們濫用他所建立的東西的方式更加偏執。

或許,真相和改變都需要時間。

文/方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外事兒 的精彩文章:

卡斯特羅長子自殺身亡,一生被父親「綁架」
英俄開撕了,誰的籌碼比較大?

TAG:新京報外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