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民剃頭的日子裡,講講古人剃頭那些事

全民剃頭的日子裡,講講古人剃頭那些事

GIF

本 文 約

1600

閱 讀 需 要

4min

二月二,宜剃頭。

為什麼那麼多頭要積壓到今天來剃?據說是因為老年間的信仰認為,正月剃頭,會不祥於舅舅,雖不知這背後的邏輯,不過總是很多人願意自覺遵守。說起來,這幾乎是關於剃頭的民俗中,遺留下來的碩果僅存者了,而在古時候,關於剃頭的說道要多得多,幾乎是堪稱是,「頭」等大事。

東北麻將打法跟中原不同,不帶東南西北風,不帶是因為東北風太大,出門遇南風吹到深圳,北風就出國俄羅斯了。打麻將是集體生活不能天各一方,所以不帶風了……

東北的風確實大,大到影響了時尚,一千年前那邊人的髮型奇怪極了,顱頂的頭髮全部剃光,只留下前額和鬢角幾縷,生髮廣告「治療前」圖片人物一模一樣,頭頂光光周邊繁茂,所謂:四周鐵絲網,中間溜冰場。

四周鐵絲網,中間溜冰場的「髡髮」髮型

這種髮型學名叫「髡髮」。髡,剃髮也。民俗學家考證說,髡髮是東亞民族普遍的一種習俗,與南洋打落門牙的習俗可能同一起源,有意造成身體某一部分的殘缺,是一種成人禮。實際上,之所以流行這個髮式,主要是因為風。

一千年前的東北人天天騎馬打獵,風吹髮亂,嚴重擋視線。環境決定了這些游牧民族必然選擇這種最實用的髮型。頭髮除了被龍捲風吹起來像奧運火炬時還算好看,此外再無任何美感於是剪掉頭髮紮上辮子,「髡髮」成為了主流。

「髡髮」在漢人眼裡是貶義詞,此乃「五刑」之一,只有犯人才留這個髮型,周朝就把犯錯誤的小子剃頭處置。

待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概念流行起來後,頭髮地位愈加顯貴了。大約在南北朝的時候,南朝人看見北朝人的辮子覺得很搞笑,將其稱之為「索虜」。這不是什麼好詞,索是繩子的意思,潛台詞是北朝人個個帶著自殺的上吊繩。廣東話把人笨和傻叫「索佬」,我始終覺得這個詞的源頭來自「索虜」。北朝人倒是不在乎,照舊摟草打兔子,跑過界到了南邊的話,還用吊繩捆幾個漢人回去。遼、元、後金……東北亞的少數民族堅定不移地執行削髮政策。害得章光101把北方辦事處撤銷,樂得吉列ABCD直到Z股上市……漢人很不屑,但也相安無事,你穿過黑髮我的眼,我達坂城辮子粗又長……直到1644年。

這一年中國天崩地裂,滿洲人翻過院牆來到了朱家大院。這麼熱的地方幹嘛留這麼多頭髮?於是下令全體人民剃頭。其中重要的推手叫孫之獬。滿人初入關的時候,官員議政分滿漢兩班,漢臣穿漢服束髮是多爾袞允許的。貳臣孫之獬自己剃髮改裝進滿人隊列,兩邊都認為他是串種,是蝙蝠裝老鼠!老孫羞憤,於是上疏:「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服飾、髮型是文化由內至外的具象表現,符號化的註解和詮釋。幹掉漢人標識化的頭髮,作用相當於閹割了漢人的精神。多爾袞對孫的上書讚不絕口!全國開展除毛運動。個個草原的羊一般被剃個精光。「留髮不留頭」從此進入「憲法」。

清朝最初的髮型還不是我們現在看到「前面光頭小和尚,後面辮子大姑娘」那種陰陽頭,而是「金錢鼠尾」,在腦後只留銅錢大小的一縷頭髮,編成辮子要細到能穿過銅錢孔。圓滾滾的腦袋拖著一條細線,跟滑鼠一模一樣。再形象點,就是一根電線掛個燈泡,亮度也差不多。這是當年ISO 9001國家認證的標準。金錢鼠尾是早期女真髮式(後金時稍有改變),易於在密林穿行。另有一說是滿洲人上戰場廝殺,把辮子盤起來放頭頂上防刀砍!估計他們字典里沒「快刀斬亂麻」。從歷史圖片中觀察,這造型直到嘉慶年間才逐漸開始變化,腦後的辮子逐漸加粗,由鼠尾變成蛇尾再變牛尾,吃了偉哥般蓬勃發展,到清末跟電視劇裡面一樣粗了,腦袋顏色也成了感冒藥白加黑了。

「金錢鼠尾」,辮子大概這麼細

髮型的悄然改變,由鼠尾變豬尾,再變牛尾,頭髮越蓄越多,辮子越編越粗。這是文化衝突,也是文化融合的外在表現。滿洲人以暴力征服的形式進入中原,而最終被古老和高度發展的漢文化融合與同化。三百年後,滿文化被漢風蠶食成碎片四散飄零,就連最具代表性的小辮子也被溥儀自己剪掉了,正巧鞋帶斷了,於是分開兩股穿進鞋扣,綁緊,跑步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敏感詞」

TAG: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