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印度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五十周年系列活動

中國佛教代表團出席印度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五十周年系列活動

騰訊佛學訊 2018年3月14至15日,印度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五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隆重舉行。中國佛教協會派出由副秘書長光泉法師為團長,藏傳南傳佛教工作辦公室主任清遠法師為秘書長的代表團一行出席活動。中國駐印度加爾各答總領館總領事馬占武全程出席。

活動現場

2018年3月14日上午,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五十周年慶典拉開帷幕,在慶典儀式上,中國駐加爾各答領事館總領事馬占武、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靈隱寺住持光泉法師、中國佛教協會藏南辦主任清遠法師、加爾各答玄奘寺住持惠榕法師、廣東梅州千佛塔寺住持明慧法師、印度西孟邦政府災害管理及民防事務部長可汗(Javed Ahmed Khan)、婦女事務委員會委員費爾南德斯(Maria Fernandes),印度普提迦耶摩訶菩提寺住持查林達(ChalindaBhante)和副住持迪那南德(Deenanand Bhante),知名電影演員森古普塔(Rituparna Sengupta),以及來自靈隱寺的法師、國內佛教界專家學者和中印兩國信眾數人共襄盛舉。

與會法師和嘉賓

光泉法師在致辭中表示,佛教源於印度,興於中國,揚於四海。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佛教作為中印兩國共享共有的文化傳統,將中印兩國人民的情感與文化牢牢地聯接在一起,為民族交流、地域團結與文化融合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尤其以玄奘法師的西行求法最為中印兩國人民所熟知。「佛教綿延至今兩千多年來,有繼承,有發揚,蔚為大觀。希望中印兩國佛教攜手,學習佛陀慈悲智慧的精神,沿著玄奘法師求法的足跡,加強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為促進兩國人民友誼做出更大的貢獻。」

光泉法師致辭

慧榕法師代表玄奘寺在發言中表示,加爾各答玄奘寺是由悟謙法師於1968年在當地華僑華人的支持下開始籌資建造,50年來一直是當地華人社區重要的宗教場所,同時也為到印度朝拜的中國信眾和其他國家的信眾提供了服務,在中印佛教和人文交流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希望加爾各答玄奘寺的重建能夠繼續得到中印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可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印兩國佛教界的友好交流。

慧榕法師致辭

馬總領事在致辭中熱烈祝賀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50周年,對其一直以來為當地華僑華人和印度朋友提供佛事服務並積極促進中印人文交流表示讚賞,同時稱讚當地社會包容該寺並為其提供很多幫助。

馬總領事表示,上世紀60年代,悟謙長老在加爾各答籌資興建這座佛寺,之所以將其取名玄奘寺,正是為了紀念玄奘大師並將玄奘精神發揚光大。希望中印各界人士積極支持加爾各答玄奘寺重建,包括在籌資方面給予大力協助。他還希望中印各界人士努力弘揚玄奘精神,不斷拓展兩國人文和各領域友好交流合作,增進互信,推動中印關係在新時代不斷取得新發展。

馬總領事致辭

隨後,依照中國漢傳佛教儀軌進行了重建加爾各答玄奘寺灑凈祈福奠基儀式。由光泉法師和清遠法師共同主法,靈隱寺的法師們和當地信眾隨喜參加。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館馬占武總領事等及中外嘉賓、大德法師還共同為玄奘寺重建奠基基石揮鍬培土。整場儀式莊嚴和諧,如法如儀,大眾法喜充滿,祈願玄奘寺重建工程早日圓滿,法緣再繼,慧燈永續。

光泉法師清遠法師共同為灑凈儀式主法

奠基儀式

為祝賀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五十周年,3月14日下午3時許 ,杭州靈隱寺的法師們特地為當地人民也帶來了充滿中國禪韻的雲林茶會,以茶會友。百餘位中外嘉賓抱著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出席了首次在印度舉辦的雲林茶會,隨著茶會在悠揚的簫聲中漸漸開始,觀眾們的心也不知不覺地隨著這婉轉的音律慢慢安靜下來,專註地看著法師們的每個動作。法師們一個個氣定神閑,從容不迫地開始熱壺、理茶、注水。妙手泡出綠茶、紅茶和岩茶等三道風味各異的茶來,讓品茗者去體味禪茶中所傳達出的大自然的韻律,感受自在平和的心態。席間,法師和居士逐次獻上古琴、洞簫、笛子等表演,令印度友人在品茶的同時也感受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隨著茶會漸入佳境,又開始了禪武表演。禪武合一,動靜相宜,剛柔並濟,一招一式如行雲流水,氣勢不凡,他們精彩的表演引來大家陣陣熱烈的掌聲,成為茶會的亮點之一。

雲林茶會

3月15日,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館與杭州靈隱寺、加爾各答玄奘寺、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合作,在奧博羅伊酒店成功舉辦主題為「中印佛教及相關友好交流:歷史與未來」的國際研討會。馬占武總領事,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團長、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法師,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秘書長清遠法師,加爾各答玄奘寺住持慧榕法師,廣東梅州千佛塔寺方丈明慧法師,印度國際大學常務副校長森教授(SabujKoli Sen),印度前空軍司令、印度東部和東北亞地區研究中心(CENERS)副主席拉哈(Arup Raha),印度梵文大學常務副校長班納吉(PaulaBanerjee)和教務長慕克帕德亞(Arundhati Mukhopadhyay),印度賈達普大學、加爾各答大學和梵文大學等高校師生,當地媒體記者,以及杭州靈隱寺、梅州千佛塔寺信眾等200多人與會。

馬占武總領事在開幕式上表示,中印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啟了商貿和人文往來,為開闢絲綢之路做出重要貢獻,佛教也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圍繞佛教展開的中印交流成為兩國友好交往重要組成部分,並留下很多佳話。

中國高度重視中印關係,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兩囯人文交流,著力增進互信,推動中印關係穩定健康發展。

研討會現場

光泉法師則在講話中首先回顧了中印佛教交流史上跨越千年對話,介紹了杭州靈隱寺、杭州中天竺寺與印度的歷史淵源。指出近兩千年來,佛教聯結了不同民族、國家、精神和文化,將其慈悲濟世的精神潛移默化地滲入到各國、各民族的血脈中,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為今天的研討會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希望通過研討,更好了解兩國友好交往的歷史,更好增進新時期雙方人文交流,進一步深化兩國人民的友誼。

印度國際大學常務副校長森教授表示,該校很榮幸合辦這次中印友好交流研討會。佛教交流是兩國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期待與中國佛教界學術界進一步加強聯繫,共同為雙邊友好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與會學者先後以「中印佛教比較和交流」、「交流的外延影響」為主題展開深入研討。復旦大學教授鄭偉宏、賈達普大學教授查多帕達亞(Madhumita Chattopadhyay)、杭州佛學院教授李煒、浦那大學助理教授達什(Anirban Dash)、復旦大學研究員劉震、索麥亞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萊伊(SupriyaRai)、杭州佛學院院長助理黃征、德里大學教授沙瑪(Anita Sharma)、深圳大學助理研究員吳蔚琳等,分別就玄奘、鳩摩羅什等人在中印早期交流中的貢獻、玉門和莫高窟在絲路上的節點地位、佛教文本傳承的橋樑作用、「道場」的內涵、莫高窟藏經中的印度元素等,進行了分析和論證。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呂建福、巴拿勒斯大學教授拉爾吉(Lalji)、西北大學教授李利安、帕格普爾大學教授辛哈(Rajiva KumarSinha)、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院長阿維杰特(Avijit Banerjee)、暨南大學博士後李春堯、杭州佛學院副教授吳承庭、梅州市客家文史研究會主席李國泰等,圍繞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媒介作用、中印古代佛教交往的主要特徵、玄奘遊記所體現的古印度思想、「頭陀行」在金元時期的短暫勃興、印度僧人真諦等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和在中印交流中的作用、太虛大師1940年訪印、加爾各答玄奘寺在促進當地與梅州交流中的作用等進行了研討。

t

至此,印度加爾各答玄奘寺建寺五十周年慶系列活動圓滿落幕,中國佛教代表團以此為契機以中國佛教走出去為主旨,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為在新時代背景下傳承玄奘精神,續寫和平華章開啟了嶄新的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學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佛學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