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何判斷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

如何判斷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

陳忠康先生

陳忠康六問六答

記者:最近大家認識到了「日常書寫」的重要性,《蘭亭序》《祭侄稿》也是在「日常書寫」中產生的,您的博士生導師邱振中教授曾在接受訪談時說,日常書寫對中國書法的發生,對中國書法基本性質的確立,極為重要,但是在書法發展過程中,日常書寫的意義一直在改變,而且是漸漸地退出它核心的位置。在今天,要讓一位書家通過毛筆的日常使用,回到前人那種在任何書寫中不計較得失的狀態,恐怕不太可能。您如何看待日常書寫呢?

陳忠康:把書法藝術融入到日常書寫中,現在的現狀是,鋼筆字代替了毛筆字、電腦打字又代替了鋼筆字,使得文化的土壤、書法賴以生存的土壤以及書法的使用性蕩然無存。這一點與京劇、崑曲的發展趨勢一樣。相比較而言,反而還是書法發展得最好。甚至從人數上來說,與歷史的鼎盛時期相比,書法的人才數量沒有減少。

這裡有兩派的觀點,一派是既然書法已經失去了使用性,那就向藝術性發展。這方面書法界有人提出了「藝術書法」的概念,把書法當成一種視覺藝術。另一派的觀點是,還要恢復傳統的書寫氛圍,不然寫出來的字只能是有形而無神。

陳忠康作品

在此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視覺藝術。書法是視覺藝術的同時,又不僅僅是純粹的視覺藝術。書法很多東西是靠眼睛之外的感覺去體會的。西方的視覺藝術,講究的是視覺衝擊。書法除了視覺的美感之外,更多的是講究內涵,是靠玩味、靠品味,去體會他的幽微的技巧、味道,以技含道。書法是有底蘊的,就像一個人的心電圖一樣。一個好的書法家寫出來的字,不僅僅是寫字,還要靠自身的修養、見識、格調。與我們現在所說的純視覺藝術一樣的。

傳統書法也是講章法、字法、筆法的,技術上面也是一樣的,但闡釋書法、解釋書法的方面、辭彙有所變化。以前的人談書法,只說點、畫、結構、部件,現在的人說書法,說點、線、面、節奏、時間、空間,引進了很多西方的術語,從另外的方面完善了書法的形式理論。

因為西方在視覺心理學上,尤其是視覺圖形的研究上,比中國有些方面要更科學。但是完全依賴西方視覺分析,是無法分析出書法的美來的。就像聽京劇、崑曲,不能按西方的音樂理論,如歌劇、聲樂那樣去欣賞、研究的,它要求的是吐字和唱腔的藝術性,否則,京劇、崑曲就變得像流行音樂一樣了。現在所謂的現代書法,也是西方理論的產物,把中國書法的標準往下降,降到了一個共通的抽象化的平台上面。這只是借用了書法的語言、形式來表達,事實上,這是屬於藝術範疇,不是書法範疇。

陳忠康作品

書法的日常化,就是手頭工夫要多。日常書寫,就是要求我們要用拿毛筆的思維去想問題。現在人寫書法,一種是太單一,變成一種創作模式。第二種情況是很多人提倡個性。但是事實上這個時代是最沒有個性的。現在的人追求視覺衝擊力,和傳統不一樣的認為是個性,力求和大家不同。但是大家都不同之後,又變成了非個性。個性就變成了丑的代名詞,以丑為美。審丑為美。

日常書寫,歷史上除了名家之外,還包括普通人的書寫。我認為它更側重於普通人的書寫。比如現在考古發現的,樓蘭發現的無名氏的書法,一個時代大部分人真實書寫水平都是日常書寫。要確保筆不離手。很多人所以說的日常書寫則是:不要那麼多功夫,歸結出形式的法則,把法則弄通,就是藝術。這實際上是把書法的「玩法」簡單化,把很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就像現在的武術,也是這樣,以前的武術是打出來的,在不斷的打鬥中琢磨出招術。

現在的武術是練套路,給你一本拳譜,練到最後都是舞台表演。書法也是相同的,如果靠藝術練出來的書法,是沒有味道、不符合於傳統的生長方式的。從這點來說,要回到傳統的書寫。

陳忠康作品

記者:有批評家認為,我們當前的書法作品千人一面,缺少個性、有風格的作品,這不利於書法的發展。您如何看?

陳忠康:這是因為現在的資訊太發達,加上我們現在的知識結構的相似和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原因。

這是有矛盾的。從目前的教育模式來說,大家都是從一個模式教育出來的,但是藝術 恰恰和這個相反。藝術是需要充分發展個人的自由和個性,現在教育凡是有個性傾向的就先把你扼殺掉。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哪個小孩子不規矩一點,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所以現在很多人留學,逃離這種教學模式。以前的文化環境更容易產生奇人、怪人,現在大家基本一樣,缺少個性。

陳忠康作品

以前字寫得好靠個人修養、心理體驗,現在大部分人處於一種環境、一種教育模式,所以教育出來的人寫的字也就差不多了。你學《聖教序》他也學,你學《禮器碑》我也學,這有沒有用呢?短期看起來效果好,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讓你的書法達到一定的技術水準。這種圈養的是快,但是沒有放養的那種味道,放養的是慢點,但放養的肉更更鮮美、更有味。

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要呼喚各種有意識的文化人,站在不同的文化圈,去挖傳統裡面有意思的東西,比如各種書法的價值觀、美學觀。很多人對書法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把這些東西挖出來去學,善於發現別人不能發現的東西,也許能改變書法的現狀態。

陳忠康作品

記者:書法主要是學還是練?是臨帖多一點呢,還是自己放開帖子練多一點?

陳忠康:這就要求「學而時習之」,「學」是「練」的過程。很多話在古代都是常識性的,是真理,就看個人能不能做到。以前很平常的知識,現代人都把它拋棄了。比如先寫楷書再寫行書、草書,現在有的人沒有寫幾天楷書,就拚命地寫草書。書法最重要的就是筆法,要知道毛筆怎麼用。現在都離開了原來的常識,就是「現代書法」,實際上是折騰。但要不要折騰呢,這個時代需要創新,折騰的人當中,總有一個折騰得好的。

書法除了有法,還要有性情。我們是按常規的、正統的路子走,也有人不按常規的路子走,也能走出來的。這要看個人的造化和機緣。林散之、齊白石,在50歲之前,誰也不知道他們能寫到什麼程度,也都是沒有很正規地學「二王」,但他們都取得了成功。這就是他們的性情使然。

陳忠康作品

記者:我國書法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出各時代的文化意蘊和審美特徵。秦漢尚勢、魏晉尚韻、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代尚態、清代尚質,各領風騷,又打上那個時代鮮明的印記,為書道的傳承奠定了基礎。在您看來,今天我們的書法審美取向是什麼?我們有時說一幅書法好、耐看,可細究,我們到底看什麼?

陳忠康:其實這個沒有標準,很多人觀點不一。這個問題很複雜,是鑒賞欣賞的問題。從簡單來說,就是要多看。看得多了,腦子裡有譜。哪個時代哪些字最好。哪些書法家,有哪些有名的作品,這個譜就一定要有。對於沒有這些的普通人來說,也會有自己的觀點,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這是憑著一種本能。主要還是看和文字的熟悉程度有關係。看東西你要先有一個準備,字怎麼寫美心裡有個譜。外國人不懂漢字,就只能看一個形。像心理學研究所說一樣,每個人心裡有一個知識框,怎麼認知,怎麼成長是不一樣的。任何人知識的成長都是有一種儲備,有的人遇到新的知識,是開放性吸收的;有的人形成知識的時間是很遲鈍的;有的人是喜歡漂亮的字,被人說了之後,他會反思,他會慢慢的欣賞「丑」的字。像溫州人吃清淡的,但是慢慢也學會吃辣的。再回過頭去吃清淡的又不適合了。知識欣賞也是一樣的,你要有知識的準備,準備的是什麼看到就是什麼。

陳忠康作品

有句話說「坐無尼父,焉別顏回」,沒有孔子,大家就不能發現顏回的好。你要鑒賞一個東西,你不到那個程度,修養不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美。比如溫州方介堪先生的印,不僅工整而且寫意,達到了一種美的極致。但以北方人的眼光去看,就發現不了它的美。

「丑」的字也有很好的,丑也有丑得好、丑得不好之分的。我們要相信,丑的東西,也是作者本身的道理。你可以不喜歡,但是要接受。不然就會很狹隘。要真的學會看字,首先就要學會看書法史,看書法基本的風格。

陳忠康作品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以丑為美、破壞性的美、壓倒有秩序的美,都有一定的道理,丑一點的東西,確實能顯示其個性的。但是真正好的東西,還是要求「美」。

傳統的審美,一是正向的審美。美到極致的時候,就會發現「反美學」。有正統的美學,就有非正統的美學。有廟堂的美學,就要有山林美學去補充。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魅力。

陳忠康作品

記者:一幅書法作品的好壞有沒有標準?又該如何來評判?

陳忠康:大的標準,回答也是很籠統的。但還是有一個美學的尺度。作為欣賞者來說,要看過很多東西,看古代的東西。對所欣賞的作品要大概有一個譜在那裡。書法好壞的評判,先要看它的來歷、出處。從來沒有作品是橫空出世的,來歷可以有正統、非正統之分。任何一個作品從某方面來說,都是從古人那裡傳承,又會有新意。既傳承古人,又以新意啟發後來者。所以還是要多看,知識儲備夠了,就能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欣賞到作品的美。

欣賞是一件複雜的事情,要真學會,還要做一個鑒賞家、收藏家、批評家。從筆墨來說,要看來歷,要有前人的部分,還要有陌生感,即新的東西,是前無古人的。最後還要看內涵,符合不符合文化的等級。偏離了傳統文化的品格,就是技術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陳忠康作品

記者:溫州書法博士、碩士多這種現象怎麼看?對溫州書法有何期待?

陳忠康:這也是溫州文化的一種反映,是一種好現象。從外圍來說,溫州人喜歡背井離鄉,出去就出去,沒什麼大不了。越是偏的地方,越是想出去。還有就是溫州人喜歡集團作戰,你做什麼我也做什麼。文化圈也是這樣。另外這也和林劍丹老師、張索老師的鼓勵有關係,倡導「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圍。

雖然溫州書法人才多,但書風較單一,反而是外地慕名而來的人,在與溫州本地的書風結合之後,吸收了溫州書法的優點,取得可觀的成就。

陳忠康作品

所以,我們鼓勵青年書法家創新,鼓勵他們通過考學,考碩士、博士,接受系統的專業教育,提高書法理論修養,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面目、風格。這方面有很多青年書法家取得了成功,通過考試實現了「走出去」。反過來,這些「走出去」的書法家,通過溫州的書法培訓班,又反哺、回饋溫州,促進溫州書法的發展。我也相信,溫州能走出來越來越多的書法人才,成為書法的「溫州現象」。

另外,已獲得市場認可的書法家也要警惕,「不要做市場的奴隸」。因為市場是一把雙刃劍。商品化作為藝術傳播的最佳手段,它具有快速、靈活、覆蓋面廣等特點,它能解決很多人的溫飽問題,但同時也存在不好的一面,它會引導大家走向單一。要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冷靜下來,避免藝術品過度商品化,要提高市場的水平,對藝術家進行引導。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人畫家的心理是有其病態美的,其性格中總有著一定的痴、怪、迂、狂等成分
我是時間的窮人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