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苦對南雲思舊雨,杏花消息闌珊

苦對南雲思舊雨,杏花消息闌珊

關於作者

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厓,別署癯安、逋飛、厓叟等。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南社社員,曲學專家,近代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歷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等學校教授,吳梅一生致力於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和教學,精通於南北曲,制譜,填詞,按拍,培養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

吳梅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譜》、《詞學通論》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吳梅的詞,大部分錄入《霜崖詞錄》,存詞一百三十七首。錢仲聯《光宣詞壇點將錄》稱吳梅為:「瞿安曲學大師,嚴於持律。早年講學吳門,與黃摩西遊,後掌教南雍,門下士遍天下,名乃出摩西上。詞筆高逸,不讓東塘(孔尚任)、昉思(洪昇)擅美於前。」

臨江仙

短衣羸馬邊塵緊,五年三渡桑乾。漫天晴雪撲雕鞍。旗亭呼酒,黃月大如盤。

苦對南雲思舊雨,杏花消息闌珊。新詞琢就付雙鬟。紫簫聲里,看遍六朝山。

吳梅是南方人,這首詞作於他在北方幕游之時,「短衣羸馬邊塵緊,五年三渡桑乾。」化用唐代詩人劉皂的詩句,「漫天晴雪撲雕鞍。旗亭呼酒,黃月大如盤。」寫淹留北方的所見所感,柳絮紛紛揚揚撲滿征衫,更惹起離人思鄉的愁緒。泥黃的月亮在卷天塵沙中悄悄升起,營造出北方特有的蕭瑟荒涼的氛圍。「旗亭呼酒」典故出自《博異記》,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可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王之渙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須臾,次至雙鬟發聲,則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乃王之渙詩,三人遂歡醉竟日。

過片轉到對故鄉南國的思念,「苦對南雲思舊雨」,南雲比喻思親、懷鄉之情。晉代陸機《思親賦》:「指南雲以寄欵,望歸風而效誠。」舊雨出自唐代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當年杜甫羈留於長安時也曾苦澀地感慨,長安的雨天如此的漫長,到處長滿了青苔,人的心緒也是陰暗潮濕的,以前一起遊玩的同伴也不再到訪了。「杏花消息闌珊。」化用自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懷天經智老因訪之》:「客子光陰春夢裡,杏花消息雨聲中。」而如此美好的情景也只有在夢裡重溫了。

「新詞琢就付雙鬟。」「雙鬟」與「旗亭呼酒」相合,暗指旗亭畫壁故事中演唱最佳的那位梳著「雙鬟」的歌姬,「紫簫聲里,看遍六朝山。」南京是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建都之地,作者想像著在一曲紫簫聲中,再次欣賞到六朝煙水青山的迷濛景緻。然而六朝舊事漫隨流水,秦淮河蕩漾的金粉早已黯然磨滅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底修簫譜 的精彩文章:

TAG:月底修簫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