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自由潛水,你準備好了嗎?

學習自由潛水,你準備好了嗎?

寫在前面的話

隨著學習自由潛水的同學越來越多,在很久前就想寫一篇關於自由潛水的快問快答。終於抽出一點時間,把學生報名前和學習中問的比較多的問題匯總下來,供各位想要進入自由潛水世界但卻有各種顧慮和不解的同學們參考。請注意,本文的內容均面向未學習過自由潛水初級水平的同學,由於KAN的自由潛水知識尚不淵博,有差錯之處還望前輩們指正。(碼字不易,歡迎轉發。轉載請得到授權。)

什麼是自由潛水

自由潛水(Freediving)是指不攜帶呼吸裝置,以閉氣形式進行下潛的一項運動。簡單來說,自由潛水又分為競技自由潛水和休閑自由潛水。我們通常以休閑娛樂為目的,且在約30米以內的非大深度自由潛水都是屬於休閑自由潛水的範疇。

教授自由潛水有哪些組織?

在全球範圍內,教授自由潛水有許多不同的組織。這裡僅大致介紹三個比較常見的組織。

AIDA,全稱為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pourle Develepment de l"Apnee,成立於1992年,完全專註於自由潛水培訓,沒有水肺潛水的相關培訓。大家所熟知的很多世界紀錄和國家紀錄均來自於這個組織的教練。AIDA是一個大神聚集的非營利組織,也為競技自由潛水的推廣和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SSI,全稱為Scuba Schools International,從名稱中可以看出,其不僅提供自由潛水培訓,而同時包含了水肺潛水(Scuba Dive)的教學內容。SSI也是資深潛水教學機構之一,在最近的十年進行自由潛水系統化的教學。而進入中國也是比較早的。

PADI,全稱為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作為市場佔有率極高的水肺潛水培訓機構,成功來源於不斷地培訓體系優化,系統的教學培訓以及嚴格的質量管理流程與監控。2016年起,PADI在中國開始了自由潛水系列課程的推廣,而在之前也花重金在全球邀請資深自由潛水大神和專家進行課程體系及教材的構建。(KAN也是作為PADI在大陸地區首批官方組織的自由潛水教練培訓中成為了一位自由潛水教練)。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在國內知曉並不多的自由潛水組織,比如ApneaTotal等等在此不多贅述。

到底哪個自由潛水組織比較好?

很簡單,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自由潛水組織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而單純的評價好壞是不負責任的。KAN經歷過這些組織的不同教練,實話說,都有特別優勢的地方,也各自存在不足。

特別是在自由潛水初級課程中,每個組織的課程內容和訓練安排相差不大,而此時,你所需要關注的並不是潛水機構的名字,而是教練本身。教練的自由潛水經驗以及教學方式,特別是嚴謹程度,都是你所需要考量的。而潛水機構,僅僅是一個發證方而已,無需過渡糾結。

當然,每個機構的各個級別的核心表現要求也略有差異,下面的表格可以查看詳細的級別對應關係以及部分可量化的表現要求:

特別要注意的是,切不能以各個組織對每個級別的要求進行橫向比較以得出誰好誰壞的結論。每個組織的標準和表現要求都是結合了很多考量因素。而且,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AIDA 2星要求恆重下潛為16米,PADI自由潛水員要求10米,但PADI自由潛水員恆重下潛的訓練範圍在10-16米之間,所以發證的表現要求和訓練的深度範圍其實並不能評判好壞。

所以,其實和水肺學習一樣,在選定教練前多溝通和比較,而不是單純的用自由潛水機構來選擇。

學習自由潛水要做什麼準備?

除了身體健康,不存在禁止自由潛水的疾病和情況外,很多學生都會問在學習自由潛水前要做些什麼準備。而大家特別關注的就是關於游泳的問題。

首先,既然你參加的是水上運動,無論是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你都需要練習好游泳。並不是說需要成為游泳健將,而是增加水感,有一定的能力進行徒手游泳。其實,自由潛水學習過程是一面鏡子,很多時候,已經是水肺潛水員的同學來學習自由潛水,會被我說恐水,其實一方面是離開了裝備的依賴感,不由自主的一些細微的恐水表現都會暴露無遺,另一方面是初學者在剛剛練習閉氣形式的下潛時會因為不適應而緊張。這些都是在初學過程中正常的和可以克服的。

其次,你需要提前練習法蘭左耳壓平衡方式(後面詳述)。一般KAN的課程會在下水前至少2周完成理論課程的講授,這樣大家就可以提前在家中進行法蘭左的訓練。

自由潛水安全么?

和任何運動和戶外活動一樣,潛水有風險,無論是水肺還是自由潛水不可迴避的是存在安全風險。但是,休閑自由潛水和競技類型的自由潛水不同,並不是以打破紀錄為目的。在課程中,你將會學習到常見的並且很好避免的風險類型和如何處理。特別提醒的是,自由潛水的最大原則是「永遠不要獨自潛水」。無論是LMC(自主意識喪失)還是BO(黑視昏迷)本身在陸地上並不危險,而危險的是在水中一旦發生,將會有溺水的風險。此時,潛伴的看護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些,都是課程學習的一部分。

憋氣很差能學自由潛水么?

一般還未學習自由潛水的人第一句話就會問:教練,我憋氣很差,能學自由潛水么?其實,在課程中我們會教授閉氣技巧,通過技巧的學習,正常人都可以很輕鬆的達到1分半鐘的水平甚至2分鐘以上。所以,在課程開始前不要糾結閉氣時間,你一定可以的。

法蘭左是什麼?

法蘭左(Frenzel)是一種自由潛水常見的耳壓平衡方式,一般來說,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天生就會的。而其他的三分之二都需要靠後天的訓練找到感覺。當然,後天需要訓練的時間因人而異。除了在陸地上進行訓練之外,下水後因為頭朝下的原因而更難做出所以不一定陸地上成功練出的就一定能在水下完成。同時,由於水壓的關係也會提高水下法蘭左耳壓平衡的難度。

雖然,在PADI的課程標準中並未嚴格要求一定需要通過法蘭左耳壓平衡的方式下潛才算通過考核,但亞洲人的耳咽管天生較歐美人細,而通過傳統的水肺閥式(Valsalva)耳壓平衡很難順利達到10米以下的深度,所以在課程中都會進行法蘭左的教授與練習。

我能帶著水肺裝備來學習自由潛么?

自由潛水裝備與水肺潛水的裝備相似但不盡相同。比如,由於平衡面鏡的原因,自由潛面鏡較水肺面鏡容積小且更柔軟;比如自由潛水腳蹼比水肺的要長,提供更大的推動力和有效率的踢動等等。課程中,教練將提供專業的自由潛水裝備供學生使用,以便學生能更好的體會自由潛水的魅力。但是,不建議學生在課程前就開始採購自由潛水裝備(土豪隨意),在課程後,你會知道如何選購更加適合自己的裝備。

PADI的基礎自由潛水員和自由潛水員如何區分?

可參考之前的表格看出,AIDA的1星課程/PADI和SSI的基礎自由潛水員課程都列於2星或自由潛水員課程之前,但這些級別並不是學習自由潛水員級別的先決條件。

簡單來說,1星課程或基礎自由潛水員課程是2星或自由潛水課程的一部分。而這些基礎級別僅僅是給有場地限制(深度)或是只想初步了解或體驗一下自由潛水的同學所設置。正常來說,入門課程直接就可以學習AIDA2星課程或PADI自由潛水員或SSI的Level 1級別。

關於通過率?

潛水,急不得。這是我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自由潛水,更不是一個為了通過或拿證的運動。與體育運動員一樣,自由潛水是需要在學習後通過持續的訓練去提高自己的水平。一般來說,自由潛水員課程通過率在50%-60%,而不能順利畢業的原因很多,但很大部分是因為耳壓平衡的原因導致下潛深度不能達到標準要求。當然,除此之外也經歷過因為閉氣時間或鴨式入水等原因沒有發證的情況。

我經常對學生說,自由潛水,不是和別人比,也不是和自己比。更多的,是一個自己和自己的對話過程。在水中訓練的兩天,你一定會經歷一些心理上的變化,而這是一項很磨心性的運動。曾經有過幾個學生,下水前就能感覺到他們對證書的渴望,或者對蘇州海洋館池底(15.8米)的渴望。越是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我就越壓制他們的衝動,讓他們一定要知道循序漸進對於自由潛水來說有多重要。直到今天,我還會向學生講述當年三豆師傅對我們所說的那句話:自由潛水並不是讓你突破自己的極限,而是通過科學的循序漸進地訓練,將自己個人的極限推的再遠一些。

所以,請各位要來學習自由潛水的同學一定要放好心態,學習如何安全地自由潛水,遠比一張證書要來的重要。如果在一次課程中沒有通過考核,可以在教練下次授課時安排前往進行補考即可。

我能不能自己練習自由潛水?

在此之前,我經歷過兩個來諮詢的同學,能看出來他們特別喜歡自由潛水,也能從談話中知曉他們在網路上查詢了很多信息。但是,他們都是獨自在泳池或水潭中進行自由潛水,而當我提及不要自己練習時,他們卻並沒有覺得有風險存在。誠然,泳池有救生員,但對自由潛水的不了解和對獨自訓練的人關注度不夠,同樣會導致風險的發生。所以,請千萬不要在上課前自己訓練自由潛水內容。

另外要說的是,有心在網上找來資料學習是很值得鼓勵的,但是在初級課程的學習中,不要去根據網上的一些內容去訓練與自己水平和級別不符的技巧,比如Mouthfill技巧等等,這些都將在進階後的課程中學習到。請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訓練

不同自由潛水機構間可以相互認證么?

這個問題也逐漸變得普遍。在水肺中,比如OW是在SSI學習的,AOW想要來到PADI進行考證,作為教練,都會在正式開始課程前對你的水平進行評估。如果達到要求,便可以開始下一階段的課程。

自由潛水也有類似的方式。在之前的圖表中看到了三大自由潛水組織同等級別的比較,但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可量化的表現要求中,如果之前的證書所達到的要求比較低,那就需要你在進階另一個組織的課程前增加考試。比如,PADI的自由潛水員課程動態平潛要求25米,如果你想學習AIDA的3星課程,那首先你要能達到AIDA2星所要求的動態平潛40米的水平。恆重下潛這一項也是同理。

其實,我個人倒是認為,去接觸不同潛水組織的課程與教學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評判與分析,正如「取其精華,棄之糟粕」所說的那樣。

關於水肺和自由潛的切換?

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之間的切換是有相關的規定和原則的,就像水肺潛水後有禁飛期一樣。具體的深層原理在此不贅述,課程中會有詳細的講解,主要原則是:

單瓶水肺後12小時/多瓶水肺後24小時再進行自由潛水(AIDA)

自由潛水後12小時再進行水肺潛水(休閑自由潛水一般不需要)

特彆強調:

水肺潛水每潛間隙不要從事自由潛水。即便你覺得只是扎個猛子下去2-3米像浮潛一般沒什麼,但也存在罹患減壓病風險

如果在同一次潛水行程中兩種潛水都想玩,推薦先安排自由潛水,再進行水肺潛水,這種方式會減少切換等待時間。

切勿在自由潛水時,從水肺潛水員調節器里吸氣!(具體原理在課程中也會有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KAN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看KAN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