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機構改革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社論:機構改革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

醞釀已久的機構改革在今年兩會閉幕前塵埃落定,因改革力度之大與範圍之廣而備受關注。

日前,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對國務院組成部門和其他機構進行了較大幅度調整,減少了8個正部級機構和7個副部級機構,同時新增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國家移民管理局等機構設置。

改革目的在於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理順職責關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目前機構職能體系設置,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不完全適應,不改革不足以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也不足以滿足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解決人民關注問題的需求。

換言之,如果政府機構設置未能與時俱進,管理幅度和管理層級不甚合理,管理行為不夠規範,那麼不僅會給企業或民眾增加無謂的負擔,且容易滋長官僚主義,導致政府決策和政策實施低效率。

機構改革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斷推進的工作,如1982年改革精簡了各級領導班子,加快了幹部隊伍年輕化;1988年改革重點是圍繞經濟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淡化經濟管理部門的微觀管理職能;1993年改革目的是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框架,等等。雖然每次改革的任務和重點不一樣,形式也有所差別,但都是根據當時形勢作出調整。結果也明顯提升了政府效率,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迫切需要治理體系現代化,所以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前所未有。

以備受關注且與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環保領域為例,此前我國環保職能分割為污染防治、資源保護和綜合調控管理三大方面,對應海洋、交通、林業、水利、國土等諸多部門。職能交叉造成執法主體和監測力量分散,環保領域多頭執法問題突出,橫向職能分散,缺乏有效協調,縱向監管乏力則執行約束不足。

此次改革不再保留環保部,組建新的生態環境部,整合了此前環保部職責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和國家海洋局與生態環境相關的職責,將有關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能集中起來,無疑更利於生態環境保護。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近幾年呼聲很高,在金融創新不斷及金融綜合經營趨勢下,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交易日趨頻繁,產品、業務彼此競爭、相互滲透,形成了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讓原本的分業監管模式設立基礎已不復存在,同時也放大了金融風險的傳遞能力。

決策層和相關監管部門也早已意識到,且一直在探索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去年成立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讓各監管機構協調性得以提高。此次機構改革,則直接將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擬訂銀行保險業重要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歸央行。目的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監管的協調性,防範監管空白和監管套利,同時進一步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制約。

值得一提的是,新當選的央行行長易綱,作為金融監管領域最重要的人物,在當選後答記者問時就稱,主要任務是推動金融改革與開放,保持整個金融業的穩定。很明顯,金融領域這樣的改革與發展方向,正是高質量發展之所需。

總之,機構改革既要考慮解決當前突出問題,也是順應形勢發展需要之舉。隨著改革讓政府部門協調性更強、效率更高,必將為未來發展增添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菲仕蘭底價收購輝山乳業合資公司,雙方合作正式終結
現場直擊義大利大選:聯合政府有望遏制脫歐衝動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