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監管改革的經驗和實踐

金融監管改革的經驗和實踐

金融監管演變的背景。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金融監管的演變根本上是源於金融體系的變化。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資訊)08 年金融危機,暴露出金融監管未能及時調整的危險。金融體系的創新和發展容易導致監管薄弱環節的出現,金融監管只有跟上金融體系的發展,才能起到維護金融系統安全穩定的作用,這也是金融危機以後不少國家改革金融監管機制的重要原因。

金融監管改革的國際經驗。危機中,加拿大「獨善其身」。08 年危機波及了大多數西方國家,但加拿大強有力的金融監管體系,使得加拿大最終沒有出現央行救助金融機構的現象。加拿大實行兩級平行監管,減少了監管空白,且不同機構承擔不同功能的監管。在審慎的監管態度下,銀行經營更為穩健,監管評價以風險為核心,注重協調機制和及時完善立法。危機後,美國的監管強化。08 年後美國反思監管的不足,出台《多德〃弗蘭克法案》調整金融監管制度,在「雙重多頭」監管的基礎上進行完善,「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結合,主要舉措有設立了金融穩定監管委員會,負責分析、識別金融系統風險和加強監管協調,同時擴大美聯儲監管範圍和權力,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提高審慎監管標準。危機後,英國的「雙峰」監管。08 年危機也促使英國再度調整金融監管框架,採取了「雙峰」監管模式。以央行(內設金融政策委員會、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監管局構成「雙峰」,分別服務於宏觀審慎、微觀審慎和消費者保護這三大監管目標,央行承擔審慎監管的核心角色,而金融政策委員會在三個機構中,起到指導、建議和協調的作用。

我國金融業的風險與監管。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國金融行業快速擴張,出現了綜合經營的趨勢,但原有的分業監管難以跟上金融創新的腳步,導致監管套利日趨頻繁,給金融體系埋下風險隱患。16 年以來針對金融機構行為的監管政策頻出,包括將表外理財業務納入「廣義信貸」、修改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標、打破銀行理財產品剛兌、禁止資管產品多層嵌套、加強銀行業同業交易監管等等,都是對金融行業無序擴張後出現問題的修補。

監管體系改革治本。監管政策打補丁只是治標,金融亂象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原有監管模式與金融業現狀不相匹配,金融監管體系改進才是治本。2013年部際聯席會議設立,初衷是加強金融監管協調,但實際上僅發揮了信息溝通的作用。2017 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成立金穩委,拉開了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的序幕。2018 年3 月13 日全國人大會議公布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是金融監管改革的又一步重要推進。金融集團混業經營下,銀行和保險業交易往來頻繁,部分產品的功能和屬性相似,有合併監管的基礎,能夠事半功倍。而合併之後銀行、保險業的發展規劃、法律法規制定職能劃撥給央行,則體現了法規制定和執行職能相分離的理念,央行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宏觀審慎的管理職能。

08年金融危機警示我們,金融業的發展需要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而金融創新、發展過程中,監管機制需要及時調整,才能補齊監管短板、避免監管空白,準確判斷風險隱患,有效維護金融安全。首先,從改革方向上看,中央提出了金融監管的「三個統籌」是重要的指引。「金穩委」是定位於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意味著協調機制的形成,有助於減少監管空白,杜絕監管套利。其次,從央行角色上看,未來將承擔更重要的監管職責。這也符合危機後各國金融監管改革的經驗。金穩委辦公室設在央行,以及此次機構改革,將銀行、保險業發展規劃、法律法規制定的職能劃撥給央行,正體現了這樣的趨勢。最後,銀監會、保監會的合併意味著我國未來的金融監管將更多地結合功能和行為監管,分業監管將成過去式。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來源:海通證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贏隆資產 的精彩文章:

資本的盛宴:區塊鏈方興未艾

TAG:青島贏隆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