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孩子原沒想像中那樣簡單」

「生孩子原沒想像中那樣簡單」

這是2018年的第 75 篇推送 】

想寫一篇跟《生門》有關的文章很久了,

雖然已經寫了很長,

卻依舊覺得話還沒有說完。

這大概是一個永遠都講不完的話題吧。

# Mar.17 #

一口氣看完11集,又等了兩周更新,終於把13集長的《生門》紀錄片看完了。

看完以後我又把電影版大致看了一下,發現故事和電視劇版里的一樣,只是電影只選擇了其中4個典型的產婦罷了。

總的來說看得心驚肉跳,覺得生門大概是世上最難跨越的門了。

《生門》的拍攝地點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婦產科,鏡頭裡的產婦都是高危產婦,每一個產婦的經歷都會讓人有種「這輩子都不要生孩子」的驚恐感。

不過很多高危產婦的臉上卻是笑容滿滿。

有人把生孩子的痛感設定為十級疼痛,也就是史上最痛的痛感,可是大多數女人還是把生孩子作為生命里最幸福的事情。

那麼,電影為什麼選擇這4位產婦呢?

這大概是因為典型性。生門,是生的門,也是死的門。

《生門》的電視劇版中有一段故事,講的是一位產婦生下了孩子,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家人在產房外哭得撕心裂肺。

其實要感謝現在的醫療技術,畢竟在過去,因為生孩子而走向鬼門關的女人不計其數。

《生門》里的夏錦菊,大概就是典型的從鬼門關走一回的女人。

最後一集的婦產科聚餐活動里,李家福主任談起一年裡救回來的「死定了」的產婦里,她是第一個被大家提到的人。

可以看出來,她是一個非常陽光開朗的女人,笑起來很好看,看不來已經有30多歲了。而且這不是她第一次生孩子了,所以對於要上手術台,她一點也不害怕,說不過是剖一刀罷了。

產婦夏錦菊

她的問題是胎盤前置,胎盤長在了前兩次破腹產的疤痕上,還穿透子宮肌層,植入了膀胱,這意味著胎盤取出以後,會引發大出血。

為了保胎,她在床上躺了好幾個月。

上了手術台以後,果然如此。孩子被剖出來以後,她就開始產後大出血,出血量多到已經流到了地板上。醫生找到手術室外等待的她的父親,要求切除子宮。並告訴他,同意得切,不同意也得切。

她父親簽字了。但是手術台上的夏錦菊卻央求醫生不要切子宮,說自己還只有33周歲,希望醫生能夠再努力一下。

醫生尊重了她的選擇,但因為沒有切子宮,又一次引發大出血。此時她已經昏迷,而後心臟停止跳動了兩次。最後醫生還是只能把子宮切了,並在她的腹腔里塞滿紗布,把她送進了ICU。好在她最後活了下來。

《生門》的電視劇版的最後一集里,有關於對幾年後的夏錦菊的回訪。

我看到了那個讓她大出血一萬多毫升才生下來的兒子,很健康。我也看到了她眼睛裡跳躍著的幸福感。

她還是那個愛笑的女人,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很陽光很好看。

說到回訪,這部分還有對陳小鳳的回訪。

對陳小鳳的印象就是全程麻木臉,大多數時候我難以體會到她即將成為雙胞胎的媽媽內心的喜悅或者焦慮情緒。換句話說,除了麻木,我讀不懂她的任何情緒。

或許是因為她對於一切也無能為力。在回訪的鏡頭裡,她終於長胖一些了,家裡依舊是家徒四壁,丈夫鄭清明出去打工了,當年欠下的錢還有幾萬沒有還。

產婦陳小鳳

陳小鳳懷的是雙胞胎,但卻是中央型前置胎盤。按醫生的說法,像是「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

她是丈夫從外地領回來的媳婦,她丈夫已經42歲了。

其實可以看得出來,陳小鳳的丈夫對她還是挺好的,照顧得蠻細心,然而卻真的太窮了,窮到五萬塊手術治療費,借了整個村子才湊齊。

陳小鳳最初住院的5400塊,就是借來的,好在她的丈夫堅持保人,而不是要錢。於是她丈夫那位長得極像張藝謀的大哥,挑起了借錢的梁子,從幾百塊到鄰居家準備結婚的一萬快,跑遍了整個村莊。

好在最後兩個寶寶都平平安安地保了下了。孩子都保下來,算得上是對這樣的家庭最大的寬慰了吧。

醫生曾經問陳小鳳的丈夫:「你生個孩子都快傾家蕩產了,後面這雙胞胎怎麼養活呢?」丈夫顯然有些措手不及,但還是說,自己小時候再艱苦但條件,爸媽也把自己兩兄弟養大了,總能養活的。

但顯然,從回訪的鏡頭來看,這家人真的活得很艱辛,感覺兩個孩子從小就在被迫經歷著人世間的苦楚,窮養和富養的孩子的區別一目了然。

中國還是有很多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極其嚴重。

就像是產婦曾憲春,她已經生下來兩個女兒,但她說,因為她生活的農村,如果沒有生兒子就會被鄰居們笑話,被周圍的人看不起,所以她只能生。

她是胎盤前置,疤痕子宮,也很危險。但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努力生兒子。

產婦曾憲春

好在她這一次生的是兒子。

兒子被抱出來的時候,我看到了小姑子的情緒奔潰。她哭了,她說全家人一直想要一個男孩,為了抱這個孩子真的很辛苦。

也許是因為我生活的地方並沒有那麼濃重的重男親女思想,對於這種真正「拼了命」生兒子的行為,我難以融入他們的生兒子的激動中。

曾憲春的丈夫說,女人生孩子太辛苦了,早知道這樣就不生了。

可是因為生活的大環境,他還是因為想要一個兒子。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重男親女的思想才能得以不復存在,要知道孩子都是女人生下來的,而女性卻少了很多本該擁有的被尊重。

重男親女的思想深入了太多地區的人的骨髓,希望早日被瓦解吧。

李雙雙的故事大概是《生門》里最讓人心寒的故事了。

因為當地優生科斷定孩子發育有問題,所以即便孩子已經28周了,家屬堅決要求引產,不要這個孩子。最終因為被告知28周已經不能做引產了,是犯法的,所以終於讓這個孩子出生。

而當李雙雙聽著醫生和家屬的對話流淚的時候,她丈夫反而吼她「哭什麼哭」。

產婦李雙雙

最後李雙雙已經經歷了剖腹產,孩子是早產兒,需要去新生兒科治療。

面對新生兒科的醫生詢問是否進行救治的時候,她的丈夫和公公遲遲無法作出決定。最後醫生都很焦急,說「他是一個生命,你總要給他一個機會,你總要試一試才不會後悔啊」,她的公公才終於轉著手裡的金戒指表示先試一下。

而當時她的丈夫蹲在一邊嚼口香糖。

李雙雙的丈夫說,他怕錢花進去了人也沒救活,另外還怕孩子長大以後有問題。

但他從來沒有跟妻子商量,就擅自決定了給孩子保守治療就好。

最後的字幕里向觀眾傳遞了「雖然醫院和家屬儘力救治,李雙雙之子還是不幸夭折」的信息。看到這行字的時候,我都恍惚這個孩子的夭折到底是因為真的發育不全還是因為感受到了親人們的不歡迎情緒。

李家福主任對他們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所有的人對這個小孩的出生,好像都不持歡迎的態度。」

因為我只看到了孩子的爸爸爺爺一味地關注「健全的幾率」,「會不會人財兩空」,而從來沒有看到他們對待一個新生命的熱情。

雖然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健康,但他們好像並沒有想到他們可能會親手殺死自己可愛的孩子。

最後的回訪中沒有李雙雙的部分,所以不得而知後來的幾年她活得好不好。

網上甚至有關於「李雙雙有沒有離婚」的帖子,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一家人,可能都覺得很心寒吧,覺得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的女人,大概真的唯有離婚才最解脫。

看得出來他們家境不錯,從穿著就可以,但或許「人面獸心」吧。

之前寫過腦癱產婦張穎(生門|其實幸福總會來敲門的。),她的故事是整部紀錄片里最甜的故事。而且從回訪來看,後來她又有了第二個女兒,一家人過得很幸福很美滿。

她媽媽說,老天爺都是公平的,雖然讓張穎成了腦癱,但其餘的東西都毫無保留地給了她,讓她的人生很完整。

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活心態。

張穎和媽媽與孩子們

這部紀錄片很值得一看,不僅僅是因為科普了很多婦產科知識。

母親無疑是最偉大的,每個女人生完孩子就真正經歷了蛻變,不僅僅為了自己,開始真正為了孩子而活。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不同產婦的不同命運,我們可以感慨,卻不能說去改變什麼,這大概是有些悲哀的事情。

就像是重男親女的思想,我們終究無力去一棒子瓦解,只能看著很多人,把兒子的生命看得比媽媽的命更重要。

其實有些悲劇都可以避免,就像是只是單純為了生個兒子,所以產婦經歷的鬼門關,這也許是可以避免的吧。畢竟,媽媽的命和孩子一樣重要啊。

「我們不知道將會怎麼離開這個世界,但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怎麼來到這個人間。」

想來真的是這樣,雖然看完這部紀錄片可能會有恐慌情緒,但我依舊建議看一看,不為別的,只為了解踏過生門的不易。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菲兒的瀝城堡 的精彩文章:

湯蘭蘭事件,到底把誰拖下了萬丈深淵?
從此,北京距離杭州四個小時半

TAG:菲兒的瀝城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