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別擔心你的大腦,人工智慧還不能取代它

別擔心你的大腦,人工智慧還不能取代它

本文由人工智慧觀察編譯

譯者:Sandy

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YC)以支持大膽創業的公司而聞名,但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像Nectome這樣大膽的公司。據外媒報道,本周,Nectome的聯合人Robert McIntyre將在YC的「Demo Day」講述如何用高科技的防腐技術來保存人類大腦。

Nectome成立於2016年。兩個創始人Michael McCanna和Robert McIntyre,都來自MIT。Michael是連續創業者,曾參與搭建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的語音理解系統庫;Robert則在2016年和2018年兩次獲得了大腦保存比賽的冠軍。

YC的創始人Altman認為Nectome保存大腦項目,是Y Combinator孵化器2018年Demo Day上最值得期待的路演。也因為他看好這個項目,所以下了1萬美元訂金,希望在臨終的時候把腦子保存起來,期待有朝一日自己的大腦可以上傳到雲端。另外,還有24個看好這個保存技術的大佬也一併購買了這項服務。

大腦保存的流程,也叫ASC冷凍法(Aldehyde-Stabilized Cryopreservation),和有醫生在旁邊協助的安樂死過程相似:先把將要離世的人固定在一個人工心肺機上;麻醉之後,把能讓蛋白質變性的戊二醛從頸動脈輸送進大腦,替換掉血管里的血液;然後緩慢地添加抗凍劑乙二醇,6個小時左右的灌流之後,取腦。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服務只會等到人臨終前才執行,而不是主動提前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這項技術真的可以實現嗎?至少現在不會。

據了解,上述的保存大腦技術,讓人類有可能創建一個大腦所有神經元連接的圖譜,即「連接體」(Connectome)。在創始人看來,該圖譜是人腦重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存它可以讓人的記憶保持完整。不過,即使對人腦上傳持樂觀態度的人,也只能等到2021年到2024年的某個時間,實現第一個10000個神經元網路的重建了。

另外,到目前為止,這一重建過程還沒有取得太多進展。「沒有人告訴他們,我們已經知道C Elegans的連接體已經有十多年了,但還沒有找到如何重建所有記憶的方法?」哈佛大學的腦科學家Sam Gershman評論表示。「和人類大腦中萬億個突觸相比,這僅僅才是7000個突觸!」

根據牛津大學未來人類研究所Anders Sandberg的說法,人類的連接體可以佔用大約10PB的存儲空間。這將需要28.3萬個這樣的連接體來匹配當今互聯網上可用的信息量。但是,與Nectome的預測相反,這個圖譜可能不允許對人腦進行徹底的重建。專家們仍然在討論如何存儲記憶。

人腦並不是最有效的智力形式,他需要大量的生物備份機制來彌補死亡的細胞,同時,其存儲數據的能力也不像計算機那樣靠譜。即使未來某一天,可以實現大腦重建,它也不太可能複製感知、記憶、情感或者直覺。

在小智君看來,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工實體,會像人一樣聰明,具有多功能性。這也就需要人類對人腦進行可靠的重建。在某些任務中,人工智慧比人類做得更好,比如下棋甚至是安全駕駛汽車,但是人類的經驗並不僅限於任務的機械性能。它依賴於才華,甚至是失敗來推動進步。

重塑人腦是人工智慧的聖杯,但是到目前為止,即使是最極端的樂觀主義者也只能在遙遠的未來才能看到。在對人工智慧進行的所有宣傳中,人類或許都低估了存在於我們頭骨里的「超級計算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工智慧觀察 的精彩文章:

AI發展突飛猛進,智能醫療會有怎樣的未來
谷歌母公司首次出手投資AI晶元,該領域或將迎來新格局

TAG:人工智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