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那麼多年不演往往有它的道理,冷戲的藝術價值不必過分誇大

那麼多年不演往往有它的道理,冷戲的藝術價值不必過分誇大

3月3日,北京京劇院演員朱強在長安大戲院演《廣泰庄》。《廣泰庄》是馬派名劇,久不見於舞台。這次朱老師本著一份傳承流派藝術的信念,得到馬連良先生之徒、已97歲高齡的遲金聲老先生指導,將此劇復現於舞台,實屬不易。從年初三,朱強老師開始在微博里念叨這個事,預告初八開票。其間一條微博說,「挖掘傳統骨子老戲《廣泰庄》,距3月3日演出還有一星期,今天才開票,時間緊迫,不知是不是最後一次……」春節期間各行都歇,客觀上對演出票房有些影響。不知朱老師是否有感於此或者是對這齣戲今後能否常演有所擔心。

朱強演出《廣泰庄》 攝影/張翔

其實這幾年舉凡上演老戲、冷戲、恢復傳統戲,上座都不差。喜歡戲曲的觀眾,即便不是復古主義者,也是愛傳統多過愛創新。倒是現在排出來能拿獎、能申請各種基金的新編、新創劇目,如果不贈票,票房才真正堪憂,不過對這種戲,觀眾愛不愛看倒不是主要問題。

近幾年復排老戲不少,《酒丐》《一捧雪》《鐵冠圖》等等,在如今各種藝術節展與比賽等幾乎都以鼓勵創新和大製作為導向,院團忙著請話劇導演、加交響樂隊、在聲光電上下大功夫的時候,這尤為可貴。

復排《酒丐》劇照 攝影/梁鋼

現在戲曲觀眾常常生出一種「今不如昔」的想法,只要老的就好於新的,看不到的都比看得到的好。甚至在有些觀眾心中,京劇按同光十三絕那麼演才好,才是盛世。那麼是不是沒流傳下來的就更好?如果失傳的都更好,那為什麼會失傳?持「老即好」觀點的人,一般有幾種說法:一、現在演員水準不夠不勤奮,不好演的不繼承;二、戲曲界外行領導內行,好的東西都丟了;三、由於歷史原因否定了一些戲。

我以為冷戲的產生,除了時代、外力、演員之外,也有劇目自身原因。談過去海派京劇,常常說到有些連台本戲,以聲光舞美、大型機關布景為號召,北方演出則有活驢活馬上台的記載。這種演出一時也能吸引觀眾。可到如今大型實景演出都不新鮮,這種戲不再新奇,自然要消亡。

如這次演出的《廣泰庄》,如果放在馬派經典里,是比較平常的一部。京劇音配像有根據馬連良先生1929年錄音配像的《廣泰庄》的幾個唱段。雖然有馬先生原聲流傳,也沒產生「勸千歲」「習天數」「此時間」「小東人下學歸」這樣膾炙人口的唱段。另外本劇的賣點是文武並重,這隻能說馬連良是藝術大師,文武昆亂不擋,都拿得起來,或者朱強老師藝術修養全面,武戲也難不倒,但從現在的演出效果看,《廣泰庄》自身的武戲設計並沒有特別高妙之處。再有,以朱強老師演出的版本,本劇時長一個半小時左右。按現在京劇演出的習慣,不夠一場,情節結構又很難拆分成折子戲。綜合這些因素,《廣泰庄》會成為冷戲,我想更多是本劇自身的問題。

馬連良先生演出《廣泰庄》的劇照

去年北昆復排《一捧雪》全本,這齣戲「刺湯」之後主體矛盾就已終結。最後一折「杯圓」雖然有很好的唱段,但在情節上已沒有太大價值,這齣戲多年不見全本演出,我想也和本身戲劇結構不夠好有關係。

戲曲藝術已經不在盛期,甚至已經不是一種比較主流的文藝形式。這種情況下,能經常上演的劇目自然變少,演員也會選擇表演更受歡迎的劇目。就是受眾面很廣的電視劇,反覆播的也不多。當然,精簡到處處《大探二》、時時《龍鳳呈祥》也是不正常的。隨著藝術形式越來越多樣豐富,任何藝術都將小眾化,我想這不僅是戲曲,也是任何藝術都逃不開的必然。那麼最終選擇留下的,應當是更能代表這門藝術獨特性的劇目。

朱強與遲金聲先生合影

去年紀念葉盛章先生而復排的《酒丐》,大量宣傳都集中在其中一個類似空中飛人的絕技上。這場演出我看了,恕我直言,如果為看空中飛人,不如去看太陽馬戲團。如果復排這齣戲,只是為展示一個飛人絕活,意思也不大。京劇過去還保留「耍牙」的技術,幾顆豬牙從嘴裡不斷翻出嘴外,表現煞神一類形象,頗有視覺衝擊。至晚到錢金福先生還有這門手藝,後來失傳了。要說恢復,恐怕這個比空中飛人有意義,也更有戲曲特點。《酒丐》復排值得重視的是劇中體現的京劇武戲的精氣神和情節的趣味。倒是在《酒丐》之前不久上演的老版《三岔口》,劉利華以反派形象示人,更能反映京劇特色,體現京劇寫意美學特點。這麼一個「大俗戲」,讓人大有酣暢淋漓之感。

其實,檢驗復排老戲生命力,一個辦法是看看復排之後會不會進入常見戲的行列。如果不是,恐怕這個戲本身有不適合演出的地方。前些年,頤和園大戲樓上復演清宮舊戲《昭代簫韶》。這戲夠老,頤和園演出普通觀眾也無緣看到,正能吊起觀眾胃口,期待再次上演。但此後再沒演過,再次進入冷戲行列,想必是該劇有自身的弱點。

復排《昭代簫韶》劇照

對待老戲、冷戲也應該持一平和態度,少見不等於好,不必太過誇大冷戲的藝術價值。當然,復排老戲絕對是好事,即便不是添磚加瓦,也是把老先生們壘的磚撿回來的事業。而在復排老戲過程中,通過豐富劇目,一是給觀眾多了可欣賞的作品;二是保留一批資料,使文字記載和劇本活化;三是通過復排發掘劇種的本源,梳理劇種的藝術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為劇種發展提供力量和滋養,這是最重要的。骨子老戲,既稱骨子,其中所蘊含的基本功比其自身的藝術價值,更具價值。

文|辛酉生

本文刊載於20180316《北京青年報》B7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絕不是少女傷痛文學,成熟,有力,具有很高審美價值
來來來,瞧瞧人家的「女人力」長啥樣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