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大揭密!

19個與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大揭密!

許多成語,大家脫口而出。可是成語是因何而形成的?背後有什麼具體故事呢?看看吧,真長見識!

1、一字千金(呂不韋)

釋義:形容詩文或書法作品極為精妙。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秦國商人呂不韋在咸陽懸賞,說有人能在《呂氏春秋》中增加一字或減少一字者,就賞賜千金。

2、東山再起(謝安)

釋義:指隱退後復出任職或失勢後重新興起。

出處:《晉書·謝安傳》載:謝安少年即有名聲,屢次徵辟皆不就,隱居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官至中書令、司徒。

3、三顧茅廬(劉備)

釋義:原為漢末劉備三次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堅持不懈。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四面楚歌(項羽)

釋義:藉以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5、紙上談兵(趙括)

釋義:在紙面上談論用兵打仗策略。比喻空談理論不聯繫實際情況,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6、口蜜腹劍(李林甫)

釋義:口有蜜,腹有劍,意思嘴上說的很甜美,心裡狠懷著害人的主意,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蠍心腸的人。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7、程門立雪(楊時)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藉以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處:《宋史·楊時傳》:"至是,游酢、楊時見程頤於洛(今洛陽),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8、司空見慣(劉禹錫)

釋義:司空,古代官名;慣,習慣,意為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

出處:唐代詩人劉禹錫卸任和州刺史回京,司空李紳設宴招待,席間命歌妓勸酒。劉即席賦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9、妙筆生花(李白)

釋義: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10、胸有成竹(文與可)

釋義:意為畫竹子時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不要想一筆,畫一筆,勉強湊成,藉以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了主意,亦比喻熟練有把握。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11、洛陽紙貴(左思)

釋義:原指西晉都城洛陽之紙,因大家爭相傳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時供不應求,貨缺而貴。後喻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出處:《晉書·文苑·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12、指鹿為馬(趙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藉以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13、入木三分(王羲之)

釋義:意為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藉以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亦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

唐朝·張懷瓘《書斷·王羲之》:「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詩句: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14、畫龍點睛(張僧繇)

釋義: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原為張僧繇作畫的神妙,藉以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亦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都多大歲「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皆在。

15、舉一反三(孔子)

釋義:反,類推,意為列舉出一件事情,進而類推知道其他許多事情,用以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知彼。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述而》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6、桃李滿天下(狄仁傑)

釋義: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武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17、刮目相看(呂蒙)

釋義:擦擦眼睛,用新的眼光去看待。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8、一諾千金(季布)

釋義: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藉以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度。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19、望梅止渴(曹操)

釋義:意為梅子酸,人看見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藉以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jué)》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枝七色花 的精彩文章:

這是雷鋒的最後一篇日記

TAG:一枝七色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