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堅韌卓絕、鐵血千年-俄羅斯

堅韌卓絕、鐵血千年-俄羅斯

堅韌卓絕、鐵血千年-----俄羅斯

近觀千年世界歷史,有一個國家及民族與中華民族有很多相似之處。其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資源豐富。它橫跨歐亞大陸,甚至處於亞洲的地區更為廣闊,但其文化和宗教卻源於歐洲,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都在歐洲。歷史上其與歐洲列強的聯繫和溝通更為密切,也曾嚮往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和科技發展,但其在成長過程中卻更多的受到東方集權體制影響,將集體及民族利益置於最高位置----這個國家及民族就是俄羅斯。

而最令我感受深刻的就是俄羅斯民族歷經劫難的歷史和堅韌卓絕的精神。俄羅斯國家形成初期,外部因地處平原和草原,四周無險可守、強敵環伺;內部民族眾多、矛盾不斷,經常處於一片動蕩之中。於是統治者和民眾均感悟到:要想生存,唯有將權利集中起來實施專制,才能將人民凝聚在一起並確保穩定有序。於是,這就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國家精神和憂患意識。這種精神和意識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和體現。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大舉進攻俄羅斯,一度統治了二百多年。而俄羅斯民族意識頑強的隱忍,一直沒有消亡,反而在民族英雄的帶領下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更為強大的俄羅斯帝國;十九世紀初,法國在拿破崙的領導下達到鼎盛時期,其野心只指東部的俄羅斯。俄羅斯的命運又一次面臨生死存亡。戰爭之初完全是法國壓倒性的優勢和勝利,拿破崙滿以為可以完全征服俄羅斯民族。一度法國都已經攻克了其首都莫斯科。但俄羅斯人民不僅沒有屈服,而且發揮了其堅韌的國家意識和民族精神,紛紛不惜犧牲個人財產,豎壁清野,最終導致法國的全面潰退,並在潰退中其30萬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在國家危亡之秋其決不投降的意志表現得淋漓盡致。在近代的一次世界大戰和二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民族更是充分的展現了其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特別是二戰期間,西方列強都在強大的德意志法西斯鐵蹄下被摧枯拉朽般的滅亡、投降或難以自保。在極端危機形勢下,俄羅斯民族毅然獨自擔起了抗擊侵略的重任。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莫斯科保衛戰等,哪一場都堪稱是人類戰爭史上最為堅苦和持久的防守戰。俄羅斯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慘重的,人口損失2000-2500萬,是西方列國傷亡人數總和的數倍;其退卻過程中的焦土政策嚴重的破壞了其工農業生產能力,導致了戰後恢復過程的艱難和緩慢。但其國家和民族在二戰之後不僅沒有沉淪,反而乘勢成為了世界強國,當擔了戰後兩大軍事集團之一的首領,始終抗拒著西方列強的覬覦和入侵,保證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統一及強大。

由此可見,大到一個國家,小至於一個團隊,必須要有堅韌卓絕的精神和強烈的集體認同意識。這是團隊生存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擁有了這種精神和意識就能在團隊面臨危機或困難時犧牲小我成就大家,凝聚團隊的力量共赴危難。也唯有這樣的精神基礎,才能隱忍蟄伏,等待和創造機會,伺機而動最終實現突破和發展。

2018.2.1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湘西鶴盛 的精彩文章:

從大宋王朝興亡談機制創新

TAG:湘西鶴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