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ThinkPad X1 Carbon 2018 評測報告

ThinkPad X1 Carbon 2018 評測報告

屏幕上來了,溫度也高了。

聯想升級了自家旗艦X1產品線,全新的型號搭載了四核超低電壓處理器以及一塊明亮的WQHD帶HDR屏幕。

一起先睹為快吧。

在上一代ThinkPad X1 Carbon重新設計後,今天這款第6代產品則側重於內部的提升。

這些提升包括全新的四核i5及i7處理器,全新的拓展塢介面以及可選的帶HDR功能的WQHD屏幕,最大亮度為500 cd/m2。

如果要說倒退的話,那就是新款X1 C默認配備鏡面屏了,好在聯想還是提供了霧面屏的可選配置。

本次評測的設備官方名稱為ThinKPad X1 Carbon 6代 20KG-S03900,是一款售價約為2282美元(約人民幣 14485 元)的教育機。

具體配置為酷睿i7-8550U, 16 GB內存,512GB PCIe固態硬碟,預裝Windows 10 Pro操作系統,並配有WQHD HDR屏幕。較低配的版本暫未發售。

聯想ThinkPad X1 Carbon 2018-20KGS03900配置詳情

處理器:英特爾酷睿i7-8550U

顯卡:英特爾UHD 620核芯顯卡,1100MHz主頻

內存:16384 MB LPDDR3-2133,雙通道,板載

存儲:三星PM981 MZVLB512HAJQ-000L7, 512 GB,448GB可用

介面: 2 USB 3.0,2 USB3.1,2 雷電3,1 HDMI,2 DP,1安全鎖孔,1拓展塢槽,讀卡器,microSD(UHS-II)讀卡器, 1指紋識別,NFC

網卡:英特爾8265AC網卡,自帶藍牙4.2

尺寸:15.95 x 323.5 x 217.1

電池:57Wh鋰電池,宣稱14.7小時續航

重量:1.126Kg

機身 – ThinkPad X1 Carbon

2018款ThinkPad X1 Carbon外觀上和前一代近乎完全一樣,聯想依舊採用鎂合金底座加上碳/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外殼。

我們一如既往地喜歡這款ThinkPad的穩定機身,此外前代底部左側不貼合的設計缺陷這裡也被修復了。

聯想對機器感觀的優化也讓我們頗為驚訝。

ThinkPad和X1 Carbon的logo不再是單調的銀色而成了亮黑色,與黑色的鉸鏈相呼應。

這種做法大致算是一種嘗試的改變吧,同樣的還有A殼上銀紅相間的X1 logo,這樣或許能人迅速發現你正在使用X1系列筆記本電腦(包括X1 Yoga第三代),但我們更喜歡隱患微妙的方法,而不是依靠額外的標誌。

幾張真機鑒賞

在2018年ThinkPad X1Carbon依舊是最輕的便攜商務本之一,也是接下來對比參照組中最小的14寸筆記本。

尺寸大小對比

2018年款ThinkPad對比

從左往右依次為 ThinkPad X1 Yoga HDR,ThinkPad X1 Carbon HDR,ThinkPad T480s WQHD和ThinkPad X280 FHD。

X1 Carbon vs T480s

2018款T480s終於捨得換模具了,但依舊有點大且重,只是差別沒前幾代那麼大了。

T480s的觸摸手感也改進了很多,不過機器摸起來還是會比X1 Carbon粗糙一些。

左邊:X1 Carbon 右邊:T480s

左邊:X1 Carbon 右邊:T480s

頂部:X1 Carbon 底部:T480s

頂部:X1 Carbon 底部:T480s

X1 Carbon vs X280

雖略微厚且小了一大圈的機身,全新的模具的加持,ThinkPad X280可以被稱為小一號的X1 Carbon。

兩者的手感完全一致,當你需要一台小巧商務本時X280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大邊框又與X1 Carbon明顯區分開來。

X280的13.3寸屏也是一大亮點。

左邊:X1 Carbon 右邊:X280

左邊:X1 Carbon 右邊:X280

頂部:X280 底部:X1 Carbon

頂部:X280 底部:X1 Carbon

X1 Carbon vs X1Yoga

X1 Yoga這台變形本就比X1 Carbon厚多了,也重了300克,當你攜帶出門時這兩點會特別明顯。

X1Yoga的下半身也比較厚,或許跟這塊可以縮回的鍵盤有關。

X1 Yoga的設計(包括全新的X1 標誌和黑色的ThinkPad標誌)和手感X1 Carbon完全一致。

左邊: X1 Carbon 右邊:X1 Yoga

左邊:X1 Yoga 右邊:X1 Yoga

頂部:X1 Carbon 底部: X1 Yoga

頂部:X1 Carbon

X1 Carbon vs T480

由於巨大的價格差,T480並不應該和X1Carbon處於同一水平線。

兩者都是14寸屏幕,但是X1 Carbon更輕更小巧,重量方面更是相差600克,但是T480配備著第二塊電池,此外,你也能感受到T480粗糙的塑料感。

左邊:X1 Carbon 右邊:T480

左邊:X1 Carbon 右邊:T480

左邊:X1 Carbon 右邊:T480

左邊:X1 Carbon 右邊:T480

連接性能 – 雷電/USB集全

相比前代,2018款X1 Carbon左側介面發生了些變化。

兩個雷電3介面還在,但新加了個拓展塢介面,這個介面也正好取代了之前的迷你網卡介面,不過聯想隨機贈送了網卡轉接線。

在默認情況下,實際的拓展塢介面被蓋在一個小小的蓋子下面。

另外,兩個標準的USB 3.0介面在當今諸多只有Type C介面的輕薄本裡頭真的可以說是一股清流了。

拓展

拓展塢口的蓋子

網卡轉接器

後部:micro-SIM/microSD卡槽

左邊:雷電3,雷電3+拓展塢口,USB 3.0,HDMI 1.4b

右邊:3.5mm立體耳機口,USB 3.0,安全鎖孔

SD卡讀卡器

2018款X1 Carbon 的SD卡槽依舊位於機身背部,同時也是Micro SIM卡槽,你需要取卡針才能順利打開這個卡槽。

這個內置SD卡讀卡器性能不俗,傳輸速率可達到220MB/s,照片拷貝時可以穩定在191MB/s,這點打包T480s在內的一票機器是完全沒問題的。

安全性 – ThinkShutter 攝像頭擋板

安全性能方面除了常規的TPM 2.0加密晶元外你還可以設置各種密碼以及指紋或者智能卡等來登陸Windows 系統,此外一些版本還支持人臉識別。

值得一提的是,2018款ThinkPad加入了ThinkShutter的攝像頭遮擋蓋功能,能有效防止隱私泄露。

從下圖可以看出,左劃開啟默認攝像頭,右劃開啟紅外攝像頭。

默認開啟攝像頭

右劃開啟紅外攝像頭

配件

2017款ThinkPad X1 Carbon已經將出了USB C和雷電3介面拓展塢,然而大多數2018款ThinkPad都配備了新的側邊拓展塢介面,這就以為著你又得買新的拓展塢了。

新的拓展塢有三種級別可供選擇,分別為基本版、專業版和高級版,本文出現的為最貴的高級版,售價397美元(約人民幣 2512 元)。

新拓展塢擁有很多介面,還有一個巨大的凹痕以適配電池凸出的一些ThinkPad,比如ThinkPad P52s用這個拓展塢就剛剛好。

拓展塢配備了135w電源適配器。

可維護性

和前代一樣,新款X1 Carbon底殼用小十字螺絲刀就可以輕鬆拆卸,將螺絲擰松就行,不用完全擰開。

從照片中也可以看出,除了M.2-2280固態、無線網卡、風扇和電池之外,其他零件都被焊死在主板上,無法自行更換。

有WWAN模塊的版本也可以自行拆除。

輸入設備 - 依舊領先

鍵盤

2018款X1 Carbon鍵盤並沒有變動,但問題也不大,鍵程依舊飽滿,按鍵反饋足夠有力。

這也讓我們越發好奇為何其他廠商的輕薄本無法做到ThinkPad這樣的鍵盤體驗。

然而,就算是X1 Carbon的鍵盤也說不是是完美。

鍵盤背光應該更亮一些,或者來一個第三檔亮度,此外平面角度背光也比較眩目,如果光線感測器能夠自動調節亮度的話問題也不大。

總之,背光等問題都是小問題,並不影響X1 Carbon鍵盤的優秀性,在一堆輕薄本中你也找不到更好的。

此外,玻璃材質的觸摸板同樣沒有進行變動。在這個觸摸板上手指能自由滑翔,但無奈觸摸板面積有點小,僅為10 x 5.8 cm。

屏幕 -WQHD解析度+HDR杜比視野

今年聯想終於捨得升級屏幕了!X1 Carbon上了WQHD HDR屏幕。

和去年不同,今年不同規格屏幕的X1 Carbon同步發售。

基本款為FHD(也就是1080P)霧面屏,亮度為300 cd/m2,加多55美元(人民幣 348元)就可以升級為觸摸屏;加131美元(人民幣 829 元)能升級為WQHD霧面屏,亮度為300cd/m2;如果你想要評測的這塊WQHD帶HDR屏幕,你只需多掏201美元(人民幣 1272 元),還是非常划算的。

然而,這是一塊鏡面屏而不是啞光屏,如果你不是鏡面屏的愛好者的話可以選擇其他面板,但失去這麼一款優秀的屏幕就太可惜了。

手頭這台友達B140QAN02.0效果確實很不錯, 2560 x 1440 解析度,像素密度為210,顯示畫面銳利,顏色飽滿。

亮度方面我們檢測到最高為578 cd/m2,平均亮度為532 cd/m2,屏幕右上角較暗,仔細觀察能觀察出。

儘管屏幕亮度很高但屏幕黑值卻僅為0.38,對比度為1500:1。

屏幕下方會有些漏光但並無大礙,不影響日常使用。

這塊WQHD HDR屏幕的另外個優點就是沒有PWM調節。

亮度分布

亮度對比

X-Rite i1Pro2分光光度儀和專業軟體CalMAN帶來也不錯的結果。

出廠情況下,DeltaE-2000灰度檢測值為3,AdobeRGB色域色彩值為1.9,這些值都在標準偏離值之內,可惜的是,藍色的偏差值超過3.8。

總的來說說,這塊WQHD HDR面板雖然藍色有點偏但並不需要額外校對。

CalMAN:灰度 校正前(AdobeRGB色域)

CalMAN:飽和度 校正前(AdobeRGB 色域)

CalMAN:色卡 校正前(AdobeRGB色域)

但是校正一下還是能有一些改善。

平均灰度水平降至0.9,藍色偏差這塊則有點奇特,降至3.3。

這塊WQHD HDR屏幕也有完美的RGB平衡,特別是色溫和灰度係數水平。

此外,屏幕黑值也降至0.31,在此之下,屏幕對比度提高至1800:1。

CalMAN:灰度 校正後(AdobeRGB色域)

CalMAN:飽和度 校正後(AdobeRGB 色域)

CalMAN:色卡 校正後(AdobeRGB色域)

2017款X1 Carbon的WQHD版屏幕素質已經給我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但是今年這款WQHD HDR屏有著移動工作站才有sRGB和AdobeRGB水平。

2017年款的WQHD屏有著幾乎完全的sRGB色域和69%的AdobeRGB色域,2018款則有100%的sRGB色域和88.8%的AdobeRGB色域。

相比之下,有著4k屏的ThinKPad P71也只有77%的AdobeRGB色域。

如果要說缺點的話那就是屏幕相應速度比較慢,尤其是灰到灰的響應,這可能造成滑鼠的拖影問題。

屏幕響應時間測試

備註: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是指顯示屏幕從顯示一種顏色切換到顯示另外一種顏色時其需要的時間有多快。

慢的響應時間會導致殘影,使移動的物體變得模糊(重影)。

遊戲時快速變換的3D畫面特別需要快速的響應時間。

屏幕黑到白響應時間測試

屏幕50%灰到80%灰時間測試

戶外可視性又是這塊屏幕的另一個大問題。

我們拿2013款的MacBook Pro Retina 13作為對比,X1 Carbon的反光會更為嚴重先,可以從下圖看出,場景為多雲非陽光直射下。

戶外表現

盡然採用了IPS面板,可視角度方面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不過X1 Carbon 2018的一些角度上看屏幕會泛紅,具體可見下圖,但也無什麼大礙。

HDR面板的可視角度

杜比視野HDR – 暫不支持

如果你拿這台全新的ThinkPad X1 Carbon想來看HDR視頻時恐怕要失望了。

雖然畫面顯示不錯,但是並不支持真HDR素材播放,油管等流媒體也暫不支持HDR功能。

Windows系統目前也識別不出這塊HDR面板,因為相關功能並沒有完全開發好。

我們為此諮詢了聯想,證實了開啟該功能只能等未來顯卡驅動及Windows系統的更新到來。

性能

新款X1 Carbon你可以自由選擇配置組合,比如酷睿i5-8350U配上16GB RAM和更大的固態硬碟,也就是說,這個定製服務能讓你在Kaby Lake R處理器,8/16GB,256/512/1024GB固態硬碟中隨便選擇。

雖無獨立顯卡可供選擇,但內置的UHD 核芯顯卡已經足夠好。

配置概覽

內存

處理器 – 酷睿i7-8550U

作為酷睿i7-7500U的繼承者,i7-8550U增加了兩個核心。

這顆四核八線程基本頻率為1.8GHz,與標壓45w的四核處理器相比也就是時鐘頻率略為低了一些。

但好在有著酷睿超頻技術,8550U能加速到4.0GHz,準確來說是其中1-2核為4.0GHz,2-3核為3.7GHz,這個加速頻率能保持多久就得看機器的散熱能力了。

X1 Carbon 2017熱功耗設計為25w,溫度牆設置為75°C,而2018款增加至29w,雖然只有短暫的28秒但其四核核心頻率皆在3.1-3.2 GHz。

不過這也帶來了90°C的高溫,隨後功耗便降至23W,四核頻率也降至2.8GHz。

在基準測試中X1 Carbon 2018表現也不錯,i5-8250U稍微差一些,i7-7500U緊隨其後,但在多核測試中就不行了。

CPU 單線程 64位 測試

CPU 多線程 64位測試

我們利用Cinebench多線程循環測試能很多得出一台筆記本的處理器性能。

輕薄筆記本普遍都有典型的降頻現象,X1 Carbon也不例外。

好消息在於聯想移除了75°C溫度牆限制,在本輪測試中晶元溫度可達90°C,當然,相應的功耗也增加了。

Cinebench R15 CPU 多核 64位

X1 Carbon 2018的8550U能穩定在2.8GH水平,功耗在23W左右,代價是晶元溫度達到99°C。

下圖是壓力測試1個小時之後的結果。

平均來說,處理器在2.9Ghz這個速度運行,功耗23W左右,晶元溫度持續至91°C之上。

內部的高溫自然會影響到外機身溫度,壓力測試中我們檢測到F8鍵溫度為54°C,風扇散熱網溫度50.3°C,機身底部50.8°C。

溫度、CPU頻率和功耗

Cinebench R15跑分匯總

系統性能

買一台昂貴的商務本當然是希望能有滑順穩定的體驗,ThinkPad X1 Carbon 2018不會讓你失望的。

在測試中我們沒遇到過任何問題,鍵盤觸摸板等輸入也無絲毫滯後。

在PCMark中X1 Carbon表現不錯,但是在Home和Work中成績只屬於平均水平。

全新的三星固態在這次跑分中或許幫上了忙,但實際使用中倒不會感覺到啥差別。

PCMark 8跑分對比

PCMark 8跑分匯總

存儲設備 – 三星PM981

M.2-2280固態硬碟

並不是所有廠商都捨得給筆記本配上高速PCIe固態硬碟,手頭這台機器配備著512 GB的三星M.2-2280固態。

我們期待這塊擁有TLC 3D NAND的固態硬碟表現如何。

CrystalDiskMark 5的跑分成績為很不錯的300MB/s連續讀和1800MB/s連續寫入的水平。

如果你想擴大內存的話可以自行更換硬碟,此外,機器無電流聲現象。

CrystalDiskMark 3.0

CrystalDiskMark5.2

AS SSD

顯卡性能

內置的UHD620核心顯卡其實只是之前HD620的更名而已,其實就核心時鐘頻率比之前高了些,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提升。

ThinkPad X1 Carbon 2018能發揮這塊UHD620顯卡的全部性能。

在本輪測試中,手頭這台X1 Carbon 2018也只輸給了搭載Iris Plus 650的MacBook Pro 13和搭載GTX 1050獨立顯卡的Surface Book 2。

如果你想獲得更好的顯卡性能可以利用雷電3介面外接顯卡。

可以說,UHD 620是商務筆記本一個不錯的選擇,用來多媒體情景和高解析度視頻播放完全沒有問題,非大型的CAD工程也是可以勝任的。

電池供電模式下3DMark 11跑分低了7%,顯卡的圖形和物理功能也受到了影響。

3DMark 11跑分對比

3DMark 1080P Fire Strike圖形跑分對比

3DMark 720P Cloud Gate標準圖形對比

3DMark跑分詳情

排放

系統噪音

X1 Carbon 2018的風扇表現不是很盡人意,風扇會經常無故開始轉動,負載下轉得就更頻了。

舉個例子,在寫這篇評測時我們Chrome瀏覽器只開了兩個頁面,打了幾段字,風扇卻時不時轉動5-10秒。聯想應該會在BIOS更新中解決這個問題,起碼X1 Carbon 2017經歷過同樣的事情。

另外一件問題風扇轉動發出的尖利的聲音。

機器的兩個風扇噪音為32.5和35.1分貝,不是很吵,但是聲音較尖比較煩人。

噪音水平

溫度

前面已經介紹了Cinebench跑分測試時的溫度情況,在這裡我們用壓力測試證實下上面的情況。

C面最高52°C,D面最高48°C的表現比CPU循環測試稍微低了些。

下面的圖表記錄了晶元在壓力測試下的溫度表現:功耗穩定在23W (處理器:1.4GHz,顯卡:850-900MHz),電池模式下功耗降至15W(處理器:1.2GHz,顯卡:700MHz)。

壓力測試

在這裡強調以下,上述的高溫情況是發生在壓力測試中,相比2017款的各種溫度限制,我們更喜歡現在這個新的解決方案。

畢竟使用X1 Carbon的人大多數需要高負荷工作的時間並不會太長,其餘時間處理器也能更好地利用其性能。

空載或者輕度使用,包括高解析度視頻播放和碼字時機器並不會怎麼發熱,這時放在腿上使用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溫度示意圖

壓力測試

壓力測試(C面)

壓力測試(底部)

能量管理

功耗

X1 Carbon 2018這款WQHD HDR屏幕亮度表現令人眼前一亮。

從最小的到最大亮度功耗總共增加了5W,鍵盤背光開啟情況下空載時最大功耗為11.9W左右。

X1 Carbon這水平和MacBook Pro 13近似,雖然後者解析度更高些但是屏幕下,總得來說功耗比X1 更大些。

增加的熱功耗限制在負載情況下就明顯影響到功耗水平了。在壓力測試剛開始的28秒內功耗為52.5W,之後穩定在43W水平。

值得說明的是,手頭這台X1 Carbon配備著65W USB-C電源適配器,而標準配備的只有45W,高負荷下是不夠用的。65W電源需要額外加錢。

功耗水平

功耗對比

電池續航

電池

2018款X1 Carbon電池沒有變動,依然為75Wh,負載下可以堅持106分鐘,奇怪的是,2017款屏幕亮度較低,續航水平卻一致。

空載,最低亮度情況下續航時間為22小時。

然而,我們更在意屏幕61%亮度,也就是150尼特下的續航水平。

WLAN測試續航時間為8.5小時,強於2017 1080P版本。

不知道之後的BIOS更新在續航這款能有什麼提升,或許WQHD版本在150尼特上功耗效率更高吧。

X1 Carbon 2018的WLAN水平測試和MacBook Pro 13(TouchBar)一致,此外視頻播放模式下續航為9.5小時,整體來說續航水平還是挺不錯的。

充電曲線

聯想宣稱一小時內能充電80%,在我們測試中需要70分鐘。

將電池充滿需要144分鐘,當你外接拓展塢使用135W電源對充電時間並沒有什麼幫助。

續航對比

總結

2018款ThinkPad X1 Carbon與之前的版本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機身外觀一致,細節處倒是有一些調整。

我們喜歡新的黑色logo和鉸鏈,但是A殼上的X1 logo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

這款14寸的商務本僅有1.1kg,移動性很強,但是太輕也影響到穩定性。

此外聯想重新設計了介面,將左側的雷電3介面及網卡介面改成新的拓展塢介面。

可選的WQHD HDR屏幕是新款X1 Carbon兩個主要亮點之一。

聯想在廣告文案中宣稱新屏幕有著500尼特的亮度,我們檢測到的實際亮度高於這個水平。

屏幕色域很飽滿,HDR面板也值得多花點錢去購買。

然而,這塊屏幕並不適合每一個用戶,最大的問題就是鏡面屏幕。

即使在室內使用也會有反光的問題存在。

此外,不同角度看屏幕會有些發紅現象。

Windows系統目前並無法識別出這塊HDR屏幕,未來更新應該能修復這個問題。

英特爾新的四核低壓處理器是第二個亮點。

前文已經介紹了新一代處理器完全不同的性能表現,聯想的新產品線在新晶元下也進行了很多良性的調整。

去年的X1 Carbon有一個相當保守的溫度牆限制,但這次聯想為CPU留下了更多發揮的空間,雖然這樣也導致了機身的高溫,但獲得了更多性能。

對於X1 Carbon這款輕薄本而言這個性能利用率已經是很不錯的了,但這也引發我們對i7版是否比i5版更值得擁有產生了思考。

I7的高頻(最高4GHz)迅速帶來高溫,隨即帶來了風扇的狂轉……未來的BIOS更新應該能改善這個問題吧。

電池續航方面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手頭這台WQHD版本似乎更省電一些。

介面方面聯想不僅有受歡迎的雷電3介面也沒放棄傳統的Type A介面,外設使用非常方便。

此外,你還可以買到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筆記本鍵盤之一,尤其對於文字工作者而言簡直是個恩賜。

不過,聯想堅持著WWAN模塊方案,如果你需要蜂窩上網比較買一台帶有LTE模塊的版本,因為其他版本是不集成天線的。

此外我們也希望在聯想的旗艦產品上能看到英特爾最新的網卡。

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屏幕HDR功能暫不能使用,一旦有任何進展,我們會及時更新。

總評分

定位高端,輕薄

WQHD屏幕亮度不錯,色域廣

四核處理器性能不俗

現代雷電3介面與傳統USB Type A口並存

不錯的系統性能表現

優秀的鍵盤

續航時間長

3年保修

SD卡性能很好

只支持microSD卡且卡槽難以開啟

屏幕反光嚴重

HDR功能暫不支持

負載下機身表面溫度高

風扇頻繁轉到且聲音很尖

無「WWAN-ready」

可拓展性可維護性太差

只能通過轉接器外接網線

出處: 專門網論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hink小黑迷 的精彩文章:

八代酷睿RX550獨顯 ThinkPad E480開箱圖賞

TAG:think小黑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