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中國人,他沒名字、沒文化, 沒尊嚴,可他卻萬古流芳,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已將他遺忘?!

這個中國人,他沒名字、沒文化, 沒尊嚴,可他卻萬古流芳,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已將他遺忘?!




1950年,一部電影在全中國公映,


上映後好評如潮,


被評為1950年

10部最佳影片之一。


然而不久後,


這部電影便掀起了一股狂風巨浪,


所有的電影主創人員都因此

厄運連連!


而更讓你意想不到的是,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

只是一個

沒名字、沒文化,


沒尊嚴,但真實存在過的乞丐......




他,就是

武訓







清朝末年,在山東堂邑縣柳林鎮武家莊,


有一個叫武宗禹的貧苦農民,


生有兩兒一女,

日子過得很緊巴,


家裡窮得都快揭不開鍋。

錢沒多出來就算了,結果,



在1838年12月5日,他又多了個兒子,


他連給孩子起名的興趣都沒有,


乾脆直接敷衍了事:


 「他在叔伯兄弟們中間排行老七,


就叫武七吧。」

 





武七從小就讀不起書,


但每次路過學堂時,他都要駐足良久,


偷聽裡面朗朗的讀書聲,


其他孩子見他衣衫襤褸,都恥笑他,


可他並不在意,


一天,

他鼓足勇氣闖進

學屋


請求先生准他入學。


結果先生非但沒同情他,竟還辱罵他:


「你這窮小子,怎麼能到這裡來呢?


還不快滾開,你想偷東西嗎?」


從此,他再也不提讀書的事了。




7歲時,山東各地鬧大災,


更雪上加霜的是,父親也去世了,


困頓的家瞬間失去了頂樑柱,

他只好隨母親乞討為生。


他年紀雖小,但對母親十分孝順,


每逢要到乾淨可口的乾糧,


都省下來帶回去給母親吃。




行乞到15歲時,母親擔心他,


會因為乞丐身份成不了家,


便讓他給

鄰村的親戚打工,


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


打工盡心儘力,什麼臟活累活都干,


可親戚老闆

不僅不給工錢,還說:


「給你一口飯吃就算是莫大恩惠了,


還要工錢?」。




他兩年後離開這個親戚僱主,


到另一個地主家打工,


同樣每天勤勤懇懇地工作,


沒想到,換來卻是更悲慘的處境。


平時他常常遭到打罵和責罰,


一個臘月三十,老闆讓他貼對聯,


因為不識字,他把對聯貼錯了,


老闆知道後大發雷霆,


罰他不準吃晚飯,睡覺,


還讓衣衫單薄的他,


在風雪交加的寒夜裡站了個通宵。




他每年的工錢是十七吊,


可他連續三年都沒拿到過工錢。


有一天,武七母親病了,


想借點錢回家探母,


誰知老闆欺負他不識字,


拿出一個偽造的賬本說:


「某月某日你支取了幾百文,


又某日支用了幾十文,


總之,這年的工錢你已經用完了,


在我這裡沒有存款了。」


這一筆糊塗賬把他氣得目瞪口呆,


他為給母親治病據理力爭,


可老闆當即惱羞成怒,


反誣陷說他是訛詐,


叫來家丁把他打得頭破血流,


將他掃地出門不再理會。




遭到欺凌被騙後,他在

莊子上的破廟裡,


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


有人以為他失蹤了,


還有人以為他氣憤而死。


沒想到三天後,他走出了破廟,


似乎變得瘋癲起來,


從此,街上多了一個

衣衫襤褸、


面目污黑,爛衣遮體

的乞丐。



嘴裡還嘟嘟嚕嚕念個不停:


扛活受人欺,不如討飯隨自己;


別看我討飯,早晚修個義學院。







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破廟中的三天,


都想了些什麼,那年他才20歲,


手拿銅勺

每天看上去都開開心心的,


一邊討飯,一邊還到處吆喝:


出糞、鍘草、拉砘子來找,


管黑不管了,不管錢多少。


他為了避免再次被欺騙,


對自己的勞動明碼標價,


而且總是提前聲明。




他討遍了

山東、河北、江蘇等地,


唱著似詩非詩,似歌非歌的歌,


有聲有色,有內容,有韻腳。


遇到吝嗇不給東西的人,

他就唱:


「不給俺,俺不怨,自有善人管俺飯。」


當遭遇聲色俱厲的謾罵時,


他也不生氣,唱歌以對:


「大爺大叔別生氣,


你幾時不生氣,俺幾時就出去。」




他把長辮子剃掉,只在兩邊額角,


各留一撮桃形的短毛,丑得不行,


以這種有些自虐的方式,


來獲得更多人的注意和施捨,

他唱道:


這邊剃,那邊留,修個義學不犯愁。


這邊留,那邊剃,修個義學不費力。







除了討飯,

他還到處出賣自己的勞力,


臟活累活搶著干,過著牛馬式的生活,


有時,他像個江湖雜耍藝人,


給人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


嘴裡唱著:

「豎一個,一個錢,


豎十個,

十個錢,


豎得多,錢也多,


誰說不能修義學。」


或是趴在地上給孩子做馬騎,


再以手代腳做「蠍子爬」,他甚至當眾,


吃毛蟲蛇蠍,吞石頭瓦礫等,


以這種自虐的方式,


博取大家的好奇,得一點點賞錢。


可這麼拚命要來的錢,


他卻都不花,有時候,


他討到了好一點的食物,就轉手賣出去,


自己只吃那些霉爛的和糟糠菜根,


還邊吃邊唱:


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


吃的好,不算好,修個義學才算好。




他這麼做,全是為了賺錢,


積攢起來修個義學院。


原來,他在破廟裡想通了,


自己被欺負都是吃了沒知識的虧,


可天下還有多少跟他一樣的人啊?


他想為這些窮人開

辦義學,


讓他們免費讀書,

不再被人隨意欺凌。




因為他總是「義學」不離口,


大家都以為他得了「義學症」,


所以把「義學症」作為他的綽號,


而他卻不以為然:


「義學症,沒火性,見了人,把禮敬,


賞了錢,活了命,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







35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


他和兩個哥哥分了家,


他分得

三畝地,

變賣為120吊錢,


連同多年行乞攢的100吊,共有210吊錢。


他想找一個可靠的人存起來放貸生息,


為義學積攢更多的資金。


他打聽到縣裡有位

舉人很正直,


於是,他特地跑到楊府求見,


結果楊

舉人一看他是乞丐,就拒絕了,


他就在楊府門口跪了整整一天一夜,


這才終於感動了

楊舉人。




錢可以生錢了,離辦義學又近了一步,


這更激發了武七討飯、掙錢的熱情,


接著,他又跑到各地乞討,


掙錢的渠道也不斷拓寬,


他走街串巷,接觸的人很多,


就給人家說媒,每撮合成一樁婚事,


就會得到一些喜錢。


他還撿拾婦女做針線活遺棄的破布廢縷,


拈成線繩或纏成線蛋賣。


隨著錢的增多,他開始典買田地,


同時以三分息給他人放貸,


以獲得更多的資金,

在他49歲時,


他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


這在當時已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




他那不務正業的哥哥,


見他有錢了,就跑來向他借錢,


一些親戚朋友也來要求他資助,


他全都拒絕了,正色答之:


不顧親,不顧故,義學我修好幾處。


在別人看來,武七非常摳門,


為了錢,他可以不要尊嚴,不顧親情,


但有時他又非常大方,大方得令人吃驚。




38歲那年,

山東大旱餓死不少人。


他就

買了四十擔高粱賑濟百姓。


鄉里一對孤寡的婆媳兩人,


靠要飯為生,

好心的他,


就慷慨地贈給她們十畝地,還唱道:
這人好,這人好,給她十畝還嫌少。
這人孝,這人孝,給她十畝為養老。




而他這個

吃盡貧窮苦的乞丐,


竟沒有

在自己身上

花一分錢,


他放棄尊嚴而獲得的所有錢財,


竟讓他幹了一件最有尊嚴的事!







他跟楊

舉人說自己想辦義學,


楊舉人聽了以後大為感嘆,


楊舉人的幫助下,


他很快就得到

堂邑縣

縣令的支持,


不久後,

坐落在柳林鎮

的「崇賢義塾」落成,


有瓦房24間、大門二門各1座,


總計用錢4378吊,


不足部分由柳林富紳捐補,


230畝田地全歸義塾,


每年的地租作為開辦費,


不足部分仍由他乞討募化補給。


從20歲討飯到50歲,


整整30年,才建成的這所義學,


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學校建成後,


他親自跪請當地有學問的進士、


舉人到學校任教,


接著他又跪請

貧寒人家,


送子女到義塾上學,學費全免,


所需費用全部由他,


置辦的田產獲利所得承擔。


有些人跪下,丟掉的是尊嚴,


而他跪下,卻贏得了尊重。




第一年招生,義學就招收到了,


50個學生,共分為經、蒙兩個班。


開學那天,他宴請老師請

鄉紳作陪,


他卻一個人站在門口,


等到進酒進菜的時候,



他就向來客磕頭致謝。

大家請他入席,他卻說:

「我是乞丐,不識字,不敢與先生同席。」

他和學生一樣分到一碗菜和幾個饅頭,

他卻悄悄地拿到外面換來幾塊新磚,

自己仍然吃些殘羹冷炙。







更讓人感動的是,


儘管義學有足夠的校舍,


他卻不肯佔用任何一個房間,


平時只睡在走廊里。


一天上午,他發現學生都已到齊,


老師崔隼卻沒來上課,


他就悄悄走進老師卧房,


不聲不響地跪在床前不住流淚。


崔隼醒來後很慚愧,


從此再不敢懈怠。


如果有學生曠課,

他就跪在學生面前,流著淚勸說:

讀書不用功,回家無臉見父兄,

讀書不用心,回家無臉見母親。


在他的感召下,



義學的秩序和風氣非常好,


從這裡走出了不少人才。





民國時期的臨清武訓義學校門




第一所義學成功興辦起來,


這僅僅是他的一個開始,


他仍然沒有停止乞討的腳步。


1890年,他又創辦了第二所義學。



這一年,他已經五十三歲了,


有人勸他娶妻生子好養老,


而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他卻不在意,還乞討時唱著:


人生七十古來稀,五十三歲不娶妻,


親戚朋友斷個凈,臨死落個義學症。




慢慢地,他的善名傳揚,


很多貧苦人稱他為武善人。


他的善行也引起了山東巡撫的

注意,


巡撫見他衣服破爛不堪,


就給了他十兩銀子,沒想到,


他把這十兩銀子也馬上投入到義學中。


不久後,他的絕世奇行甚至轟動朝野,


當時清政府已是大廈將傾、

搖搖欲墜,


卻仍令國史館為他的事迹立傳,


他也成了

以乞丐身份,


被載入中國正史的唯一一人。


清政府還准予給他建「樂善好施」牌坊,


賜名「訓」,賞穿黃馬褂。


從此,他有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名字:


武訓。







55歲時,

他又聚集很多圖書,


創設讀書會,

專供窮人自由借閱,


還大量翻印淺顯的學習文章和書籍,


免費散發給農民。


1896年,他又在臨清御史巷,


辦起第三所義學,取名「御史巷義塾」,


(今山東示範化學校:臨清武訓實驗小學)




他播下的義學種子在生根發芽,


可他卻已經耗盡

畢生心力,


1896年4月,他病倒了,


靜靜地躺在御史巷義塾的房檐下,


不吃飯、不服藥,每天只喝幾口清水,


但他一聽到學生的讀書聲,


臉上就會浮現出笑容。


《清史稿》記載:


"(武訓)病革,聞諸生誦讀聲,猶張目而笑"。




1896年4

月23日,



千古奇丐武訓,


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離世,


終年五十八歲……




出殯當日,堂邑、館陶、臨清三縣,


官吏鄉紳執紼送殯,


各縣鄉民自發參加葬禮達萬人以上,


沿途來觀者人山人海,


一時師生哭聲震天,鄉民淚如雨下。




清廷賜謚號"義學正",授"樂善好施"匾額。


1906年,清廷將其事迹宣付國史館立傳,


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


敬尊稱為「義乞」、「乞聖」。








辦學,一個神聖又純潔的善舉,


而這樣的善舉,


竟出自一個乞丐之手,


實在沒法不讓人欽敬。


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


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他走了,但他受到世人的欽敬,


陶行知創辦育才學校,


張伯苓創辦南開學校,


都受到他的精神影響。


軍閥段繩武在聽說他的事迹後,


居然金盆洗手,搞起了鄉村建設,


決心將自己的財產捐獻給社會。







許多近代名家,也都曾紛紛為他題詞。




張學良題詞:行兼孔墨。







李宗仁題詞:惟精惟一,有始有終。







楊虎城題詞:風興百世。








傅作義題詞:高風千古。








白崇禧題文集







梁漱溟題詞:

志氣專誠。







馮玉祥題詞:


特立獨行,百世流芳,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張伯苓題詞:義聞千秋。






董必武題聯:行乞為興學,終生尚育才。






蔡元培著文






國學大師季羨林題詞:武訓魂。






武訓辦義學不僅在國內擁有極高聲譽,


他的聲名還遠播海外,感動了全世界,


他被收入《世界教育辭典》中,


被尊稱為「無聲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時間來到了1950年的新中國,


電影

《武訓傳》面世,


這樣的一位千古義丐的真實電影,


卻被捲入了那場荒唐的文化浩劫。










在全國聲勢浩蕩的批判聲中,


這部電影也拉開了文革的序幕,


文革時,電影

主創人員

無一倖免,


《武訓傳》的

導演

孫瑜,


是中國電影屆泰斗,才華橫溢。


文革時卻因為這部電影,


遭到

無數次抄家、批鬥,


大半生里都在無奈中苟活著。





孫瑜




武訓的扮演者趙丹,


曾專門到武訓的家鄉體驗生活,


經常穿著乞丐的破衣服行走街頭,


到達了人戲不分的地步。


他對角色傾注了所有的心血,


而文革發起後,


趙丹不可倖免地成為了被專攻的對象。


先是被抄家,然後又是被投入監獄。


當5年多後趙丹被放出來時,


他幾乎都不會說話了。







而武訓這位曾經的英雄,


就這樣被埋進了歷史裡,


新天新地的國家不需要他,


新天新地的人民也被迫把他遺忘!


這個堅定地活出生命價值的窮苦人,


被丑畫成一種階層的

可笑代表,


而被新社會拋棄。



甚至有人帶著紅衛兵,


扒掉了他的墓,還拋了他的屍……







直到整整34年後,武訓才被平反。


民國時期某中學的一次,


歷史考卷中有這麼一道題目:


說出你最崇拜的歷史人物。


在三百多份答案中,


幾乎所有學生都回答武訓。




可今天的中國,如果我們現在,


用同樣的考題去問學生,


恐怕沒有一個學生會知道,


在中華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他,


為中國的平民教育嘔心瀝血。







與武訓幾乎同時代的

菲斯泰洛奇,


出生在當時

很貧窮落後的瑞士。


與武訓一樣,都屬於下層人,


但他同樣有一顆偉大的慈愛心,


在他的畢生努力下,


平民教育最終在瑞士得以普及,


教育的成功使這個

落後的小國,


一躍成為歐洲一流的教育超級大國,


菲斯泰洛奇更是被尊稱為「教聖」。


他們同樣是為理想,為自己的國家,


艱苦跋涉一生,平凡而偉大的靈魂,


可武訓卻被整個中華民族都快

遺忘了,


今天的中國,


還有多少人知道他?








名傳千古不為己,


但求窮人不受欺,


他捧起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這是他所期望的,


可這不應該是我們所期望的。




陶行知先生在《把武訓先生解放出來》


的文章中曾疾呼:


「武訓先生不屬於我們的小圈子,


他不屬於一黨一派,


他屬於各黨各派,無黨無派,


屬於整個中華民族,


屬於四萬萬五千萬人之每一個人。」


當今盛世中華,


我們更應該傳播他的故事,


讓他的精神

飛到今天中華大地,


每一個人的心裡去。


使每一個人都自動地去興學,


都自動地去好學,


都自動地去幫助人好學。




百年武訓,行兼孔墨,


只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


都沒有忘記這種武訓精神,


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教育復興就有希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優才計劃 的精彩文章:

他是最有錢的「吝嗇鬼」,也是最慷慨的慈善家;他改變了全球人的生活方式,而剛剛痛心的事情發生了......
賓士,你這樣做就是與中國人民為敵!

TAG:德國優才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