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小橋燒烤關停一周年說起

從小橋燒烤關停一周年說起

小橋燒烤離開清華人已經整整一年了。我不禁想起它陪伴我的那些夜晚,也不禁聯想起那些藏在記憶深處的小吃,和那些可愛的人。

· 小橋燒烤 ·

小橋離開清華人已經整整一年了。

我第一次聽說小橋燒烤是在入學軍訓的時候。白天軍訓累,得知晚上有燒烤當宵夜便高興得不得了。但是當我看到所謂的「燒烤」不過是將串兒焯水後,用鐵板煎一下,刷上辣醬再撒些孜然和辣椒面,便覺得有辱「燒烤」之名,不由得嗤之以鼻,心想著「不過是打著燒烤的名字糊弄學生罷了」。誰知之後在園子里的幾年,我也就一直被這般糊弄了。

小橋的串兒談不上美味,就如同所有街邊的油炸或鐵板一般,靠著辣味的刺激令人口爽,僅此而已。不過小橋的種類倒還豐富,而且價格尚可。想果腹的話,可以買1塊錢一串的小饅頭;嘗嘗味兒的話,2塊錢一串的板筋就行,吃不胖;大多數串兒說穿了都是澱粉,像麵筋、魚丸、蟹排、香腸之類;肉也有,雞肉、鴨肉、雞排、豬排,甚至有魷魚——小橋的魷魚我只吃過一次,小、硬、不新鮮,於是我發誓再也不吃他們的魷魚。

小橋晚上七點左右開始煮第一批串兒,七點半差不多就可以開始買了。九點下了晚課後,排隊的人漸漸多起來。十點圖書館閉館,十點半教學樓關門,又是兩撥人。十二點以後人就漸漸少了,一般到兩點左右關門,風雨無阻,堪稱業界良心。2016年暑假有兩天北京罕見暴雨,小橋照常營業。雖說後來由於天氣原因提前關門,令有些同學頗感失望,但話說回來,暑假那兩天,如果連小橋都不開門了,園子里就沒有哪兒什麼地方能買宵夜吃了。

小橋在部分清華人的心中,大概是深夜食堂一般的存在吧!晚上人多的時候,隊伍要排將近半個小時。排隊的人多是結伴而來,談天說地,吐槽某門課某個老師、吐槽社工那些瑣事、交流一些學術問題、或是談論某大神拿到了xx的offer之類。當然也有一個人來的,刷刷手機、打打手游,打發時間。有時有些人談得興起,聲音太大,大叔就會探出身喊一句「小點聲!宿舍都熄燈睡覺了!」隨後是一陣不好意思的沉默,之後聊天繼續,歡笑聲依舊。縱有那紅底白色「請安靜」三個大字,也擋不住一天勞頓之後愉快的交談。

於我而言,與其說我喜歡吃小橋燒烤,不如說園子里其他宵夜都不如小橋吧!小橋的串兒,實惠、痛快、自在,再配一瓶可樂,可以感受到體內多巴胺帶來的愉悅感。相比之下,玉樹園的燒烤性價比太低,桃李園的宵夜十一點就關門了,阿牛與仙草的奶茶沒辦法果腹,其旁邊的雞蛋灌餅又太過單調。或許也只有在C樓地下買一袋辣條配一罐啤酒坐在紫操邊上,方能找到一點吃著小橋喝著可樂的暢快感覺了。

然而這個「深夜食堂」因為現實的原因,註定要離開我們。儘管它嘗試過賣茶葉蛋,嘗試過賣水煮串,它仍要離開我們。我至今還記得——相信很多園子里的人也記得——一年前的那個夜晚,在這個小橋旁不起眼的小板房邊,聚集了無數的清華人。這裡承載的是一屆又一屆清華人的記憶。

· 冰糖葫蘆 ·

初中的時候,放學時校門外會有各種小攤和小推車,或是賣文具、或是賣各種小吃。好吃的不少,但印象最深的還是「郭記冰糖葫蘆」。

賣糖葫蘆與賣其他吃的不同。比如那些賣烤串的、賣雞蛋仔的,都得當場做,趁熱賣,而且生意很好,常常是圍著好些學生等著買。糖葫蘆都是做好了推著車來的,擺在玻璃櫃里,山楂洗凈剔了核,一般蘸了冰糖的,透亮,也有蘸了糖後裹著糯米紙的,頗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思,還有蘸了花生的、或是蘸巧克力的。山楂裡面也有講究,有的去了核之後添上果醬,酸中帶甜。當然還有其他水果的,諸如小黑棗、橘子、香蕉、草莓、獼猴桃等等,還有什錦的,花樣繁多。

賣糖葫蘆的小車不如其他小攤那麼熱鬧,賣糖葫蘆的大叔人也很安靜,小眼睛、挺濃的一撇小鬍子,穿著棉襖、帶著棉帽,笑眯眯的,也不怎麼吆喝。學生放學了就等著,有人過來買就遞過去,等到學生走得差不多就騎上車去別的地方繼續賣了。

那時我愛吃糖葫蘆,最喜歡的是蘸了花生的,一口下去,酥香甜脆。吃糖葫蘆最享受的是冬天下了雪之後,那是冬天特有的滋味。買糖葫蘆的學生不如其他小攤那麼多,加上我是常客,幾乎每天放學都會買一根,一來二去就算熟識了。以至於寒假時和爸媽置辦年貨時在街上遇見大叔在賣糖葫蘆,他還和我打招呼,給爸媽弄得挺意外。大叔忙解釋說我平時常來買,就這麼記住了。於是一家三口便一人買了一串糖葫蘆。

因為熟識,所以後來我只買大叔的糖葫蘆。之後我去外地讀了高中,寒假回來的時候,去買糖葫蘆還能認出我來。然而讀大學之後,再想買「郭記冰糖葫蘆」,已經換了人了。於是我便也不再吃糖葫蘆了。

· 鐵板飯 ·

高中食堂里有一個窗口是賣鐵板飯的,之所以常來這個窗口打飯,一來是因為這個窗口比其他窗口的菜好吃,二來是賣鐵板飯的大哥太熱情了。

鐵板飯主要吃的是個熱乎勁兒,每次大哥遞過來都要說一句「小心燙啊!」,當然他們窗口的魚香肉絲和宮保雞丁做的也確實好吃,甜辣味道恰到好處,辣剛好遮住甜的膩,甜又不至於辣到口腔。醬茄子做的也香,咸中透著一點甜的感覺,還帶著蒜香。這是我最常點的幾個菜。

窗口的大哥不到30歲的年紀,光頭、白白胖胖,說話的語氣十分粗獷豪邁。每次我去買飯,必然會被問一句「來,兄弟!想吃點啥?」我也不知道他是怎麼記住我的,我也並不覺得他能記住那麼多常來打飯的人。總而言之,後來打飯的時候就知道我要點什麼菜了。

有一段時間我沒去吃他的鐵板飯,再去的時候就被問了一句「這陣兒咋沒來我這兒吃啊?」我只得尷尬一笑。他也不多問:「來,兄弟!今天想吃點啥?

後來因為食堂調整,他就不在食堂賣飯,轉去校門口賣盒飯了。讀大學後有一年回高中看望老師,晚飯的時間到校門外的小攤轉悠,大哥一眼就把我認出來了:「回來看老師啦?來,兄弟!看看想吃點啥?

· 烤冷麵 ·

高中晚自習結束之後,校門外總會有許多小攤,炸串、燒烤、炒飯,應有盡有,但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郭四烤冷麵」。

烤冷麵分干、濕兩派,簡而言之就是刷醬還是澆汁。「郭四」是澆汁的,稀釋的番茄汁,舀上一大勺,澆到烤好的冷麵上,頓時霧氣騰騰。這時烤冷麵的阿姨左右開弓,用小鏟子把面和香腸切成小塊,再加上洋蔥、香菜,頓時香氣撲鼻,是一天學習後的最佳慰藉。

來北京之後也吃過幾次烤冷麵,但都不是高中的味道。桃李園的烤冷麵是刷醬的,還撒些許芝麻,做的時候不可能有霧氣騰騰那般氣勢,吃起來也是乾的很。五道口有很多「哈爾濱烤冷麵」的小車,但是口味過重,或辣或咸。

於是大學的每個假期都要回高中看一看,必做兩件事,一是看望班主任,二是買一份「郭四烤冷麵」。大三的暑假,高中畢業已經三年了,賣烤冷麵的阿姨竟然還記得我:

「我還記得你呢!當時你和另一個同學晚上總來,每次都是要了一份之後說『我們旁邊超市買點東西,回來拿』。加點兒啥呀?兩個雞蛋,一個粗腸,雞蛋正反兩面一面一個,多加醬,洋蔥香菜都要。哎,當初你就是這麼點的!」

· 我的深夜食堂 ·

如今離開校園,也就沒有當初那些小攤可以吃宵夜了。夜深的時候,還是不禁會想起那些宵夜陪伴的日子,想起吃著小橋燒烤喝著可樂的時光。

於是夜裡十點半,我翻出冰箱里的魚豆腐,打開灶台,想起那間板房裡的胖阿姨、瘦阿姨還有大叔,想起那口沸騰的鍋,想起鐵板上升起的油煙,想起那三盆調料,還有紅底白字的「請安靜」和那盞路燈。

這些小吃,留給我們的不止是口感上的回憶,而且會變成很特別的視覺記憶、嗅覺記憶,甚至會讓你在心靈上有一些特別的感動。

托朋友拍了一張現在小橋那裡的照片,路燈依舊亮著,小橋已經不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悶聲談笑 的精彩文章:

TAG:悶聲談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