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作踐南華《莊子因》」說起

從「作踐南華《莊子因》」說起

《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講到賈寶玉「說不得橫心只當他們死了,橫豎自然也要過的。便權當他們死了,毫無牽掛,反能怡然自悅。因命四兒剪燈烹茶,自己看一回《南華經》。正看至《外篇 ·胠篋》一則」,然後錄下「絕聖棄智」那一段,並續寫道:「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減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纏陷天下者也。」而當「寶玉往上房去後,誰知黛玉走來,見寶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書看,可巧翻出昨兒的《莊子》來。看至所續之處,不覺又氣又笑,不禁也提筆續書一絕云:無端弄筆是何人?作踐南華《莊子因》。不悔自己無見識,卻將醜語怪他人。」

林黛玉這首詩中提到了「莊子因」,翻檢《紅樓夢》諸版本,其中庚辰本、舒序本、蒙古王府本、戚蓼生序本及有正本均作「莊子因」,而甲辰本作「莊子文」,夢稿本本作「莊子因」,卻被人用墨筆將「因」字劃掉,而改作「文」字,以余愚見,當作「因」字。《莊子因》是康熙間林雲銘「注《庄》二十有七年」而編撰的一部註解《莊子》的名著,甲辰本之所以寫成「莊子文」,蓋不知有此書也;夢稿本將「因」改作「文」,亦可見校改者見識之孤陋。今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作「莊子因」,但未將「莊子因」打上書名號,為直觀起見,故不揣鄙陋,將林黛玉詩末句寫作「作踐南華《莊子因》」,以強調「莊子因」是一部書,而不是莊子的「文」。

有關莊子的書,在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尚有多種版本,而明版書亦不在少數,但曹雪芹為何借用林黛玉之筆只用《莊子因》而不用他本呢?我覺得原因有二,一是林雲銘的《莊子因》刊刻於康熙二十七年,相對來說,流傳比較廣泛,收藏的人也不會太多,而宋明舊刻在當時多為文人學者的架上之物,收藏宋版、嘉靖版已成為風氣,更有甚者得一佳刻還故弄玄虛「秘不示人」,試想,當時的曹雪芹貧困潦倒,想要看看明版書也是不易的,於是就退而求其次,用起了廉價且易得的康熙刻本《莊子因》;二是曹雪芹可能有明版舊刻,如文中寫到「因命四兒剪燈烹茶,自己看一回《南華經》」,而此處的《南華經》極有可能就是明版,但為了配合林黛玉的詩,便用起《莊子因》,或是為了這首詩讀起來更有韻味。當然,《莊子因》對了解《紅樓夢》的創作年代也是大有裨益的。

《紅樓夢》一書的藝術水平很高,自通行以來,舊時有為其痴迷者,有為其落淚者,有為其牽腸掛肚者,有為其自殺殉情者,此書之魅力,可謂無窮無盡。然而,當今之人對《紅樓夢》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喜歡的鐘情的將《紅樓夢》視為千古難得之書,而厭惡的反感的卻將《紅樓夢》批得一無是處,儘是無聊文字云云,怪不得某作家說現在的人讀不下去《紅樓夢》是文人的恥辱。其實,我國的傳統典籍,浩如煙海,四部橫出,即使傾盡畢生精力也無法卒讀,若僅拿小說《紅樓夢》大談其談,未免難窺全豹。比如說《莊子因》吧,序言便說「古今能文之士,有不讀庄者乎?既讀有不贊其神奇工妙者乎」,林雲銘以注《莊子》見長,故極力推崇《莊子》,這便與某作家推崇《紅樓夢》是一個道理。當然,某作家推崇《紅樓夢》的同時,也憂心著古代傳統文化的式微,這點難能可貴。子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大概人們總是會以自己的好惡而作評斷,總會帶上自己的感情,說其好便錦上添花,道其非便節外生枝,真正能做到「不偏不倚」者能有幾人?孟子說「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若僅僅以讀不讀《紅樓夢》為引以為恥的標杆,那麼,不就應了孔子的那句「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莊子因》初刻本在康熙二十七年,凡六卷,卷前有林雲銘自序,次凡例。林雲銘在序中寫道:「寅卯閩變,余家盡為逆氛毀奪,所注經書藏稿十餘種,同作劫灰,而是書賴有鋟板獨存。」清初三藩之亂,使林氏書稿毀滅殆盡,而此書卻因「鋟板獨存」而使之流傳下來,洵不易之事。林雲銘著述頗多,此外尚有《楚辭燈》、《古文析義》等。此康熙刻本《莊子因》當是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所用的,而在此之前從未有此書名。此書字體與明萬曆間閔氏的套印本《莊子南華真經》相類,都是瘦長方字,或有繼承關係。而其康熙刻本《楚辭燈》卻和明毛氏汲古閣所刻的《十七史》、《十三經註疏》、《津逮秘書》時所用的扁方體字極似,可見毛氏創造出的這種扁方體字影響之深遠。唐代以來的庄著,書名多冠以「南華」,《舊唐書·禮儀志》:「莊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玄真人,列子號沖虛真人,庚桑子號洞虛真人。改《莊子》為《南華真經》,《文子》為《通玄真經》,《列子》為《沖虛真經》,《庚桑子》為《洞虛真經》。」如宋刻本《南華真經》、明萬曆孫大授刻本《南華真經副墨》、明四色套印本《南華經》、明天啟刻本《南華髮覆》等,故曹雪芹在《莊子因》之前所提到的《南華經》有可能是明刻本,或只是康熙刻本《莊子因》,只不過是曹雪芹將《南華經》和《莊子因》等而視之。魏晉玄學興盛之時,時人多以老莊並舉,還提出了一個「三玄」的說法,宋以後反映在刻書方面便是將《老子》和《莊子》或是將《老子》、《莊子》和《列子》等書合刻在一起,如明萬曆王元貞所刻的《莊子翼》和《老子翼》、明嘉靖顧春世德堂刻本《六子全書》等。然而,漢時多將「黃老」並稱,罕有「庄老」或「老莊」並稱之說。試舉幾例:《史記·孝武本紀》:「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史記·蕭相國世家》:「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又《索隱》劉氏雲「黃老之法不尚繁華,清簡無為,君臣自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漢書·藝文志》:「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漢書·張馮汲黯傳》:「黯學黃老言,治官民,好清靜,擇丞史任之,責大指而已,不細苛。」呂思勉《經子解題》亦稱:「夷考漢人之言,多以黃、老連稱,罕以老、庄並舉。」而在魏晉以後人的著述里,將「老莊」並稱則隨處可見。《莊子因》此書便未將老莊「看做一樣」,這便是其書可稱道之處。林雲銘在《莊子雜說》里論道:「莊子另是一種學問,與老子同而異,與孔子異而同。今人把莊子和老子看做一樣,與孔子看做二樣,此大過也。」又道:「今人誦其文,只在字法句法上著意,全部問其旨之所在,此大過也。」黃永年先生也稱:「其書雖與《老子》同列入道家,但和老子的宗旨並不一致。」關於《莊子》的宗旨及怎樣去讀,林氏說:「莊子旨近老氏,人皆知之,然其中或有類於儒者,或有類於禪教,合三氏之長者,方許讀此書。」又:「《莊子》為解不一,或以老解,或以儒解,或以禪解,究竟牽強無當,不如還以《莊子》解之。」呂思勉《經子解題》在「老子」篇中指出:「《漢志》所謂道家者流,其學實當分二派:一切委心任運,乘化以待盡,此一派也,現存之書,《庄》《列》為其代表。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一派也,現存之書,以《老子》為最古。」

《莊子因》康熙二十七年刻本之後,有康熙五十五年刻本、嘉慶二年敦化堂刻本、光緒六年常州語本堂善書局刻本、民國二年上海千頃堂書局石印本。如今,這些老本子已不易購求,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裝本《莊子因》,裝幀素雅,當為治《庄》者所重。

喜歡本文的話,速速關註上面二維碼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憩中悟道 精彩無限
秋冬常用口紅合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