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為年輕 所以瘋狂

因為年輕 所以瘋狂

This Thing Is Not Going to Break You

 Feed Your Soul

Christa Wells 

00:00/03:38

其實很早之前就想做個公眾號寫點東西(沒什麼文筆也寫不出來多美的文字,主要是想記錄下自己的心路歷程)但是因為懶,這事兒就擱置到了現在。但是最近一年,我有些過於清楚並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一些變化,我想我必須把它們記錄下來,還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那些無處安放的心情,應該讓它們有個家。

前二十來年活得挺隨意的,做過幾年乖乖女,也做過幾年大魔頭,就是大魔頭遇上了高考emmmmm不太好。但是這東西你說不上什麼後不後悔值不值得,我只能說是命,命中注定我要以這種方式認識世界、融合社會,也挺刺激。

大學生活大家都懂,也就那樣,沒有想像中的激情與放肆,每天被滿滿的課早晚自習課程設計壓制著,機械的學習,機械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也不知道該怎麼活,不是說不去思考,只是不管怎麼努力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也許是因為遇到了貴人,也許是心智終於成長到有可以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的力量,臨近畢業我漸漸愛上了閱讀和旅行。我開始確定我喜歡文旅帶給我的充實感,我喜歡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讓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有很多人在思考著我正思考的問題,並且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找到了答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帶著這淡淡的波瀾,大學畢業的我一臉懵的開始了工作狀態,進入了某央企,跟我爸成了同事分隔線。。。

進入公司幾個月後我的感受大致是這樣:大家對新人的包容度真的很高,會給你充足的時間去適應新身份和工作內容,同事們特別友好,無論什麼問題能幫的大家都來幫。說真的我常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從小到大從沒被苛責過,身邊的人無論是什麼身份,我永遠是那個被寵愛著的,對於這一點我一直懷著感恩的心,我也一直在盡我所能給予身邊人力所能及的友善。

希望能永遠做個孩子。我始終在逃避著社會上的各種陰暗面,希望能離它們越遠越好,因為我招架不來。極其戀家,我的父母太愛我了,可他們並不需要靠我養老,因此曾經的我一直很堅定,我要盡我所能陪在父母身邊,作為女兒也許陪伴是我唯一能為她們做的。基於以上幾點,一個家門口的央企似乎再適合我不過了,但時間越長我越覺得空虛和不安,我的人生彷彿一眼就看到了盡頭,經常過來敲打我的是不甘心。我也試著跟自己說,其實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甚至還有很多人求之而不得,但心裡一直有種聲音隱隱作響: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幸福指數並不那麼高。

也嘗試過站在別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假如我很努力,到一定年紀坐到了某個位置,我開心嗎?那樣的狀態是我想要的嗎?答案也不全是肯定的,因為我真的不喜歡生活在體制里。不喜歡那些條條框框和所謂的規矩,不喜歡自己都能察覺到的慢慢被磨平的感覺,不喜歡為了迎合不得不做出自己不認同的改變。或許我過於理想化,但又有什麼錯呢,我想保留自己想要的樣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有一天我老了,但只要我想我就可以一直這樣堅定,我必須得有這種想法。

最近兩個月我一直在思考不在這裡我能靠什麼養活自己,實在是捉襟見肘,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成問題。我也在網上通過公眾號豆瓣等方式尋找答案,加了一些小組進了一些群,幻想著突然出現個誰一語道破天機,事實證明也不是一點作用沒有。

前幾天在豆瓣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點進去認認真真的讀了一遍,句句扎心,以下是節選的一部分。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林安(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5911213/

「上班」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而「工作」則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

簡而言之: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在《鏘鏘三人行》的百度貼吧里,某位網友對「上班」和「工作」的定義,我覺得形容得非常貼切。

【上班】= 帶有一種勉強的、不情願的、被動的、單純為了不被帶上恥辱的「無業者」帽子的那些家境一般的、又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青年人、中年人所做的事情。「混日子」是上班族的普遍心態,因為收入不高,但又不能沒有這份收入,所以「焦慮症」患者的比例也相對高一些,這在狼多肉少與攀比心較重的國家裡最為明顯。當然,也有一些人因慣性使然(上著上著就習慣了),他們對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混日子」對他們而然就是最好的日子。

【工作】= 帶有一種積極的、並不單純為了不被別人歧視為無業者的、有奮鬥目標並能結合自身能力的、想要在工作中實現自身價值並能樂在其中的人做的事情。

所以千萬不要混淆了「上班」和「工作」的概念。那些整天嚷嚷著不想上班的人,可能只是不想上班,而非不想工作。工作有很強的驅動力,陳丹青說,他也不喜歡上班,卻可以像蟲子一樣醒來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那麼界定清楚了「上班」的真正含義,我們就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不想上班。

「互聯網的發達 讓我們看清了彼此的生活」

其實我覺得,大部分人並非生來就討厭上班。否則為什麼職業倦怠症一般都出現在那些已經工作了幾年的人身上,而不是在應屆畢業生身上。相反,剛剛離開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反而對上班的積極性最高,因為新鮮好奇、沒有經驗。在對上班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和體會之前,我們往往會把「上班」和「工作」混淆一體,想從上班中獲取工作才能帶來的快感。

但結果往往是工作越久越發現:上班的本質其實還是為了賺錢謀生。幸運的話,它也許還能給你帶來金錢以外的成就感;不幸的話,你就單純是在做一筆拿時間換金錢的交易,所以才會有人抱怨「上班就是在浪費青春」。

但是生活在一個物質社會,一個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犧牲點什麼去換取金錢。而犧牲時間,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天然擁有,且成本最低的買賣。所以上班賺錢,成了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件事情,它背後所折射的含義是:你要生存,就得上班。

讀完這篇文章我聯繫到了作者林安,得知她正準備辦個分享會,主角是一個叫丸子的94年女孩,一名標準的「斜杠青年」。心路歷程相似的她在畢業那年手握兩家公司的優渥offer帶著兩萬塊錢開始了旅居生活。我當然是毫不猶豫進了群,等了將近一周的時間,終於在昨晚聽丸子說起了她的故事。

我們還聊到了關於打工換宿、義工、如何賺取旅費等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問題,突然覺得看到了希望,彷彿這就是我所嚮往的生活,但我是個膽小的弱雞,跳出舒適圈對我來說是件那麼難的事,不禁會質疑自己你能行么。

但雖然是突然冒出來的感受,之前也沒有任何類似經歷和積累,但我尊重自己的感受,不想輕易下任何結論,也許是心血來潮,也許我只能繼續做個弱雞,但是不管怎麼說吧,我能確定的是我要開始付諸行動,就像丸子,我也應該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畢竟必備的技能比如英語、拿的出手的一技之長,這些都是冒險的資本。那就24歲吧,定個本命年,給自己點時間沉澱成長,假如24歲時我依然像現在這樣躁動不安,並且具備了完成這場人生冒險的資本和勇氣,那就仗劍走天涯,幸運的話也許還能找到自己真正熱愛並願意為之投入一生精力的事,真就非得這麼幸運的話那就攢錢,然後找個合適的地方去學習,從頭再來。

人生就這麼一次,很想活出自己的樣子,我希望每一刻我都享受,就像藝術,就像文學,純粹又炙熱,沒那麼些個功名利祿,沒那麼些個炫耀攀比,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徹底釋放,貪婪又無所顧忌的吮吸所有的美好。

跳脫出來看我寫的這些東西我感覺自己像個傻子哈哈哈哈跟神經病似的,但我真心希望我能一輩子當個傻子、在這個功利的社會還能再多點傻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鼠人生的第一篇推文
區塊鏈為什麼這麼火?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