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射禮器物 射器

鄉射禮器物 射器

先秦鄉射禮所用器物從功能上分為禮器射器。禮器為當時禮儀場合通用器具,射器為習射專用器具。

射器類主要有:弓、矢、侯、韘、決、遂、旌、乏、福、籌、中、撲。

1

,遠距離射擊兵器,由弓臂和弓弦構成。鄉射禮用弓為製作工藝複雜的複合弓。《周禮·考工記·弓人》記載了當時人們用干、角、筋、膠、絲、漆六種材料製作複合弓的方法。匠人用柘木、檍木、桑木、橘、荊、竹等材質堅實不易折斷的木材製作弓臂,為了增強弓臂的彈力和韌性,又在弓臂的內側用膠粘貼牛角或羊角做成的薄片,外側粘貼牛筋等動物筋,覆上樺樹皮,然後用絲線緊密纏繞在弓臂上,使之更為牢固。再將制好的弓臂塗上漆,以防霜露濕氣的侵蝕。製作工藝要求特別高,用材也講究精良。

2

,也稱箭,前進的意思。由箭鏃、箭桿、箭羽、箭筈四部分組成。箭根叫足。箭形好象細木棍,木棍下面是箭根,又叫箭足。又稱之為鏑,鏑,敵也,可以禦敵的意思。齊人稱其為鏃。鏃,族也,是說只要被它射中,就必死無疑導致族滅的嚴重後果。函谷關以西的人稱之為釭。釭,鉸也,是說它是格鬥的武器。箭的身體叫箭桿,木杆的意思。箭桿兩旁的附著物叫箭羽,象鳥的羽毛一樣。鳥需要羽毛才能飛,箭需要羽毛才能平衡向前準確射擊。齊人把它叫作衛。它的尾端叫作筈,是指搭在弓弦上的部分。筈旁叫作叉,形狀象個叉。

3

,箭靶,鄉射靶以布製成。侯包括侯中、躬、舌、綱鈕、植等幾部分。侯中間的主體部分叫作中;中上下各橫接一幅,叫作躬;接於躬上,上下伸出兩旁的部分,叫作舌。上舌長,下舌短。上舌下舌都有紐襻,也就是舌上的小繩圈,用作貫穿繩子之用。箭靶的四角系著四根繩索,叫作綱。綱系在兩旁立著的木頭(植)上。《周禮·考工記·梓人》里說:「木匠做箭靶,侯中的寬與高相等,把侯中的寬度分成三等分而鵠寬佔三分之一。如以躬的長度為一,上兩個則為二,與躬合而為三,下兩個長出於躬的部分是上兩個所長出的一半。上綱與下綱各長出於舌八尺,系綱的紐襻長一寸。」

4

,用皮革製作,裹在右手大拇指上,當戴扳指時把它墊在扳指里側,起到固定扳指使其不易脫落且不擦傷手指的作用。《詩·衛風·芄蘭》上說:「芄蘭之葉,童子配韘;雖則配韘,能不我甲。」意思是:「芄蘭莢實連著葉,有個童子已戴決。雖然指上已戴決,難道不能與我再親熱?看他一本正經相啊,垂著腰帶顫晃晃啊。」古人有時也將韘作為飾物配戴。

5

,即扳指,分為筒形與坡形兩種。射擊的時候戴在後面那隻手的大拇指上,用來勾弦。古時常見的扳指是由骨制、角制,或者玉制的;現代製作原料有骨、角、竹、木、玉石、陶瓷、金屬、玻璃、樹脂、皮革等。

6

,就是臂衣,護臂。用皮革製作,射擊時將它套在前臂上用來捆束衣服和防止弓弦掃到手臂上。

7

,是旗幟的一種。旗幟主要由乾和帛兩部分組成。干是旗杆,帛是旗面。帛由縿、斿(或斾)等部分組成。 縿[xiāo],同「綃」,生絲織物。斿[liú] 同「 旒」,古代旗幟下垂的飄帶等飾物。旆[pèi],古代旗末狀如燕尾的垂旒。旌是只有各種羽毛而無帛類織物的旗幟。周代射禮用旌旗以唱獲。

8

,射時唱獲者避箭的設施。形如屏風,用皮革做成。也稱之為「容」。鄭玄註:「容謂之乏,所以為獲者御矢也。」乏也稱為防。《爾雅·釋宮》:「容謂之防。」郭璞註:「形狀如現代床頭的小曲屏風,射時唱獲的人用來隱藏避箭。」

9

,禮射時盛放箭的器具。《儀禮·鄉射禮》:「命弟子設楅。」鄭玄註:「楅 ,猶幅也,用來放箭的器具。」楅的形狀,《儀禮·鄉射禮·記》里說:「楅長三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虵交。」鄭玄註:「兩端為龍首,中央蛇身相交也。蛇龍,象徵君子。交者,象徵君子從楅上取箭射擊。」

10

,算籌,古代用來計數的工具。竹製長條狀。

11

,盛放算籌的器具。形狀是用木刻成各種獸形,前足跪,身伏地,背上有盛放算籌的孔洞。《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投壺之禮的做法是:主人手中捧著箭;司射手中捧著中;主人又派個下人捧著壺。)」孔疏:「其中之形,刻木為之,狀如兕鹿而伏,背上立一圓圈以盛筭。(中是用木頭刻成,形狀象卧著的兕鹿,背上做了一個立著的圓形器皿用來盛放算籌)」《儀禮·鄉射禮·記》:「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翿旌獲,白羽與朱羽糅。於郊,則閭中,以旌獲。於竟,則虎中,龍旜。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士鹿中,翿旌以獲。」君用「皮樹中」、「閭中」和「虎中」,大夫用兕中,士用鹿中。

12

,又名楚,是督責杖笞技藝生疏的學生或徒弟時用的木棍。《禮記·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陳澔《集說》:「夏,榎也;楚,荊也。榎形圓,楚形方。以二物為撲,以警其怠忽者,使之收斂威儀也。」

編輯:楊璧園

美編:羅欣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禮堂 的精彩文章:

鄉射禮器物 禮器篇
禮樂之復:唐順之經學義理研究

TAG:嘉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