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郭沫若同為故宮博物院題名,他字很端正,曾被懷疑是集顏真卿體

和郭沫若同為故宮博物院題名,他字很端正,曾被懷疑是集顏真卿體

故宮博物院,如今是一處面積浩大的珍藏文物的地方,但您知道這最初是做什麼用的嗎?

這裡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之後,開始營建這宮殿,1420年落成。直至公元1924年,宣統皇帝溥儀被逐出宮,整整504年時間,這裡都是皇家的私人住所。

從1925年10月10日開始,這裡被開闢成了故宮博物院,90多年了,雖然時事變遷,但這裡作為珍藏文物的場所,除了短暫的混亂時代,本質沒有多大改變。

當我們走到博物院的門口,時常會對那「故宮博物院」幾個巨大的書寫體感到震撼。您知道這是誰寫的嗎?

從這張圖片對比中可以看到,一個字的大小已經和普通人差不多。事實上,這並非是字原本的大小。

原本的字,估計就是普通紙張上面的字,整體大小不過數尺吧。這還是創作者郭沫若的順手作品!

為什麼這樣說呢?

據相關參與者呂濟民回憶:1971年6月27日,在周總理的批示下,準備重新開放故宮,郭沫若和王冶秋主持開會……當時文化界總共有十幾人參與會議,只是為編寫《故宮簡介》而努力,此時還沒人提寫牌匾的事兒。

當時的故宮博物院外牆上,牌匾的位置還被紙包著,上有熱血民眾寫的「血淚宮」幾個字。

所有的籌備準備好之後,1971年7月5日,故宮博物院正式重新開放。

回憶當時的情景時,徐啟憲說:相關負責人一致要求郭老題匾,他也不推辭,直接拿起筆,飽蘸濃墨,在列印過材料的紙張背面信手游書,幾分鐘就寫好了!

那幾個小字經過技術方大,再由相關工作人員安裝上去……

轉眼就用了40多年了!2017年經過對牌匾修復之後,這匾已經恢復了舊有的容貌!

這裡,就有人問了,既然1925年就已經成了故宮博物院,當時沒有牌匾嗎?

答案是明確的,是有的,從外國的一部紀實紀錄片中,文從沈夢了解,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組顏體楷書的「故宮博物院」。這正是從1925年用到建國初的牌匾原貌!

這是誰創作的呢?

這就不得不回到當年的歷史情境中了,1925年9月29日,為把此宮殿改造成博物院,也組成了一個臨時董事會,有蔡元培,熊希齡,于右任等21位名人。其中,李煜瀛為臨時董事兼理事長!

恰巧,李煜瀛是飽學之士,他也是在眾人的建議之下,承擔了書寫「故宮博物院」牌匾的重任。

據當時的參與者單士元回憶:李煜瀛在故宮,將粘連在一起的、長約丈余的黃毛邊紙鋪在地上,以半跪身姿,抓大毛筆,奮力書寫。每一個字足足有普通圓桌那麼大……

當李煜瀛寫的故宮博物院牌匾掛上門樓之後,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人覺得這字很端正很美,誤以為這是集顏真卿字體而成。

李煜瀛在晚年也對此事有回憶:吾邑王氏父子,曉雲、弼臣兩先生,收藏顏字帖,既富且精,此冊為冠。吾從弼臣先生學書,稍具外表……若干年後,吾為顏體楷書故宮博物院匾額,先後相提並論。當時社會日報且誤認吾字為勾自顏家廟碑,益增吾愧……

李煜瀛(石曾)

雖然李煜瀛並不以書法而名世,但他優秀的學識和深厚的國學功底,讓他對書法也掌握得十分精熟,寫這樣的字也並非難事,他的更多成就大約在教育和外交上。

當然,李煜瀛所寫的「故宮博物院」如今只能在舊照片和舊紀錄片中找到殘存的影子。

通過今昔書法的對比,通過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書體的風格,也為故宮博物院90多年的滄桑巨變而感嘆不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宗興書法題字,點畫之間,展現出深厚的學養!
歷代名家筆下的「春」!選一款喜歡的臨摹「春色」吧!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