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年全英賽收官,衛冕與進步、包圍與突破都曾上演

今年全英賽收官,衛冕與進步、包圍與突破都曾上演

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2018年全英羽毛球公開賽落下帷幕,闖入兩項決賽的中國隊僅收穫一枚男單金牌。在決賽中,石宇奇3局戰勝林丹,首次問鼎全英。鄭思維/黃雅瓊1比2不敵日本的渡邊勇大/東野有紗,屈居混雙亞軍。中國台北的戴資穎戰勝日本的山口茜,衛冕女單冠軍;男雙和女雙冠軍分別被印尼的蘇卡姆約/吉迪恩、丹麥老將彼德森/卡米拉奪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隊從2016年起已經連續三年在全英賽上只取一冠,羽壇格局的變化深刻反映在享有「小世錦賽」美譽的這項超過百年的傳統賽事上。

衛冕成功與更進一步,群雄割據與獨佔鰲頭

今年全英賽的五場決賽都有去年晉級決賽球員的身影,他們在今年都有不同的收穫。戴資穎和蘇卡姆約/吉迪恩依然保持著極佳的競技狀態,成功衛冕;去年屈居亞軍的石宇奇和彼德森/卡米拉則更進一步,成功奪得他們職業生涯的首個全英桂冠;黃雅瓊去年與魯愷搭檔成功奪冠,今年與鄭思維攜手再度打進決賽,雖然未能衛冕,但這場失利會給這對新組合留下非常寶貴的東西。搭檔以來在全部比賽中均打進決賽,已經體現了雅思組合的實力。

比賽結束,五個冠軍分別被來自五支不同隊伍的選手奪得,這樣的情況在全英108屆的歷史中僅發生過4次,2017年和2018年便佔據了其中兩次,這樣的結果正正反映出當下世界羽壇群雄割據的格局。五個冠軍在競爭激烈的格局中仍然可以獨佔鰲頭,顯示了他們領先的身位。用經濟學術語做比喻,就是:「各隊間的完全競爭、球員間的寡頭競爭」。

搶班奪權與老而彌堅,主動求變與持之以恆

決賽中,上場的16名球員的平均年齡約為26歲。如果拋開丹麥兩對雙打老將與林丹的話,平均年齡則為22歲,羽壇近年颳起的年輕旋風令人看到新一代的希望。

儘管如此,34歲的林丹依然在突擊上保持高水準,卡米拉/彼得森與日本年輕組合相持了一個長達102拍後,依然能守到最後,老將們的堅挺更令人感嘆堅持的價值。同時,這樣的兩端出彩也反映出羽壇「中層」的尷尬,決賽中的16名球員,僅吉迪恩一人處在25到30歲這個年齡段。前有大山,後有追兵,這一批球員的路並不好走。

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很多人對林李大戰以兩局結束感到驚訝,他們表示很久沒有看到突擊這麼犀利的林丹了。決賽時的石宇奇一改溫文,狠抓控網進攻的他在林丹的正手位和追身位頻頻得手,成為取勝的一大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全英新科冠軍在晉級路上先後打敗了四位前世界第一:李炫一、諶龍、孫完虎和林丹。在強手的包圍下,石宇奇完成了自我的突破,也是中國男單的突破,因為近十年的全英冠軍都出自林丹、諶龍和李宗偉三人。

鄭思維/黃雅瓊順利拿下首局後發揮有所下降,當黃雅瓊在網前的優勢下降時,鄭思維依然希望通過固有的中前半場控球優勢來創造機會,卻被東野有紗多次抓住,算是為新組合交了一次學費。蘇卡姆約/吉迪恩依然用速度和進攻突破鮑伊/摩根森,彼德森/卡米拉也依然堅持用力量去突破僵局,可見自古取勝沒有常道,變與不變,各取所需。

大包圍的1與0,日本隊的1與5

全英四強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包圍。男單4強,中國佔3;男雙4強,丹麥佔2;女雙4強,日本佔3;混雙4強,中國佔2。包圍的結果卻不盡相同,石宇奇為中國男單的會師蕩平了道路,丹麥女雙和日本混雙卻突破重圍,可見集團優勢並不等於冠軍。湯尤杯在即,男單和女雙的3/4也給參賽各隊一點警示。

中國隊此次派出5名男單,他們保持了外戰不敗,給國羽的湯杯備戰帶來不少信心;而日本隊在女雙4強中佔據3席,還不包括松友美佐紀/高橋禮華,這樣的集團優勢相信會令不少國羽球迷擔心。

說起日本隊,他們打進了女子項目的全部3項決賽,再次展現了他們的綜合實力。以往,混雙一直是日本隊的相對弱項,但以去年蘇杯半決賽渡邊大勇/東野有紗擊敗鄭思維/陳清晨為截點,日本隊對混雙的野心越發彰顯。去年年底,他們外聘了原馬來西亞教練顏偉德擔任混雙組主教練,曾親手帶出吳蔚強/吳蔚昇、陳炳順/吳柳螢的顏偉德,上任數月便證明了自己的執教能力。日本隊在女單和女雙兩項上已經十分強大,男單有桃田賢斗、西本拳太的回歸,男雙在德國公開賽上完成奪冠,混雙這一項目的補強可以視為他們五環拼圖最後的補全。雖然他們在男子三個項目上沒有穩定的搶眼成績,但這樣的進步,讓每一支隊伍都必須警惕這位2020年奧運會的東道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毛球雜誌 的精彩文章:

江蘇力克廈門,安徽表現驚喜
糾正高遠球動作(一):處理好人與球關係,需要這一點

TAG:羽毛球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