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楚雲軒:印度能夠複製中國奇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楚雲軒:印度能夠複製中國奇蹟,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嗎?

中國經濟總量用了32年超越了日本(從1978年到2010年),那麼印度能夠複製中國的奇蹟,也用32年在經濟總量上超過日本嗎?靜態算賬,如果日本保持現在的經濟規模零增長,印度經濟年均增長1.5%,到2050年是有希望超越日本的。只是任何結果都是概率事件,而這個結果是個小概率事件。


國際上一般用GDP來衡量一國的經濟總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看一看印度公布的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印度自2015年修改了GDP統計方法,將國際通行的按市場價格統計修改為按要素價格統計,甚至將山羊和綿羊排泄物也區分為「要素」計入到了GDP中;基準年從2004-2005年(過去十年)切換至了2011-2012年。在用新統計方法計算後,2014年印度經濟增長率是6.9%,高於此前公布的4.7%,2015年更是達到了7.6%,超過了中國。這種通過純統計手段將GDP增長調增50%的做法很少見(除了土耳其為了加入歐盟也改了GDP)。在2016年,按印度口徑計算的GDP超過了英國,印度媒體驕傲的宣稱:這是150年來首次,印度經濟超越了殖民時期的英國宗主國。但實際上,按照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印度經濟總量仍在英國、法國之後,大約2.2萬億美元。2017年GDP的初步統計是,印度2.6萬億美元,日本大約4.3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的60%。


從印度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似乎有這種可能

經濟增長的要素主要有人口、土地和資本。從人口因素來看,印度生育率較高,每個婦女在生育期間生育子女數量約2.43(接近中國1990年左右的2.34人水平),截至2017年6月有12.82億人,其中15-24歲人口佔17.9%,勞動力成本低,又帶了較大的內需,可能帶來人口紅利。從土地因素來看,土地肥沃,可用耕地1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美國,比中國要多出25%。從資本因素來看,資本市場發達,延續了英國較為成熟完善的金融體系,1875年成立的孟買證券交易所是亞洲最古老的交易所,商業銀行系統的資本充足率達到了9%(高於巴塞爾協議的8%)。在GDP構成上,農業比重已從2000年的23.9%下降到2016年的17.4%,同期工業比重從31%下降至28.8%,服務業由45.1%提高至53.8%。此外,作為英語國家,在教育和技術交流上少有語言障礙; IT產業發達,推動了技術創新;「民主」政體得到西方大國的支持等等。

可惜,印度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仍然是個小概率事件

首先,人口紅利能否完全釋放存在不確定性,甚至可能成為「人口負擔」。一是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有2.7億文盲,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國家,將人口轉化為可用的勞力尤其是產業工人不是那麼容,真正有用的勞動力只有幾千萬的英語人囗,但優秀的部分又被歐美先收割,這將直接制約印度產業結構的升級。二是印度的人均糧食產量很低,1990年以來,印度的人口凈增了5億,但是人均糧食產量一直在200公斤上下浮動,甚至沒有達到中國在建國前1949年的水平,這樣下去,人口的增速超過了糧食增速,連吃飯都困難,何談發展(不要指望通過進口來解決)。三是印度的種姓制度,限制了階層流動,也制約了人力資本的發揮。類似於我國南北朝的門閥制度,不同種姓之間基本不通婚,法律地位也有不同。傳統的印度將人們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階層,婆羅門是古印度的宗教徒,具有最高的權威;剎帝利(據說在印中國人可以排到這個階層哦)是和婆羅門同樣被人尊敬的王族,這兩個階層擁有特權;吠舍是指一般工農商階級;首陀羅是被人使役的奴隸。此外,還有成為「達利特」的賤民(大約有近2億人),沒有受教育權。

第二,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經濟的中長期增長缺少可持續性。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已經有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任何一個經濟大國都是先靠工業的發展,才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印度工業基礎薄弱,缺少有文化的熟練技術工人,過去40年摔了1000多架戰鬥機。印度拿不出什麼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一個連步槍子彈都要進口的國家,靠什麼來實現「印度製造」呢?在國際軍售中,印度一直充當被宰的「肥羊」角色。

第三,國內投資環境差。一是基礎設施較差,建設緩慢,連最基本的電力供應都捉襟見肘,其鐵路、公路里程連中國2005年的水平都達不到。二是各種規章制度繁瑣,辦事效率低下。一項外國投資從批准到最終落實可能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韓國浦項制鐵公司原計劃在印度投資興建一座鋼鐵廠,結果僅征地一事就拖延了數年之久,最後不得不取消建廠計劃。三是腐敗。印度人引以為豪的阿瑪蒂亞森,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研究尋租問題時候曾測算,尋租成本大約能夠佔到印度GDP的5%,目前印度在全球清廉指數排行榜上排名85位,甚至連印度企業都寧願在東南亞等外國市場投資,而不在國內投資。四是眾邦林立,各邦法律不同,有180多種語言,市場分割,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大市場。

第四,印度還沒有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驗。目前的印度和上個世紀80年代的拉美國家很像,但一旦面臨外部環境衝擊(軍事衝突或國際經濟危機),或者國內矛盾(宗教、種姓、分離主義)激化時,能否有效地化解危機,以印度現在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而言,很不容樂觀。

我們再來看看日本,在印度經濟增長的同時,日本已經連續28個季度實現了經濟增長,2017年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6%(這在發達經濟體中絕對算是高增長)。按照印度自己公布的GDP規模,如果按日本經濟現在的增長率測算,印度如果想在十年內超越日本,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8.5%以上的水平,幾乎不可能;想在20年內超越日本,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5.2%以上的水平,也絕非輕鬆的事情。想在2050年超越日本,經濟增長率需要保持在3.2%以上的水平,這倒有點可能。只是以印度的經濟基礎,在沒有制度性改革的情況下,能否再保持長達32年的經濟增長是一個未知數。只能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概率在逐步增加,但仍然是個小概率事件。


面對一個無論是經濟總量、結構、制度、國內國際環境都遠遠優於印度的經濟大國,印度想趕超日本絕非易事。這如同登山一樣,當你超越海拔6500米時,每上一個台階都很艱難甚至倒下。

黃金

周五,價格續跌,美盤並沒延續震蕩,而是持續走弱。

有人問到,為什麼常講分水嶺的問題,到底起到什麼作用?

1,不管是長線交易,還是短線交易,分水嶺是判斷強弱的關鍵。是分界線。

2,作用在於,破位分水嶺,延續性加大,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對你交易的單子,做對錯處理。

3,一切源於執行,很多交易,並不是您不知道錯了,而是僥倖那一美金而損失了更多而已。

舉例,周五行情看震蕩,如何判斷失敗,如何定義的震蕩?

周四下跌,周五日內連續上升,行情沒有在歐盤連續,這種行情,我們定義震蕩,選擇618阻力位空,而下方支撐位在1316附近,以不破底做震蕩反彈。

但是,美盤價格沒有上衝進場位回落,多單有效落地。

這個時候,怎麼定義多單是正確的,什麼情況下錯誤就很重要:

1,定義了震蕩多,那麼前提條件是一定不破前一日低點,一旦破位,多單失敗,就需要反彈調倉或者止損了。

2.大陰後面的陰線形態。一般來說,可以碰到大跌,但連續性一定不能同時出現。同時出現,必然錯誤。特別是連續性後面還破底,90%失敗。

所以,當小時線連陰破底,反彈的概率就很小了,震蕩也失敗,多單需要止損或者調倉。

這就是分水嶺判斷法。

其實,回歸到交易中,最重要的是執行。對錯都是對未來的預期,沒有100%,而如果有100%,那麼一定是執行力。

今日來說,早間續跌,凌晨高點在1315一線。這是今日分水嶺。

口訣交易中常講到兩點:

1,早間下跌是續跌,行情延續的概率不大。(這個不大,是指延續性只有50%,如果歐盤破底,延續性就有80%)

2,而早間下跌的要點在於:

弱勢中,不能突破分水嶺,早間高點,突破失敗。

弱勢中,歐盤一定要二次破底,破底才會延續。

弱勢中,早間下跌後到午盤時段,價格反抽一定要小。

所以,如果今日繼續看空,那麼做空位1313.重點博弈歐盤跌破。

歐盤下跌,弱勢。歐盤突破1315上方,繼續震蕩,美盤前回落調倉空即可。

這就是交易邏輯性,剩下的只是執行,執行而已。

建議1313-13.5做空,目標06-04,重點博歐盤下跌。

歐盤破16,回撤調倉看震蕩,美盤做二次安排。

保守等美盤。

原油

原油方面,周五單陽上沖,測試前期高點62.55一線。

凌晨到早間延續回撤,今日繼續注意歐盤時段。

單陽後面,一般是不看延續。

但觸及61.80-83一線多,損61.25,目標62.40-50.重點還是歐盤。

外匯

貨幣類方面:

歐元,關注1.2282空,分水嶺1.2300,歐盤是重點,站上去美盤迴撤損。下方目標1.22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蚊行天下 的精彩文章:

楚雲軒:中國全球出口佔比兩年下降6%,為什麼實際收益卻增加了?

TAG:蚊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