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六個漢字明明是錯的,卻錯的理直氣壯,至今無人質疑

這六個漢字明明是錯的,卻錯的理直氣壯,至今無人質疑

對於漢字來說,有著嚴格的偏旁部首,如果沒有按照漢字本來的筆畫書寫,我們就認為它是錯別字,然而中國歷史上卻有這樣幾個漢字,明明是錯的,然而卻並沒有人認為它寫錯了,可謂錯的理直氣壯,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漢字吧!

一、「避」

康熙帝在為避暑山莊題字時,故意將「避」字多寫了一橫,其中一方面是追求書法美,而另外一方面,「避」字有逃避的意思,避暑山莊作為清朝皇帝重要的辦公場所,哪能是逃避呢?因此多加一橫也就避免了這種不吉利的象徵。

二、「魚」

康熙在杭州西湖魚池旁觀魚,曾寫下了「花港觀魚」的這四個字,「魚」在中國繁體字中下面是四點,然而康熙卻故意少寫了一點,只有三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古代,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上游,豈不是殺生嗎?於是康熙特意只寫了三點,這樣魚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泳了。

三、「明」

去過南京明孝陵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明孝陵的「明」字多了一橫,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清朝大興文字獄,人們無論是在口頭言語還是書寫中都會避諱「明」字,而且將「明」字多寫一橫,左邊就變成了「目」字,意為有一雙慧眼,十分吉利。

四、「第」

在山海關前有這樣幾個大字:「天下第一關」,然而其中的「第」字卻並不是竹字頭,而是草字頭,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完全是出於書法上的考慮,這五個大字是明朝著名書法家蕭顯所題,因為匾長5米多,每個字高達1.5米,而且這五個字從東向西逐漸增大,因此將「第」字改寫成草字頭的「苐」,能使筆畫減少,以凸顯繁體關字的厚重有力,在視覺上也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五、「碑」

西安碑林的「碑」並沒有那一小撇,這是林則徐被革職發往新疆伊犁時途經西安所題,有一種說法是林則徐當時被罷免官職,而那一撇就代表著頭頂的烏紗帽,因為古代的烏紗帽都有頂戴花翎,也類似於漢字中的那一小撇。

六、「突」

山東的趵突泉已經成了十分有名的古迹之一,然而在趵突泉的一處石碑上,「突」字並沒有上面那一點,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三個字是明朝嘉靖時期胡偺纘宗所寫,之所以少寫了點,寓意著趵突泉的水流太急,將「突」字的蓋子都衝掉了,當然這也表達了當地人們希望趵突泉永遠噴涌,沒有盡頭的一種美好願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時光 的精彩文章:

李逵臨死前說了一句大實話,道出了宋江的本性,宋江聽後羞愧難當
《亮劍》:被李雲龍瞧不起的程瞎子,到底有什麼能耐?

TAG:讀書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