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代香港人,還能不能創造出新的文化?

這一代香港人,還能不能創造出新的文化?

陳冠中有一篇文章叫做《我這一代香港人》,裡面描述了現在香港人普遍的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

我們整個長期教育最終讓我們記住的就是那麼一種教育:沒什麼原則性的考慮,理想的包袱,歷史的壓力,不追求完美或眼界很大很宏偉很長遠的東西。這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一種思想心態:我們自以為擅隨機應變,什麼都能學能做,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過關交貨,以求哪怕不是最大也是最快的回報……不在公共領域集體爭權益,只做私下安排,也是本代人的特色……是的,我們愛錢。

當你踏上香港的土地,你會有這樣的體驗:香港有著井然有序的辦事流程、客氣有禮的服務態度、舒適沁涼的冷氣、裝飾奢華的商場、擠擠挨挨的港鐵站和匆匆忙忙的腳步。

這是一個發達並忙碌的城市,在這裡,你可以享受到一切合乎個人權益的服務,可以買到最國際化的品牌。可是,當你想在人流中找到一處可以暫時安置心靈、感受生活的地方,會發現,幾乎無跡可尋。

沒錯,客觀的想想,根據調查,香港人每周的平均工作時間已經達到50.12小時,他們哪有時間去駐足停留?追求效率和質量,就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可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文化,就是在停留、思考中醞釀而出的。英國詩人德萊頓逗留在倫敦威爾咖啡館中,通過咖啡聚會,確立了從威爾咖啡館一直傳播到文學界的文學鑒賞標準。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蘭亭停留,觥籌交錯間寫出了舉世名篇《蘭亭序》。小說家海明威流連於西班牙CHICOTE酒吧,感慨其殘酷激烈的內戰,寫下了著名的《第五縱隊》等一批描寫戰爭的作品。

在人生道路上行走,速度太慢會看不到風景的全部,最後捶胸頓足,懊悔不及;但如若速度太快,也會抓不住生命的脈絡,永遠在追趕時間,活得迷茫而機械。在這種群體的迷茫、機械中,文化就很難出現新的萌芽。

從香港的歷史上看,它的文化根基實際上是十分牢固的。作為一個擁有特殊歷史的邊陲城市,在主體地區不斷動蕩之時,它成了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地方,無數人逃生於此,人才和資金大量湧入,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也因此被帶動。1972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逃生過來的學者們開設了書院,教了許多學生,將傳統的祖輩文化與下一代進行了緊密連接,並留下了很多珍貴書籍。現在,這些書籍就珍藏在香港各個大學和圖書館之中。

既然文化聯繫是延續的,那麼要想誕生新的文化,讓香港文化綿延下去,就必須轉變生活節奏和態度,改變迷茫機械的現狀。「最短的時間內過關交貨」的群體思想,應該出現一個質的改變,邊走邊看,動靜皆宜,才是最健康的狀態。只有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咖啡館文化、酒吧文化,還是傳統的文人集會,才能夠產出新的文化成果,為香港帶來新的文化能量。

由北京雲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

杜絕抄襲 仿冒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鎮 的精彩文章:

去斐濟吧,別讓這大冷天兒把自己凍成狗!

TAG:旅行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