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旬邑夫婦抱走路邊男童 31年後獲孩子親生父母原諒

旬邑夫婦抱走路邊男童 31年後獲孩子親生父母原諒

31年的身世秘密竟如此

本報記者 馮旋

年過六旬的旬邑縣太村鎮老王夫婦,在夜間輾轉難眠,一個埋藏在他們心中的大秘密,讓他們擔心了31年,可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31年前盼兒心切抱走路邊男童

老王夫婦清楚記得,31年前,也就是1987年,泥瓦匠出身的老王,跟著工隊奔波在西安、銅川等地。老王是大工,每天能掙到5元錢,妻子在工地打雜、做飯補貼家用。兩人一天的收入在當時算不錯,可兩人臉上很少出現笑容。

按照民間的說法,沒有子嗣就是斷絕了自家的香火。老王結婚多年膝下無兒女,成了他心中最深的痛。幾年來,他們四處求醫,結果總是失望接著失望。沒有孩子成了夫妻爭吵的導火索,兩人一度想用拚命幹活來麻痹自己,可閑暇之餘仍忍不住嘆息。

當年4月3日,趕回工地的路上,途經耀縣(現在的銅川市耀州區)時,兩人眼前一亮,只見一個虎頭虎腦的男孩,獨自一人在路邊玩耍。看到男孩的那一刻,兩人內心激動無比,忍不住顫抖、短暫的內心掙扎,以及對孩子的渴望,使他們喪失了本性,看著四下無人,他們用買來的糖果誘惑,將路邊三四歲大的男童抱走。

有了「親」兒有了希望家庭幸福兒孫滿堂

老王夫婦有了兒子,達成了多年來的夙願,冰冷的家因孩子的出現變得溫馨美滿,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

怕孩子起疑心,老王夫婦請人給孩子「算」命後,挑選了一個他們認為好的出生日期,又給孩子起名王元(化名),王元的童年就從一個陌生地方再次開始,變得慢慢熟悉。但王元心中一直有個模糊的印象,母親是一頭捲髮,看著眼前樸實無華的母親曹某,老感覺哪裡不對勁。

隨著王元長大,上學、打工、就業。只有小學文化的老王夫婦,為了這個「親」兒子31年的成長操碎了心,靠務農每年上萬元的收入,辛苦積攢的近20萬元,給兒子蓋新房娶了媳婦,隨著孫女的降生,老王當了爺爺,很快又有了第二個孫女和小孫子。每天抱著孩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這可能就是他想要的生活,家庭幸福子孫滿堂。

老王家裡多了一個「親」兒,被他抱走孩子的那個家庭遭受巨大的變故,承受了怎樣的痛苦,那家人是如何度過漫長的31年?

孩子丟失父母崩潰開始艱難的尋子路

浙江省永康市的徐師傅夫婦,將大兒子留在老家,帶著年齡尚小的兩個兒子一起在陝西省銅川市耀縣(現為耀州區)經營著一家衡器店。生活不易,但夫妻倆勤勤懇懇,一家人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

1987年4月3日那一天,噩夢降臨,平日喜歡跟哥哥到學校里玩的小兒子小武(化名),遲遲沒有歸家,在常去的地方尋找後,家人徹底慌了,孩子不見了。

尋遍周邊幾乎所有縣市,不惜花錢僱人找、在電視和報紙上都登了尋人啟事……徐師傅夫婦發瘋似的,尋找著年幼的兒子,不到一年時間,花光所有積蓄,連借帶湊的五萬元也全部花光,那個年代的五萬元,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不是走失,而是被人抱走。

「徐師傅經常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去找,崇山峻岭、深山老林,哪裡有信息,就去哪裡找,一天都可能吃不上一頓飯。」就這樣,徐師傅落下了心臟病的病根。而妻子整日以淚洗面,一想到丟失的兒子,就發出撕心裂肺的哭聲,神志甚至出現恍惚,哪怕在初夏,都穿著厚厚的棉襖,還是瑟瑟發抖感覺冷。

門店堅持開門頭不換不能讓兒子找不到家

兒子丟失引起家庭變故,看著妻子傷心欲絕的樣子,徐師傅覺得心裡在滴血。可他堅信孩子一定能找到。

1991年,徐師傅決定回永康。臨行前,把店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千叮嚀萬囑咐:「你要一直把店開在這裡,不能換地方、門頭,孩子這麼聰明,長大了一定能找到家的。」至今,徐家之前開的衡器店還在原來的地方。

無論多麼艱難,徐師傅從未放棄尋找走失的兒子,幾乎每年都要回陝西一趟,也一直和當地警方保持聯繫。有了手機後20多年,號碼從來沒換,就怕錯過一條和小兒子有關的線索和信息。徐師傅甚至將希望寄托在算命先生身上,經常拿著兒子的生辰八字去算,希望算命先生告訴他孩子還活著。

徐師傅夫婦身體大不如以前,怕自己無法在有生之年見到走失的兒子,他們拉著身邊的大兒子叮囑:「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要繼續找你弟弟。如果他過得不好,當哥哥的一定要幫襯他。」

血樣碰撞出希望尋子路上顯曙光

大概是九年前,徐家人第一次聽說采血樣DNA入庫,如果發現相似的信息,可能會找到兒子的線索。當即分別從千里之外飛了回來,一趟趟跑派出所,詢問辦理相關事宜。

在錄入完DNA信息後,兩人焦急地等待,多次忍不住跑去詢問,心中害怕好不容易出現的希望破滅。就這樣他們在尋找中等待,在希望渺茫的尋兒的路上艱難前行。

兩年前,咸陽警方處理一起輕微的違法行為,作為嫌疑人之一的王元,受到公安機關處理,同時,警方採集了他的血液樣本,錄入龐大的信息庫,在數以萬計信息里,兩個相似的信息相遇,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

2017年12月,資料庫發出報警提示,兩個相似度極高的信息相遇。消息第一時間傳出,觸動了徐師傅夫婦心中最敏感的神經。DNA信息比對有了結果,一個來自咸陽的DNA信息,與徐師傅夫婦的信息相似度很高。

旬邑警方調查尋找到丟失的「男童」

2017年12月26日,一份來自外省的協查函,引起旬邑縣公安局高度重視,旬邑籍男子王元有可能系31年前被拐人口。

接到協查請求後,旬邑縣公安局立即安排民警展開秘密調查。民警深入轄區走訪調查,但一開始村民老王對兒子王元的身世拒不說明情況,隨後民警對其講政策、講親情,耐心做思想工作。

最終,老王長嘆一聲,說出了31年前的秘密,這一結果令辦案人員都感到無語,更令王元震驚。

情況明朗,民警及時採集了王元的DNA血液樣本,寄送至永康市公安局進行DNA比對。最終經浙江警方比對,好消息傳來——比對結果證實,現生活在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的王元,就是徐師傅夫妻倆丟失的小兒子小武(化名)。旬邑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及時對王元進行了思想開導,王元表示願意前去浙江與親生父母相認,並表示:不管怎麼樣,老王夫婦將其養育成人,他一定會履行他的贍養義務。

憎恨同情到原諒孩子改變了一切

2018年3月1日下午,在旬邑縣公安局民警的護送下,王元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回到浙江永康認親。模糊的記憶中,母親是一頭捲髮,王元曾多次懷疑過自己的身世,之前,在寶貝回家網站發布了自己的信息,「我就想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但多年間,王元從未向養父母詢問過,這份心照不宣源於他們在一起生活了31年的感情。

當民警宣布DNA親子鑒定結論:「王元就是徐師傅夫婦走失的小兒子小武」的那一刻,看到陌生的親人,給王元一種久違的熟悉,王元顯得有些茫然、有些忐忑,當親生母親迎面哭著擁抱自己後,血脈相連的悸動讓他的淚水奪眶而出。

王元的兩個哥哥及妹妹,看著失散多年的王元,看著母子相擁的場景。趕來的親屬不由得感慨,王元與親生父親長得很像。那張被徐師傅夫婦看了31年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換成了彩色的全家福,一家人終於吃上了團圓飯。

複雜的心情慢慢平復,看著健康的王元,及隨行的妻子和三個孫子。聽著他的成長經歷,徐師傅老淚縱橫,多年尋子路終於到頭。心中的恨,在團圓氣氛中逐漸化解,對王元養父母經歷的同情,到最終下了很大的決定,原諒那個讓他們母子分離31年,卻又養育兒子31年的養父母。

空空的新房 滿滿的愧疚

3月14日下午,老王夫婦農忙結束,帶著孫子回到兒子王元(化名)的家,孩子在院中玩耍,房中傳來老兩口嘆息聲。「孩子和親生父母相認是好事情……」曹某說,「不說了,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只要孩子不記恨我們就行。」

老王說,當年真的是犯下了大錯,抱走別人的孩子滿足自己的願望,他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生怕哪一天警察會找上門。同時,這麼多年讓孩子的親生父母,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中度過,孩子記恨他們也是應該的。他們雖然養育了孩子,卻硬生生改變了孩子的人生。他們心懷歉意,希望王元親生父母原諒他們,他們深深地鞠躬道歉。

老王和妻子當年,抱走別人孩子,雖然是自己撫養,但行為已觸犯了法律。旬邑縣公安局刑警大隊長魯曉榮說,但是事情已經過去31年,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已經過了追訴期,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轉載自:咸陽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秦網新聞中心 的精彩文章:

2017年榆林GDP完成3318億 增速與全省持平
過期食品生產日期遭篡改 搖身一變走進榆林超市

TAG:騰訊大秦網新聞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