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起點一樣,但中國人越來越富裕,印度人卻依然很貧窮?
有印度人在美版問答Quora上問:「為何起點一樣,但中國人越來越富裕,印度人卻依然很貧窮?」很多印度網民參與了討論,摘要如下。
網民:Swapnil Deshmukh
首先,什麼是富裕?一方面可以看人均GDP數字,另一方面,看民眾的生活水平。
中國在電力、道路、水、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可用性上做得很好。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是沒有盈利的,中國人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並將其視為投資而非消費。印度則不了解基礎設施對商業、旅遊、教育和製造業的連鎖效應。
印度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建設和第一步的基礎設施建設沒有足夠的重視。今天,印度不得不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來建造東西,這也是由於全球製造業需求的增加,印度不得不這麼去做,否則我們沒辦法繼續增長經濟。雖然情況有所好轉,但我們的工廠仍然是純人力的勞動,而不是利用機器人技術、納米技術來提高生產力。
印度只在行業已經變得龐大之後,才會在第二階段投入資金。這樣造成了惡性循環,國家財政得不到改善,民眾也只能繼續貧窮下去。
而中國則像種子投資者一樣行事。這樣的措施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中國人的收入不斷增長,他們能滿足更多的生活開支,包括消費品、教育、醫療,因此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很高。
網民:Naby Souleymane Bangoura
兩個原因:
(1)中國的蓬勃發展始於1976年,印度在1991年才開始。所以中國從一開始就領先了印度15年。
(2)中國講究人人平等,所有的社會資源都提供給每一個人,因此人們的致富機會均等。在印度,只有那些能擔負得起的人才能得到社會資源,導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而印度的窮人佔總人口的絕大多數。
網民:Phani Kiran
世界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使中國在貿易逆差中獲得大筆的財富,資金流入大於資金流出。
而印度,除了提供所謂的軟體外包服務外,只能對外出口糧食。但印度的製造業又很落後,使得賣糧食的錢不得不用來進口外國商品,資金流出大於資金流入。


※外國人問: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是亞洲人嗎?某網民:大多數是白人
※外國人問:印度婦女對印度男人缺乏最起碼的尊重嗎?
TAG:悅聞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