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對人類的五層積極意義

佛教對人類的五層積極意義

「佛教與吾人之關係:一者,佛法是人人好覺悟、好平等、好自由、好普濟之共通本性。二者,人人不好迷信、邪信,好正信、悟信,惟佛教能令人人悟自心之佛而信自心之佛教,絕無一點迷信、邪信而得極圓滿之正信、悟信。三者,佛教能滿足人心之宗教上要求。四者,佛教能滿人心學理上之要求。五者,人人皆欲於世界人生兩問題得究竟之解決,惟佛教能得究竟之解決。」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1890—1947),近代著名高僧,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太虛大師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太虛大師為了建立人生佛教並促使佛教世界化,派遣學僧分赴西藏、印度、錫蘭等地留學,以從事巴利文、梵文、藏文研究,造就培養人材甚多,其中芝峰、法舫、大醒、法尊四位世稱「太虛大師座下四大金剛」。

《太虛大師全集》:「佛教與吾人之關係:一者,佛法是人人好覺悟、好平等、好自由、好普濟之共通本性。二者,人人不好迷信、邪信,好正信、悟信,惟佛教能令人人悟自心之佛而信自心之佛教,絕無一點迷信、邪信而得極圓滿之正信、悟信。三者,佛教能滿足人心之宗教上要求。四者,佛教能滿人心學理上之要求。五者,人人皆欲於世界人生兩問題得究竟之解決,惟佛教能得究竟之解決。」

太虛大師的彌勒因緣

太虛大師一直倡導彌勒凈土信仰,在倡導的同時,他對彌勒凈土思想亦有深入的研究,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太虛大師有感於近代佛教的衰落,認為弘揚彌勒菩薩的慈心悲願之行,才能重興佛教。他希望重建慈宗,重興彌勒信仰之風。他感嘆「彌勒凈土法門的不流行,不在勝劣或難易,而是唐以後的修者少、宏揚者少的原故」。因此他不但以慈宗作為自己信仰的歸宗,而且致力弘揚,推廣彌勒信仰。

太虛大師誓願作慈宗的導師,自己也發願往生彌勒兜率天宮,並且努力弘揚彌勒菩薩的慈心悲願。太虛大師說,彌勒菩薩「以慈為姓者,具大因緣,故不但因地以慈為姓,即至果位猶名彌勒」,因其從最初發心即不食肉,悲憫眾生,「常修慈心三昧,觀察一切眾生本性平等」。太虛大師說:「彌勒菩薩常以歡喜笑臉迎人,不分善惡慈心相向,平等施與,可做修此(利他)行者的代表人物」。這「慈」心很重要,佛經中說將來在彌勒菩薩下生時,世間人都是慈悲的,行十善法,那時人間就是凈土。彌勒菩薩的國土以慈建立,則可以說,在人間,人能心慈,則彌勒凈土也就成就了。

太虛大師認為,這種「凡夫菩薩」行是以凡夫身求解脫者,是在現世發願興慈運悲,解救眾生苦難的菩薩行者。彌勒菩薩即便在兜率內院,仍然為往生兜率凈土者說法,希望他們將來下生人間弘法度眾。太虛大師就是深解佛法意趣,發願以凡夫身學習彌勒菩薩發心修行。太虛大師認為,彌勒菩薩是真正奉行大乘菩薩道的典範,所以,他不僅推崇彌勒精神,而且也是願以凡夫之身學菩薩發心修行,同時,他還希望世人都能學習彌勒菩薩的精神,通過自身的努力,奉行慈悲濟世精神,關懷群生,利益他人,從而改變我們人間生存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的除夕夜
修慈悲心從孝順父母開始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