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靈丘下關岸底村民間宮燈製作流傳至今

靈丘下關岸底村民間宮燈製作流傳至今

宮燈製作

在靈丘,下關的宮燈製作可謂聞名遐邇,頗具特色。每逢春節,家家戶戶張燈,成為下關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下關鄉的宮燈製作最有代表性的卻在岸底村。

下關鄉岸底村宮燈製作技藝流傳於清朝末年,當時村裡一位名叫李譚的財主從外地取回燈樣,組織村裡的剪紙匠人開始製作宮燈。宮燈製成後,村裡人們先是正月過年的時在村裡張掛。以後定於每年的正月初十不僅在村裡張掛宮燈,而且逐漸組織起了舞龍、舞獅、扭秧歌等民間文化活動,也就是岸底村流傳至今的「十支燈會」。

岸底村宮燈製作藝術經歷了百年歷史,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需求量減少,現在每年雖然只是製作少量的宮燈,但製作工藝上在代代相傳的同時不斷改進,越來越精細。現在村裡有李迎旭、李繼昌等老少20多人在業餘時間從事宮燈製作和剪紙藝術。

岸底村民間宮燈製作所用材料目前主要用的是普通彩紙和秸稈,每年用完都得重新糊,雖然漂亮美觀,但不耐用。現正籌劃改進位作材料,使其不僅美觀而且耐用,可以更好地將這一工藝推向市場。

岸底村宮燈製作藝術流傳久遠,技藝精湛,現已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上級的扶持和保護,使其不斷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丘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靈丘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