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髡殘 山水圖軸

髡殘(1612年?1673年)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劉,字介丘。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法名智杲、大杲,字石溪,號髡殘,又號白禿、電住道人、石道人、殘道者等。他沉默寡言,為人倔強,少年時好讀書、作畫,喜談佛道。二十七歲時,他迫於父母逼婚,為堅持自己的信仰遂自剪其髮,正心出家,投到同鄉詩人、學者龍人儼的龍氏家庵中為僧。不久,髡殘為了修習佛法,增廣見識,遊學至南京。在此,一位得雲棲大師剃度的老僧為他取名智杲,髡殘因此也懸掛了雲棲大師遺像拜其為師。之後他回到故鄉,繼續跟隨龍氏雲遊沔陽、湘潭各地參禪修行。

詩畫禪心

髡殘作為學養深厚的一代高僧,能詩,擅書畫。他的詩歌多受「詩史」杜甫影響,如其五律《古意》:「攜琴峨嵋巔,知音何寥寥。埋骨易水旁,俠士魂難招。物性不可違,豈必漆與膠?嘗憾士不遇,白首空蕭騷。」雄壯豪邁,氣度軒昂,頗有「國讎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之慨。詩風磅礴大氣並富有禪趣,辭句往往出人意表。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山水圖冊(十六開選一) 紙本設色 每開縱二一·九厘米 橫一五·九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髡殘不僅承接了乃師覺浪以儒論禪的思想與實踐,更將這種方式貫穿於他的繪畫創作中,以詩畫為媒介和載體,表達他對宇宙、佛學、人生的感慨、參悟。所以,遺民詩人張怡在題髡殘的《仿米山水》冊時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舉天下言詩,幾人發自性靈?舉天下言畫,幾人師諸天地?此幅自雲效顰米家父子,正恐米家父子有未到處,所謂不恨我不見古人,恨古人不見我耳!」他認為髡殘的詩歌、繪畫是抒發性靈、師法造化的典範,而髡殘的佛學思想更是直指本心,不假造作。可惜的是,髡殘的《禪偈》一卷、《大歇堂集》六卷等著作均已散佚,我們只能從其師友、同好的文集中領略其風采。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溪閣讀書圖扇面 紙本設色 縱一六·六厘米 橫五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髡殘繪畫以山水見長,山水受明末董其昌的繪畫思想影響,以「元四家」為宗,特別是自黃公望、王蒙、吳鎮三家的構圖、筆墨,上溯到五代董、巨,構成了他師法古人傳統的主要藝術淵源。他自幼生長在山奇水秀的武陵,成年後遊蹤遍及白岳、黃山、吳越諸勝,居牛首、棲霞、祖堂山寺,朝夕縱覽煙霞明滅,江山勝景,因此其山水畫的創作每得天地造化之助,更突破前人成法所囿,自成一格。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髡殘生活態度嚴謹、勤奮,他在《溪山無盡圖》卷中嘗自題:「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懶墮。若當得個懶字,便是懶漢,終無用處。如出家人若懶,則佛相不得莊嚴而千家不能一缽也。神三教同是。殘衲時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誦,稍餘一刻,必登山選勝,一有所得,隨筆作山水畫數筆或字一兩段,總之不放閑過。所謂靜生動,動必作出一番事業,端教作一個人立於天地間無愧。若忽忽不知、墮而不覺,何異於草木?」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潑墨溪山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七七·二厘米 橫二七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按說,這樣一位精進勤奮的畫僧,距今年代亦非久遠,作品存世量至少亦應與「四僧」中的石濤等人大致相當。可實際上髡殘傳世作品在「清初四僧」中是最少的,據《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統計,國內各博物館所藏總計不足百件(套),其中,存量居前的是上海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每家亦不過二十有餘。據日本鈴木敬編《中國繪畫總合圖錄》計,海外機構所藏髡殘畫作亦不過五十件。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雲洞流泉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一〇·三厘米 橫三〇·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造成這種情況或有兩個因素:一是其晚年祖堂大火,可能使不少自藏作品遭到毀失;二是髡殘個性耿介,不喜交往,就連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周亮工為了得到他的畫作,也需求朋友再三代為致意,故而有「人品、筆墨俱高人一頭地。繪事高明,然輕不為人作」的記載。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扶杖入山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一一三厘米 橫三一·七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所藏髡殘書法四件(套)皆書札形式,繪畫十七件(套),以立幅居多,其中有數幅如《高隱圖》軸、《垂竿圖》軸這樣的巨幛。繪畫中,紀年最早者為四十九歲秋作《秋山幽靜圖》軸,最遲者為五十七歲初冬作《溪閣讀書圖》扇頁。這些藏品,基本呈現了髡殘中、晚年的各類山水畫面貌和筆墨特色,其中不乏代表作,如《禪機畫趣圖》軸、《臥遊圖》卷、《層岩疊壑圖》軸、《雲洞流泉圖》軸等,對於喜愛髡殘的人們而言都是耳熟能詳的精品。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秋山幽靜圖軸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作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髡殘五十歲時的《禪機畫趣圖》軸,為紙本水墨畫。畫作以高遠式構圖,自山腳起勢,群峰蜿蜒而上,形如蛟龍。山下波渚曲折,溪橋上高士策杖徐行,竹樹掩映的樓閣上,有僧人獨坐,憑几遠眺。山左江面空闊,漁舟往來,山右村舍錯落,雲騰霞蔚。更遠處的主峰突兀於眾山之巔,雲靄繚繞,山間的樓宇似乎傳來陣陣梵鍾。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禪機畫趣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一二五·七厘米 橫三一·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與髡殘晚年常見的巨幛式、淺絳設色作品面貌略有不同,構圖取法黃公望,多以禿鈍、乾渴的筆觸勾寫、皴染,用筆沉穩。作品既體現了髡殘學習元人的傳統功底,也顯示出他寫實的特長,畫中描繪的山川景物,應該就是牛首山附近實景,反映了髡殘以自然為師,大膽創新的藝匠膽魄,是他繪畫成熟期以筆墨作「詩畫禪」的代表作。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禪機畫趣圖》軸髡殘自題局部

《層岩疊壑圖》軸作於康熙二年,髡殘時年五十二歲。該作為紙本,設色畫。此圖乃髡殘晚年典型的淺絳山水,取法王蒙,章法嚴謹,層次繁複,皴染多用短而凝練的筆觸,筆致老辣蒼勁,使得山石更顯堅實渾厚,雖尺幅不大,但氣勢磅礴,變化多端,格調高古,迥異時流。畫中作長嶺逶迤,高瀑飛泉,廟宇琳琅,樓閣參差,遠方江天曠迥。山間煙雲出沒,嶺路崎嶇。下半幅作為畫作的重心,集中了兩組人物,左側長松綠蕉環繞的茅舍中二翁對晤,庭間有童子洒掃;右側崖壁間凹一岩穴,崖邊松徑煙蘿,下有湍流奔涌,霧氣叆叇,洞中蒲團上端坐一僧,閉關入定。或許,這就是「中有幽人居,傍溪而臨流」的髡殘自我寫照。如果說寄身叢林是信仰,那麼安身幽谷林壑、優遊世外桃源達到「自證自悟」,則是他追求的理想和身心所歸。

我亦乾坤放逸僧:「清初四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清 髡殘 層岩疊壑圖軸 紙本設色 縱一六九厘米 橫四一·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對於書畫創作,髡殘曾自述:「殘僧本不知畫,偶因坐禪後悟出此六法。」 又云:「荊、關、董、巨四者,而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師媲美於前,謂余不可繼跡於後?」確實,髡殘以充滿式的繁密構圖,雄健渾厚的筆觸,溫暖蒼潤的賦色,承接董巨、王蒙、吳鎮乃至沈周的筆墨傳統,自開生面,並藉助題畫詩展現了他的禪學思想和精深造詣,他「每以筆墨作佛事,得無礙三昧」,使書畫與禪悟達到了高度統一,其成就與境界,在「清初四僧」中也是臻於上乘的。


原文作者:楊丹霞(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 年4月刊《我亦乾坤放逸僧——髡殘及其繪畫藝術》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敢言天地是吾師——「清初四僧」弘仁作品中的黃山風骨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皇太極發明鹿角椅,有何深意?
「五彩斑斕」成化御窯——白、紅、藍、黃、綠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