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西周時期是中國較早的歷史時期之一,在這個時期中,中國出現的青銅器大部分為鼎。西周時期的毛公鼎、大盂鼎和大克鼎,器型雄渾厚重,銘文字數眾多,堪稱青銅器中的重器。因為三者都出土於晚清時期,故並稱晚清「海內三寶」,聞名於世。其中,大盂鼎是迄今所見西周最大的青銅鼎,現在就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大盂鼎在清朝道光初年,出土於西周的發源地、著名的青銅器之鄉——陝西岐山縣。


要破解青銅鼎的身世,一般要從鼎上的銘文入手。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內容,大都是當時祀典、賜命、詔書、征戰、圍獵、盟約等活動或事件的記錄,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風貌。


大盂鼎腹內側鑄有19行銘文,共291個字,銘記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貴族盂的史實。其文雄壯凝練、圓潤遒勁, 用筆方圓兼備,字體端莊美觀,布局質樸平實,通篇銘文氣韻生動,疏密得當,讓人嘆為觀止,堪稱西周早期的金文書法傑作。


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給大盂鼎帶來了無數曲折的故事。它自出土之日起,幾經輾轉,風波不斷。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清朝同治七年,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潘祖蔭從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手中得到了大盂鼎。潘祖蔭對金文頗有研究,得到大盂鼎後,很快弄清了大盂鼎腹內銘文的內容,並認定這件鑄造於西周康王時代的禮器是無價之寶。鑒於寶鼎銘文中提到了西周貴族「盂」,所以,潘祖蔭就將這件寶鼎定名為大盂鼎,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大盂鼎,另一件青銅重器大克鼎也是潘祖蔭的珍藏。潘祖蔭病故後,其弟潘祖年將二鼎運回故鄉蘇州,作為傳家之寶,謹守護持,絕不示人。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蘇州淪陷。潘家後人將二鼎深埋保存。後潘氏全家避難到上海,直到戰亂結束,二鼎得以安渡劫難。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了。大盂鼎的第八位主人、潘祖蔭的孫媳潘達於也已經年過半百,她深知單憑她一家,實在無力保護這兩隻無價的寶鼎。1951年,潘達於給華東文化部寫信,表達了捐鼎的決心。1952年上海博物館開館,大盂鼎與大克鼎便陳列在館內。


1959年,國慶十周年之際大盂鼎從上海來到北京,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2004年3月14日,是潘達於老人的百歲壽辰。為了感謝這位為國捐寶的老人上海博物館請回了大盂鼎,並舉辦了「百歲壽星潘達於捐贈大盂鼎大克鼎回顧特展」。


如今,歷經風雨的大盂鼎靜靜地佇立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內,周身散發出一種洗鍊、凝重的大氣之美,充分體現出西周王朝的鼎盛之勢。大盂鼎內的銘文是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與臣屬關係的重要史料,一向為史學專家所重視。

近期熱文鏈接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文物故事丨西周青銅重器大盂鼎的前世今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雅昌藝術論壇祝全體網友狗年大吉
漢代漆器丨繁瑣而複雜的工藝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