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世相刷屏:成功的策劃,玩壞的知識付費

新世相刷屏:成功的策劃,玩壞的知識付費

這幾句碎碎念

如果你在朋友圈看到

未註明出處的

請通知我

01

周末就知道新世相要搞事情,沒關注。

周一看到海報,坐在馬桶上匆匆寫了幾句,

長這樣:

一個小時後,不斷有朋友給我發來消息說,這段話在別處看到,還有專門做新媒體運營的社群工作人員轉發,說是自己的分析。

好吧,謝謝各位的認可。看來朋友圈拿來主義盛行這事兒,是真的。作為知識付費的從業者,我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開個知識星球。

沒打算寫這個案例的復盤,上面那幾句基本梳理清楚,而且實操的細節太多,同類案例素材我又懶得去找。光寫新世相,一方面不足以理解知識付費的整體趨勢,一方面看不到新世相為何加了新玩法。

直接上結論:

1、知識付費的韭菜快割完了。

雖然開年就有刷屏事件,但課程銷售本身已經極為依賴有組織的分銷。靠口碑?那太慢了!這就是為什麼新世相要給第一名50萬,然後我就在朋友圈看到了買一送一。

秋葉大叔說過,知識付費對標的就是出版。但現在的刷屏案例,是把出版這個很考驗內容策劃能力和渠道能力的技術活,直接簡化成了微商賣貨。

老老實實如得到這樣磨內容的出版商,面臨著增長瓶頸,所以開始推聽書、大師課這樣的輕量內容和企業級產品。但是,得到不搞分銷。

李忠秋老師有門結構思考力的課程在得到上線,我們想找分銷的入口都找不到。而你並沒在朋友圈看到海報刷屏,這門課已經悄悄賣了7萬多份。當然,花了一些時間。

最近我在聽梁寧的產品思維三十講,都是朋友之間強烈推薦,彭小六是直接全文列印一頁一頁仔細讀。現在賣了6萬多份,最高一節課講痛點和癢點的,有6萬多人次打開。

在羨慕新世相這類的刷屏案例時,有沒有想想,得到為什麼不做?

2、知識付費已經成了低成本拉新的運營手段

先不評價課程本身的質量。如果一個知識服務商的知識產品被當成面膜一樣,只能通過分銷來拉一波流量,而且定價明顯低於製作成本,這肯定是不符合經營邏輯的。

所以,你看到的刷屏案例,目的不是賣知識,而是為了給運營方拉新,這就是為什麼可以做低價。假設這次付費人數10萬,其中有80%是新客,新世相的現金成本只有分銷2-9名的9萬塊,50萬廣告是資源,不是現錢,何況賣課本身還收著錢呢。對比一下其他渠道一個APP下載的成本,嗯,划算啊。

一向最關注生態健康的微信難道會放任刷屏?肯定不,所以會封。新世相難道不知道微信會封么?肯定知道,所以大早上7點多就開始扔海報,打時間差,還開了個新的公眾號,避免危及主號。

讓用戶付費下載自己的APP/註冊自己的平台,這類策劃,是以犧牲用戶對知識付費行業的信任度給自己拉KPI。不過,反正他們從沒像得到那樣,說過自己要做知識服務商,所以,收割完就走,也沒毛病。

3、沒勢能的好內容很難出來了

老實講,現在市面上所謂的知識產品,90%都是三手甚至四手信息整合一下,也就只有10%能稱為知識,這其中也只有1%真的用心在做產品。

但這並沒有什麼毛病,恰好迎合了不愛深度學習的人性和移動場景。只是,被幾個刷屏案例這麼一玩,會錨定用戶對知識產品的價格認知,而真正值得關注的內容,被扔到了犄角旮旯里。後果就是,沒勢能的好內容,很難出來了。

這是一次成功的策劃,但知識付費又一次背了鍋。

當大號都開始入場,屬於小蝦米的紅利期正式告別。很多人都沒做好準備吧。

對了,今年紙價上漲,書號緊張,去年出書的新銳知識 IP也趕上了最後一波紅利。

上個月朋友圈裡還在刷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話:我只關注什麼不變。今天就成了,我們要怎麼複製新世相的玩法。

追風口的人,大多數都只喝了一肚子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辣媽張小桃 的精彩文章:

TAG:辣媽張小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