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雞和彭州,有一道3000多年前的謎題

寶雞和彭州,有一道3000多年前的謎題

寶雞市位於關中平原,彭州市位於成都平原,其間橫亘有秦嶺和大巴山,被譽為「難於上青天」的蜀道自古就是連接兩地的主要通道。

1959年,在彭縣(今彭州市)竹瓦街發現了一個西周青銅器窖藏,出土青銅容器8件,兵器13件,其中有鑄有「牧正父己」銘文和鑄有「覃父癸」銘文的青銅觶各一件(現藏於四川博物館)。觶是流行於商周之際的一種盛酒器。研究者普遍認為,這兩件青銅觶為中原商周風格,不是蜀地鑄造,應是商朝晚期殷人的遺物,來源可能是交換、賜予或擄掠。

覃父癸銅觶,高13.7厘米,因觶底有「覃父癸」銘文而得名,1959年四川省彭縣竹瓦街出土,現藏於四川博物館。

多種史籍記載,在商周之際,秦嶺南邊的巴人和蜀人在牧野(今河南新鄉市)參加了由周武王率領的伐紂之戰。《華陽國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前徒倒戈,故世稱之曰,武王伐紂,前歌后舞也」。 成語「前徒倒戈」來源於此。戰後,因巴人英勇善戰,戰功卓著,周武王將周族姬姓成員分封於巴地,建立了巴國,並授予子爵爵位。

許多研究者認為,彭縣竹瓦街出土的兩件青銅觶是蜀人參加「牧野之戰」的戰利品或周王的賞賜品,是蜀人參加武王伐紂的實物證據。

1975年,在寶雞市竹園溝村發掘的西周墓葬群中出土了一件有「覃父癸」銘文的青銅爵(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這件青銅爵上的銘文的行款和字體均與出土於彭縣竹瓦街的覃父癸銅觶完全相同,應屬同一個人所鑄。

覃父癸銅爵,高20.2厘米,因爵底有「覃父癸」銘文而得名,1980年陝西省寶雞市竹園溝出土,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竹園溝墓葬群和距其約2千米的茹家莊西周墓葬群,均為一個西周早期名為弓魚的諸侯國的墓地。在這兩個墓葬群中,除了出土了大量的具有中原文化風格的文物外,還出土了大量帶有濃郁早期蜀文化風格的青銅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陶器等文物。其中有些器物與三星堆遺址出土器物存在某種聯繫。

左圖是青銅大立人像,高260.8厘米,1986年四川廣漢市三星堆出土,現藏於三星堆博物館博。右圖為銅舞人,高11厘米,1988年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出土,現藏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這兩座銅人像雖然尺寸相差懸殊,但卻具有許多相同的文化特徵,尤其是它們都有一雙誇張的環狀巨手。

雖然寶雞市竹園溝、茹家莊西周墓葬群在關中平原,彭縣竹瓦街西周青銅器窖藏在成都平原,兩地相距遙遠,但它們之間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西周,這兩個地方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的聯繫?這成了困擾研究者們的一個謎題。

寶雞的竹園溝和茹家莊都位於清姜河東岸。這裡是清姜河谷口,是秦蜀交通要道陳倉道的北起點。彭縣竹瓦街則地處三星堆遺址附近。

有研究者根據考古成果、史料線索和兩地特殊位置做了一個大膽的推測:在殷周之際,姜子牙曾派人翻過秦嶺和大巴山邀請蜀國共同伐紂。當時的蜀國國王魚鳧,也是三星堆的主人,派遣了精銳軍隊隨周伐紂。在伐紂期間,其他部落趁蜀國空虛之機攻伐了蜀國。蜀國因寡不敵眾,落荒而逃,三星堆被毀。這樣,隨周武王伐紂凱旋而歸的蜀國精銳無家可歸。為此,周武王將他們分封在今清姜河和渭河交匯區域,建立了弓魚國,鎮守周蜀之間的交通要道。若干代以後,這個在周王畿之地的非姬姓諸侯國漸漸衰敗,最終,他們沿著清姜河河谷,翻越了秦嶺,再沿嘉陵江河谷,返回了他們的老家成都平原。

這個悲壯的故事至今僅是一種推測。

聯繫編輯:三葉

微信公眾號:陳倉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倉道 的精彩文章:

TAG:陳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