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祥宏講夷堅之:盤谷碑厄

祥宏講夷堅之:盤谷碑厄

宋代段子:中國文人有很好的愛護保護文物的傳統,因為相信「文以載道」,唐代韓愈寫的一篇文章刻在石碑上。300年以後的宋代都能算是文物了!可惜縣尉一句「這是寶貝」的話,反倒讓石碑遭了劫難。村民砸了石碑找寶……結果沒找到!

(某唐代石碑)

盤谷碑厄

【原文】

孟州濟源縣,韓文公送李願歸盤谷序碑,唐元和中,縣令崔浹所立。歲月既久,湮沒為民井甃。

政和三年,縣尉宋鞏巡警至其地,洗濯視之,曰:「此至寶也。」村民愚,以為真有寶,伺宋去,碎之。無所獲,棄於道上。

高密人孟溫舒為令,聞之,舁歸縣,龕於出治堂中。出治堂者,元祐中宰傅君愈所建,秦少游作記,且書之刻石。崇寧時,為觀望者礲去,溫舒得舊本於民間,再刊之,但隱其姓名。亦好事君子也。

【白話語音文字版】

孟州(河南焦作地區)濟源縣(現濟源市)的《韓文公送李願歸盤谷序》碑是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唐憲宗年號)本地縣令崔浹所立。這塊石碑經過了歲月流逝,漸漸被當地百姓做了井壁用。

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濟源縣尉(公安局長)宋鞏到這兒來巡查,發現了這塊石碑,經過清洗查看,宋鞏說:「這可是至寶!」這一下,當地村民聽岔了,他們以為石碑里有寶。等宋鞏走了,村民們把石碑砸了,裡面當然沒發現寶貝,百姓就把破碎的石碑扔在道上了。

濟源縣令孟溫舒服是山東高密人,他聽說這事兒以後很可惜,就讓人把碎石碑抬到縣衙門,放到「出治堂」里,石碑外邊還罩了一個龕作為保護。這個出治堂是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年)的濟源縣宰傅君愈建造的,著名詞人秦少游(秦觀)還寫專文記載了「出治堂」的情況,這篇文章也刻在石頭上。

到了宋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有些政治上怕犯錯誤的人,把秦少游的這篇文章給磨掉了。後來,孟溫舒又在民間找到了秦少游這篇文字的底本,又重新刻到石頭上,只是落款隱去了秦少游的名字。這個孟縣令也是一位好事君子。

【祥宏點評】:孟溫舒喜愛文物,他做了兩件事:把刻有唐朝韓愈一篇文章的石碑保護了,還把不久前秦少游寫的一篇文章重刻了;《韓文公送李願歸盤谷序》是唐朝著名的大文學家韓愈寫的,李願是唐朝的一位隱士,也是韓愈的好朋友,「盤谷」是位於濟源以北20里地的一處山谷。韓愈在當朝一直不得志,看到好友歸隱,他寫文抒情,一是羨慕好友,二是舒解自己的苦悶心情。韓文是300年前刻在石碑上的,對宋朝人來講,那也是很有價值的文物了。縣尉隨口說「至寶」,反給石碑造成劫難;秦少游因為是蘇軾門生,也算「元祐黨人」,遭受政治迫害,所以在崇寧年間他依然是「禁忌」。縣宰孟溫舒因為欣賞秦少游,所以不避嫌,照刻秦的文字不誤。

(文圖說明:《夷堅志》原文電子版文字主要來自「龍的傳人」博客-特别致謝!再經中華書局出版的《夷堅志》校訂;全部圖片來自網路。)

《夷堅志》簡介:

宋代大文人洪邁編撰的《夷堅志》是中國古代志怪筆記小說的頂峰。它卷軼浩繁,包羅萬象,流傳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個宋代事件,是中華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寶庫之一。

《夷堅志》的時空觀深契佛法,與宋代文化領先世界的歷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異事、神怪大全,本質上卻是最真實細膩的宋代社會生活實錄,極具文獻價值。

宋代社會生活塑造了此後中國人的心靈格局,《夷堅志》仿若是中國人的心靈大海。人們平時沉浮其中,茫然不覺,一旦凝神靜思就會發現:

天下沒有新鮮事,一切盡在《夷堅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書房起什麼名字?看先賢們怎麼說
古今「趣聯」趣談(2)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