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德飛鸞抗金英雄林仲虎前世今生

寧德飛鸞抗金英雄林仲虎前世今生

林仲虎,字景瞻,號定窗,寧德梅田(古代稱為梅溪)(今飛鸞梅田村)人。南宋寧宗趙擴嘉泰二年(1202年)壬戌科武狀元。史料記載,林仲虎自幼喜讀兵書,嗜好弓馬、刀槍。成年後,奪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丙辰科武舉第二名,即榜眼,六年後,再應武舉,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中國歷史上281位武狀元中的一員。

嘉泰元年(1201年),朝廷遣檢討林桷出使金國,賀其正旦節,命仲虎為副使。時宋金對峙雖漸趨穩定,但金人仍屢次南侵,戰事時起。仲虎至金廷,金章宗完顏璟私下會見他,仲虎堅決拒絕金章宗的無理要求,力爭不屈。開禧元年(1205年),蒙古部落崛起,給金國後方以重大威脅。韓侂胄欲乘機對金結盟以提高自己聲望,於是年六月遣禮部侍郎李壁充賀生辰使,仲虎為副使,以觀其勢。使團既渡淮河,行次揚州。時鎮江都統戚拱遣義士朱裕,聯絡弓箭手火焚漣水縣,隨後淮東安撫使鄭挺又潛師襲擊該縣。金人大怒,責宋背盟,欲舉師報復。聞事故突發,隨員皆惶惑不安。李壁奏請朝廷後,梟朱裕之首於邊界上,仲虎則陳述應變之三策。冒著生命危險到金中都和談。金人消除懷疑,熱情款待,避免了戰禍。

使團返朝後,韓侂胄北伐之意益堅。仲虎權衡形勢,「知兵未可動」,上疏奏曰:「樂因循者狃於私意,言進取者病於寡謀.為今之計,當重發而必成,不可輕出而苟且。」因其言不合侂胄之意,遂被外調,出守浮光。開禧二年(1206年)三月,侂胄請宋寧宗正式下詔北伐,以江淮宣撫使丘侂負責兩淮軍事。交戰後,丘侂一味退守,金兵大舉南侵。宋軍死者無數,城邑亦相繼淪陷,形勢十分危急。仲虎力請於朝,得強弩手千餘人馳援,擊退金兵,解了和州之圍。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侂胄北伐失敗,被史彌遠等人密殺。金朝要以侂胄首級作為議和條件,又要求賠款白銀三百萬兩,每年增歲幣三十萬兩。宋廷完全接受,雙方達成和議。議和後,仲虎被舉為右騎衛中郎將,充通謝副使,赴金國和談。行至中途,金人又啟戰端,乃歸。仲虎卒後,葬於六都香林寺後山。2012年在寧德六都村香林寺水溝發現一殘斷墓碑:「宋故龍舒太守驍衛林公之墓」,篆書字體依舊清晰可辨。據熟悉寧德地方志人士陳仕玲介紹,墓碑的主人應為北宋武狀元林仲虎。理由有二:一是與清乾隆版《寧德縣誌》載:「林仲虎墓在六都香林寺後山」相符,二是墓碑「龍舒太守」、「驍衛」字樣,「龍舒」在今天的安微省舒城、安慶一帶,這與南宋《三山志》記載林仲虎曾任安慶知府相符。「驍衛」,林仲虎曾任右驍衛中郎將。他希望此事能夠引起文物部門重視,加強相關文物的保護。墓碑文:「宋故龍舒太守驍衛林公之墓」。右邊小字:「囗囗嘉定太歲丙子{1216年}十月」。左邊小字:「囗男永信囗囗囗志」。墓碑現為寧德市蕉城區博物館展覽廳收藏。林仲虎雖是武舉出身,但他文筆極好,詩作尤佳,有《百將詩》、《雜詩》傳世。

▍內容來源:百度百科寧德城市資訊

▍圖文編輯:寧文策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朝重文輕武的文化和制度要為其軍事失敗負責
楊家將那麼厲害,在北宋滅亡之際,他們都去哪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