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感《聆聽劉基》-陳勝華轉述

有感《聆聽劉基》-陳勝華轉述

郁離子長廊 圖片來源於網路

《聆聽劉基-陳勝華轉述》一書擺放床頭已有時日,閱讀這本書的路徑不是五光十色的,也不是跌宕起伏崎嶇不平的,它筆直、平坦、寬闊,有一種越走越開朗的感覺。

我想,不仿把六七百年前的《郁離子》看成是一壇陳年佳釀,佳釀雖美,但其艱深苦澀的文言文,讓那一個個精美的寓言故事,猶如一位位酒酣沉睡的美人,隱入帷幕,難見真容。而陳勝華老師就是那位優秀的醒酒師。他姿態從容,緩緩地開啟、傾倒、靜置,然後不急不慢地將杯子輕輕一搖晃,那些沉靜的「睡美人」便重新煥發出活力與靈氣,被他一一喚醒了。這估計就是平時所說的「重建文章之美」了。

陳勝華老師喜酒,我這麼以酒來喻,他一定是不反對的吧。想起上次與陳老師茶座喝茶,陳老師笑言,喝茶,他幼兒園未畢業,喝酒,他本科畢業。這是他謙虛了。能夠將歷史塵封的酒,調出如此琥珀般澄清透綠,香味撲鼻,讓我等不勝酒力的人,都想端起杯子啜一小口,當然不止是本科的學歷了。

文成之文,以劉基成文。劉基不僅僅是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更是文學家,在文學史上,曾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其所著《郁離子》是一本深刻幽默的寓言式散文集,陳勝華老師說它是一部寓言人生學和政治學。《郁離子》是劉基生命鼎盛時期的作品,卻也是他一生中最鬱郁不得志時的發憤之作。而正是這一本書,奠定並鞏固了劉基在歷史上的文學地位。

《聆聽劉基--陳勝華轉述》是一部現代版的《郁離子》,陳勝華老師模擬劉基的敘述口吻,依據現代人的講話方式,用白話進行轉述。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在試圖替劉基「代言」,而不僅僅是作傳統式的古文翻譯。陳勝華老師打破《郁離子》原著的編目順序,以「人生感悟」「善政之道」「時代警示」「超常思維」四個方面,重新進行編排,並冠以精練的導讀。它讓像我這樣,古文底子極薄的人,也能領讀精髓,且讀得毫不費力。

想起當年高中就讀於南田,學校與劉基廟宇僅隔一堵牆。周末時光,也會捧一本書,晃蕩晃蕩,晃進劉基廟,坐在那高高的門檻上讀,但讀著讀著,眼神便飄向了幽靜高深的廟堂,只看劉基的清秀俊朗,只看劉基後人如何拂拭塵埃,拔點燭火,忘了手上所讀何書。前幾年,大概是在兒子五六歲的時候,重遊故地,在郁離子長廊上,兒子伸出生稚嫩的小手,指著那一副副寓言漫畫問我,我竟然結結巴巴,不知如何詳解。如今的我亦是如此這般,何況當年懵懂,如何讀得懂其鬱郁之風,離離之態呢。

陳勝華老師的轉述,明白得體,不炫技不華麗,文字樸素而文采。作為劉基文化研究學者,他自稱「研習劉基已逾十年,拜讀《郁離子》不下十遍。」這種對一本書投入的時間與毅力,我想,應該是一個人的為文風格,更是一種責任、勇氣與境界吧。正是這種來回往返、深思熟慮,讓他的轉述得心應手,無招而勝有招,讀來輕鬆幽默而質感。

全書180篇標題,陳勝華老師根據原著,一一作了重擬,比如《風不助我》(原題《豢龍先生》,《什麼叫自我蔽塞》(原題《自瞽自聵》),《貪心不足吃酸果》(原題《枸櫞》),《沒有眉毛也不行》(原題《烏蜂》),《火藥已裝進炮筒里》(原題《民怨在腹》),《兒子死了也不哭》(原題《食鯸鮐》),《花百兩銀子找回了一隻鞋》(原題《羹藿》),《一隻酒杯的先貴後賤》(原題《慎爵》),《這些事讓禽獸魚鱉去干吧》(原題《盼子說齊宣王(待士)》等等,甚是樸素簡潔生動,趣味盎然,轉述者精彩、微妙的態度都在題目中體現出來了。

又比如《司馬季主論占卜》一篇里,司馬季問:君侯您想占卜什麼呢?東陵侯(想東山再起呢,就含蓄地)告訴他......這括弧里的添加,僅「含蓄」二字,就非常精彩生動,點睛而讓人頓悟。如果沒有對原著精通透澈的理解,又如何能轉述出如此的文蘊之美呢。我相信,這一瞬即是原作者與轉述者,古文與今文的最美好的歷史相遇了。

又如《「貪」義別解》一文里,郁離子說--「通常認為,貪與廉相反,貪是惡德。那麼,貪,到底該不該有呢?(我以為,是該有的。)......(聖人對仁義道德的渴求,不也是"貪"的一種嗎?)」寥寥數語,卻字字著落,言雖止而意未盡,表現力極強。

當然,限於篇幅,我不能在舉例時將原文原原本本地羅列,如果您還沒有讀過這本書與《郁離子》原著,也許會一下子找不到我要表達的語境,建議您還是自己去買一本看看吧。

讀這本書,不像平時讀小說,我是沒有一口氣去讀完的。放在枕邊,閑時睡前去翻幾頁,讀得很是輕鬆。這些寓言故事,放在今日,讀來依然令人深思。每每讀到一則寓言,正應了當時的心景,便會生髮出些許感嘆來。

陳勝華老師的轉述是不孤立的,他沒有僅僅停留在語言層次上,而是加以自己的理解,以連貫全文,從而達到一種默契的神遇,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那麼,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陳老師的這一本《聆聽劉基》,是架起了今天的我們與六七百年前的《郁離子》之間的一座橋樑。

除了這本書,陳勝華老師在2001年還出過一本《劉伯溫傳說新探》,分析劉基、劉伯溫及其歷史的記載與民間的傳說。陳勝華老師原是語文教師,亦曾是一校之長,但他辭去頭銜,潛心做劉基文化的研究,十年如一日。他說,將艱澀難懂的古文轉化成白話,讓古典古董成為普及性大眾性的讀物,是他的「奢望」。這也是為人師最本性最直接的傳道授業解惑吧。我想,著作不一定要等身,無所不能,泛泛而談,不如業有所專所成。

書以言志與載道,陳勝華老師對劉基文化孜孜不倦的傳播與推廣,難道不也是咱文成有文乃成的佐證?願陳老師堅守純凈文心,聲色文章,杯酒出。

王微微2018.3.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布衣 的精彩文章:

TAG:鳳凰布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