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治既非嫡長子又沒有特殊才能為何笑到最後?只因以不變應萬變

李治既非嫡長子又沒有特殊才能為何笑到最後?只因以不變應萬變

在古代,雖然皇位的傳承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實施的。但其實不確定因素非常多,特別到了當政者晚年,局勢變數很大,甚至可以說是瞬息萬變,不到最後一步不能確定。唐朝皇位的第一次傳承,就是通過政變實現的。如果沒有「玄武門之變」,皇位輪不到李世民。同樣的,唐太宗晚期,皇位傳承依舊充滿變數。誰將在李世民去世後繼承皇位,表面看被立為太子多年的李承乾最有可能,實則暗流涌動。

李世民是一位多子的皇帝,一生共有14位皇子。但是皇位的傳承主要是圍繞著皇后所生的三個兒子展開。

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恆山王李承乾是嫡長子,唐太宗即位時即被立為太子,時年八歲。這就意味著,他是大唐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長孫皇后生的第二子是李泰,封濮王。第三子是李治,封晉王。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是李治繼承皇位,而非李承乾。

李治是唐太宗的第九個兒子,長孫皇后生的第三個兒子。按照正常的繼承,怎麼也輪不到他。是他有特殊才能嗎?也不見得。他對皇位也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至少他沒有主動爭奪皇位繼承權(他年紀比較小)。他能繼承帝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兩個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的爭奪。

李承乾從八歲開始就成了儲君,這一「儲」就是十多年。

時間會改變很多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滄海都會變成桑田,何況人心!加之李承乾腿有殘疾。所以李世民對他越來越疏遠。而對李泰的好感卻與日俱增。加之李泰主動迎合李世民,表面工作做得到位。太宗便逐漸萌生了廢立之心。

作為合法繼承人,在儲君位置上呆了十多年時間,一路走來戰戰兢兢,憑什麼眼睜睜看著皇位落到他手中?

面對失寵,李承乾心有不甘。於是,他糾集了身邊一群心腹,決定「效仿」父親,發動政變。他和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準備逼宮。

可惜他沒有父親李世民的魄力和謀略,而李世民也不並非當年的李淵。李承乾謀事不密,事情泄漏而遭逮捕。參與政變的侯君集等人悉數處死,李承乾也被發配到黔州充軍。

李承乾沒希望了,按理最有應該即位的是李泰。但是李泰表現得過分心急,加之太宗對他恩寵有加,他漸漸變得驕橫。他曾暗示李治不要跟他爭奪皇位。

李泰的這些舉動都被李世民看在眼裡。他隱約感覺到,在李泰身上隱藏著殺機。經過深思,他決定立李治為太子。

李治仁孝,為人寬厚和睦,李世民認定,立他可以保全三個另外兩個兒子的性命。他曾說「泰(李泰)立,承乾(李承乾)、晉王(李治)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於是,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這年李治才十六歲。六年之後,唐太宗去世,年僅二十二歲的李治繼承皇位,史稱唐高宗。

後世的部分野史和現在的一些影視劇將高宗描寫成懦弱無能的形象,其實並不準確。如此描寫,多是為了襯托武則天。其實唐高宗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永徽年間,高宗勵精圖治,在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等前朝大臣的輔佐下,開創了「永徽之治」。《資治通鑒》稱永徽年間「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唐高宗在位三十五年,比李淵和李世民長,期間先後滅了西突厥、百濟、高句麗,此時唐朝版圖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公元683年年,李治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罕見巴西王室成員的日常生活:奢華,婚禮現場先舉行閱兵
唐肅宗向回鶻借兵鎮壓叛亂,不料回鶻兵進來後擾得長安雞犬不寧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