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好這20個細節,您也能分清殲11殲15殲16

收藏好這20個細節,您也能分清殲11殲15殲16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後台留言,詢問如何區別我軍的蘇-27系列飛機。儘管知道這事兒的工作量很大,但擇日不如撞日,索性就作為本周第一篇了。

隨著我軍裝備的「側衛」型號越來越多,想要用類似「如何區分殲-11和殲-11B」這樣一組問答來解釋這些型號之間的區別,實在容易遺漏,而且看著也混亂。

安能辨我是雄雌?

所以我們只能用笨辦法,從頭到尾一點點找出了20條特徵(主要是構造特徵,其他塗裝特徵將在這20條之後提到)。這自然未必完全,但應該能囊括讀者朋友們在公開圖片中,要識別「側衛」家族所需的外部特徵,權作參考。

(註:由於殲-11就是蘇-27SK的散件組裝產品,兩者特徵幾乎完全一致,因此下文統稱為蘇-27)

紅圈處都是本文提及的一些區分特徵,讀者朋友們不妨讀完全文後再回頭看看這架「側衛」的特徵指向了哪些細節~~

一、雷達罩和空速管(識別重點:※※※※,多用於側視圖)

如果機頭雷達罩是深灰色(且向後延伸到機頭下方形成三角),下方有淺灰色圓弧形色塊——蘇-27/蘇-30(左上)

如果機頭雷達罩是黑色——殲-11B/BS(右上)

如果機頭雷達罩是淺灰色,且有空速管——殲-15(左中)

如果機頭雷達罩是淺灰色,且無空速管——殲-16/16電戰,或者蘇-35(右中)

如果機頭雷達罩是淺灰色,且無空速管,但雷達安裝角度向上傾斜——殲-11D(左下)

如果機頭雷達罩是白色——海航蘇-30MKK2(右下)

附註:雷達罩後方的圓角矩形電介質板——僅蘇-27/蘇-30有此特徵,大部分為白色,少數為灰色,往往隨著進廠保養修理而發生變化。

二、紅外前視探測設備(IRST)(識別重點:※※※※,多用於正面圖)

如果位於風擋正中央——蘇-27,殲-11B/BS(左上)

如果位於風擋右側,且外形與蘇-27相似——蘇-30,蘇-35,殲-15(右上)

如果位於風擋右側,且孔徑較大,帶有可旋轉保護蓋——殲-16,殲-11D(左下)

如果沒有——殲-16電戰(右下)

三、抬頭顯示器 / 平顯(HUD)(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如果是折射HUD(一組小型無色玻璃)——蘇-27/30/35(上)

如果是衍射HUD(一片帶有較粗邊框的大型綠色玻璃)——國產蘇-27系列(下)

四、座艙蓋底部中央橫樑與暗艙罩支架(用於培訓前艙飛行員僅靠儀錶飛行的能力,使用時在支架上覆蓋暗色布)(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無橫樑——所有單座側衛系列(左上)

有橫樑且有暗艙罩支架——蘇-27UBK,殲-11BS(右上)

有橫樑但無暗艙罩支架——可能是任意一種雙座側衛,因為暗艙罩是可拆卸設備(下)

五、機頭左側空中受油管和機頭左右兩側的夜間加油照明燈(識別重點:※※※,多用於側視圖)

如果沒有——蘇-27,殲-11B/BS

如果有——可能是我軍其他任何一個型號的「側衛」,無論引進還是國產

六、機頭右側機炮擋焰板(識別重點:※※,多用於右視局部圖)

如果是狹窄的近似梯形——單座「側衛」(左上),部分蘇-27UBK(左下)和蘇-30

如果向上延伸一大塊——雙座「側衛」(部分蘇-27UBK,蘇-30和殲-16電戰除外,右上)

如果沒有——殲-16電戰(右下),因為它沒有機炮

七、前起落架(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如果是單輪——蘇-27,殲-11B/BS,殲-11D(左上)

如果是雙輪,而且起落架支柱和輪軸在一條線上——殲-15(右上)

如果是雙輪,而且起落架支柱和輪軸不在一條線上——蘇-30,蘇-35,殲-16/16電戰(左下)

右下為殲-15彈射驗證機,特徵是更粗大的收放桿,及起落架整流罩上更大的凸起

八、進氣道側面翼狀雷達告警天線(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 / 仰視圖)

如果有——蘇-27,殲-11B/BS,殲-11D

如果沒有——蘇-30,蘇-35,殲-15,殲-16

如果改為刀片狀外形(高精度輻射信號接收天線)——殲-16電戰

這是仰視角度下識別蘇-27/蘇-30和殲-11B/殲-16的重要依據。

九、邊條上下「黑白點」(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邊條上下有兩對「黑點」——蘇-27(左上)/30(右上)

邊條上下有一對「白點」——殲-11BS/殲-16(左下),蘇-35(右下)

十、機翼前緣天線狀物體分布(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判斷基準——無明顯特徵(蘇-27,殲-11B/BS),或僅在內側有一條較窄的天線(此為蘇-27UBK識別特徵,左上)

內側天線較窄有凸起(告警),外側天線較寬無突起——蘇-30(左中)

僅在內側有一條較窄天線,無突起——殲-15(左下)

內側天線較窄有凸起(告警),更內側天線很寬無突起(L波段雷達)——蘇-35(右上)

內側天線較窄無凸起,更內側天線較寬——殲-16(右下)

十一、翼下外掛點數量(識別重點:※※※※,多用於正面/仰視/局部圖)

如果每側翼下兩個掛點——蘇-27,殲-11B/BS(左上)

如果每側翼下三個掛點——殲-15,蘇-30(右上)

每側三個掛點,且內側兩個掛點使用新一代通用適配掛架——殲-16/16電戰(左下),蘇-35(右下)

十二、翼尖格鬥導彈導發架外觀(識別重點:※※※※,多用於遠距/局部識別)

如果是一字形——蘇-27/30(左上),現在一般被電子戰吊艙取代

如果是L字形——殲-11B/BS,殲-15(右上)

如果是加長一字形——殲-16,殲-11D(左下)

帶有編隊燈的一字形——蘇-35(右下),在歸建後的訓練中,該機一般也更多使用電子戰吊艙取代掛架

或者說,如果一架我軍的「側衛」翼尖掛了圓柱形的電子戰吊艙,那麼該機基本可以肯定不是殲-11B及之後的國產「側衛」(除殲-16電戰之外)。

十三、其他導發架特徵(以空空導彈為例)(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為了掛載彈翼尺寸很大的R-27系列空空導彈等俄制機載武器,同時減輕掛架重量,蘇-27/30的掛架呈現鏤空並向下延伸的外觀。

由於霹靂-8的翼展著實也不小,所以殲-11B/BS和殲-15的外側格鬥彈掛架也向下延伸了,內側掛載霹靂-12的掛架相對來說沒那麼誇張。

十四、垂尾尾帽(識別重點:※※※,多用於側視圖)

判斷基準——蘇-27,殲-11B/BS(中)

切尖角度較小——這是一架殲-15(左上)

尾帽尺寸較小,不切尖——這是一架蘇-30(左下)

尾帽尺寸較小,切尖角度較小,外部無明顯結構加強件——這是一架蘇-35(右上)

尾帽尺寸處於蘇-27/35之間,切尖角度近似蘇-27——這是一架殲-16/16電戰(右下)

十五、垂尾後緣天線(識別重點:※※※,多用於側視圖)

判斷基準:左右側各有3根較明顯的天線——蘇-27(中)

左側天線布局從「長中短」變為「長短中」——蘇-30(左上)

左側天線調整,右側天線大幅簡化——殲-11B/BS,殲-15(右上)

天線進一步簡化——殲-16(左下)

類似蘇-30,但細節有變化——蘇-35(右下俄軍蘇-35,注意我軍蘇-35飛機右側還要少中間一根天線,對應俄空天軍專用電台)

十六、方向舵 / 垂尾外形(識別重點:※※※※,多用於側視圖)

判斷基準:方向舵下緣與平尾轉軸整流罩齊平,後緣與平尾轉軸幾乎在一條線上——蘇-27SK,或者殲-11B(左上),或者殲-15(左下)

方向舵尺寸相同,但下緣比平尾轉軸整流罩高一些,垂尾整體更高大——蘇-27UBK,或者殲-11BS(右上)

方向舵更加細長但下緣仍與平尾轉軸整流罩齊平,後緣在平尾轉軸前方,垂尾整體更高大——蘇-30(左中),或者殲-16(右中)

垂尾和方向舵面積均加大,後緣後掠角減小至幾乎為0,延伸至平尾轉軸後方——蘇-35(右下)

十七、平尾防武器尾焰燒蝕塗層(識別重點:※※※,多用於仰視)

判斷基準:上表面僅有一道,下表面使用四邊形防燒蝕塗層——蘇-27/30,或者殲-15(上)

上部外側邊緣增加防燒蝕層,下部防燒蝕層外側末端向後延伸——殲-11B/BS,殲-16/16電戰(中)

上部和下部防燒蝕層對稱延伸到整個平尾前緣——蘇-35(下)

十八、發動機尾噴管(識別重點:※※※※,多用於側視/局部圖)

前後兩段收斂/擴張片開縫交錯:AL-31F——蘇-27/30,或者殲-15,以及殲-11B的01批次(左上)

前後兩段收斂/擴張片開縫在一條線上:FWS-10A/B/H——大部分殲-11B/BS,殲-15S,殲-16和殲-11D(左下,右下)

不啟動TVC模式時和AL-31F接近:AL-41F1S(117S)——蘇-35(右上)

十九、尾錐(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

判斷基準:蘇-27/30(左上)

增加一對「眼睛」(導彈迫近告警光學窗口)——殲-11B/BS(右上)

增加一對「眼睛」,整體外形修改——殲-15(左中)

增加一對「眼睛」,上方用單片天線取代了傳統的「三刀」式敵我識別天線——殲-16/16電戰(右中),殲-11D

外形完全不同,且有編隊燈,干擾彈發射器向下——蘇-35(左下,注意右下圖為俄軍自用早期批次蘇-35,干擾彈發射器向上)

二十、編隊燈(識別重點:※※※※,多用於局部圖或夜間識別)

(注意,蘇-27/30在引進時無編隊燈,均為後來在使用過程中加裝)

判斷基準:

機頭、進氣道側面和垂尾均有編隊燈——蘇-27(下)

垂尾編隊燈位置靠下且靠後——蘇-30(左中)

左側垂尾編隊燈呈梯形且靠後——殲-11B/BS(中)

左側垂尾編隊燈呈梯形且靠後,無機頭編隊燈,改置於機炮擋焰板後上方,進氣道側面編隊燈比殲-11B/BS更靠上——殲-15(右中)

全部採用雙色編隊燈,垂尾編隊燈比蘇-30更靠上,進氣道側面編隊燈比殲-11B/BS更靠上——殲-16(左上)

垂尾編隊燈位置靠上,無進氣道側面編隊燈,改置於尾椎末端,翼尖如不掛ECM吊艙則在掛架上有兩個編隊燈——蘇-35(右上)

附錄1

在我軍的「側衛」家族中,殲-15是其中外形最為特殊的,三翼面布局和可摺疊的機翼與平尾是其核心特徵。另外,右側邊條前端的輔助空速管,尾鉤,短尾椎,以及獨立設置的襟翼和副翼,雙開縫襟翼等,都是殲-15不同於我軍其他蘇-27系列飛機的特徵。

除了串列雙座布局之外,殲-15S的其餘識別特徵與殲-15基本相同。該機目前主要用作國產艦載戰鬥機發動機FWS-10H的驗證平台,而基於殲-15S發展的新型艦載特種飛機也即將迎來重要節點。

不同於其他串列雙座型「側衛」的座艙蓋,殲-15S艙蓋中央加強框位置更靠後,以使降落進近時,前後艙飛行員的視野更接近

另外,殲-15量產型還有其他一些細節:例如01批次的10架飛機,在機頭下有白色刀狀天線,機翼上表面根部也有一對天線;02批次之後則無此特徵

對比這張閱兵之前拍攝的圖片可見,9·3閱兵後,所有殲-15統一塗裝了紅黃雙色編隊標誌線。我軍蘇-27系列戰機經常根據重大任務需要塗裝不同的標誌線

例如「和平使命-2005」期間,蘇-27和蘇-30使用紅黃雙色編隊標誌符

2009年國慶閱兵,受閱蘇-27採用黃色編隊標誌線,並以標誌線為旗杆加綴國旗圖案

2015年9·3閱兵,受閱殲-11B飛機採用紅色編隊標誌線

2017年朱日和閱兵,受閱殲-16飛機採用黃色編隊標誌線

殲-16的總體氣動和結構特徵與蘇-30更接近,但作為一款三代半戰機,其表面突出物更少。例如取消了背部天線,改用嵌入式GPS/北斗導航天線;取消空速管後,機頭加裝輔助空速管;機頭下方和尾錐上方傳統的「三刀」式敵我識別天線也被取代。

早期量產型飛機後艙儀錶台外罩和殲-11BS類似,仍為深色

現在的量產型飛機後艙儀錶台外罩採用淺灰色

近期部分飛機開始採用低可視度塗裝

另外,部分升級的蘇-27,機身和垂尾側面加裝了導彈迫近告警天線

注意剛剛引進時,IAPO(伊爾庫茨克)生產的蘇-27UBK前風擋不鍍膜,KnAAPO(共青城)生產的蘇-27SK前風擋鍍金色膜

因此蘇-27(這裡包括原裝機和殲-11的早期批次)和殲-11後期批次,早期可用前風擋是否有金色鍍膜進行區分。但由於大修後統一更換為無色,無法區分殲-11B/BS開始使用深色鍍膜,圖中明顯可見與蘇-27座艙蓋的色差

至於原裝和組裝的蘇-27(一般稱之為殲-11),唯一靠譜的區分方式只有進氣道側面生產序列號。原裝蘇-27為3開頭的5位數(蘇-27UBK早期為9開頭的4位,後期還使用一種更長的序列號),組裝的蘇-27為0開頭的4位數。

附錄2

除了前面提到的特徵之外,由於蘇-35應用了很多蘇-57的設備,因此多了很多「側衛」家族中獨一無二的外部特徵,例如機頭部分有大量光學窗口,取消了背部減速板等等。

注意機頭下方天線布置也變化明顯

由於我軍裝備的蘇-35基本沿用了俄空天軍蘇-35的藍天白雲塗裝,現在區分蘇-35和我軍裝備的其他「側衛」,暫時還非常容易。

塗裝的事兒簡單說一下,我軍蘇-27/30飛機的塗裝20年來變化不大,雖然早年有所謂殲-11B顏色更深的說法,但在經歷幾輪大修廠翻新重塗之後——只能說,這是一個「近似色」問題,不要當真。比較靠譜的,也就是殲-16的原型機和早期量產機確實顏色較深,但近期也改用低可視度塗裝了。

當時「東北虎」空1師的個性徽章,軍徽塗在個性標誌下方,較為罕見

當時「南霸天」的個性塗裝,除了師徽之外,機頭戰術編號為三位數,也僅此一例

當年還叫試訓中心的飛訓基地,蘇-30使用「雄鷹地球」徽章

至於個性標誌,本世紀初,空1師、飛訓基地等單位的蘇-27和蘇-30飛機曾在機頭和(或)垂尾塗過部隊徽記。現在「賀蘭雄師」、「霧都雄鷹」等單位的蘇-27飛機,以及「霹靂中隊」的蘇-30飛機,也塗有藝術化的個性標誌。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賀蘭雄師」,背景里的殲-11BS機頭側面有雄獅圖案

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霹靂中隊」

海航的塗裝較有特點,「海空雄鷹」的蘇-30MKK2至今使用經典的「白頭海雕」塗裝。這一基本色調被殲-11BH/BSH沿用,但雷達罩與空軍型相同均為黑色,尾帽也保留深灰色。殲-15則採用獨特的淺灰色塗裝,警告標誌等也與我軍其他蘇-27系列飛機不同(採用低可視度塗裝的殲-16,進氣道告警標誌與殲-15相似)。

附錄3

另外,外軍的「側衛」系列也有一些有趣的識別特徵,篇幅有限,僅舉兩例:

馬來西亞的蘇-30MKM,由於使用了較多西方的電子設備,因此部分特徵不同於同門兄弟蘇-30MKI和蘇-30SM,最明顯的是風擋前雷達罩上方的4條類似F-16的敵我識別天線。

俄羅斯空天軍升級的蘇-27SM3,特徵則是背部有兩根天線,這在蘇-27家族中也是非常少見的。

關於我軍蘇-27系列飛機的識別特徵,大概就是這些。希望讀者朋友以後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以此為鑒,按文索驥。

周末省下的錢,今天該交出來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美軍最強「空中大腦」遭停飛:原來是60年前的老爺機
中國大口徑重機槍全球最輕!這還要感謝一次情報失誤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