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詠春拳基本要領歸肘之三

詠春拳基本要領歸肘之三

詠春拳在南方流傳廣泛,門派眾多,練習者不計其數,能人輩出。尤其是李小龍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並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創出截拳道為世人所崇拜。

詠春拳是一種精於卸力、借力巧打,到點發力,善於近身搏擊,技擊性強的拳法。詠春拳善於貼身搏擊、短橋發力,講求守中用中,尤其適合南方巷多路窄、人流密集的地方使用,它動作簡單、套路精簡,所以在民間流傳廣泛,練習者不計其數。

但在民間也流傳這樣一句話「十個詠春九個駝」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是因為對詠春拳心法口訣中提到的「含胸拔背、夾甲歸中」或「落膊收胸、夾甲歸中」的不正確理解。

請看周師傅對此心法口訣的正確示範

因為,民間練習詠春拳大多是男性,女性者甚少,女性很少進行體力勞動因此身體的柔韌性非常好特別手部的韌帶(手筋)很松,手部也很柔軟,在做此動作時比較容易到位;反之男性平常以體力勞動為主手部韌帶(手筋)很緊,手部也很僵硬,在做歸肘動作時要比女性要困難,往往會出現用死力將肘往中線擠的情況,這樣就導致手部和肩背部更加僵硬,感覺很不舒服很不自然於是就把胸口往後一縮把手部的力分別移到背部和膻中穴中(心窩)。表面上看這樣手就放鬆很多,可以歸中了,但這種歸中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歸中,其實是自己騙自己,久而就之就形成駝背,再加經常把力憋在膻中穴中(心窩)時間長會把身體憋壞影響健康。這樣就成了「含胸駝背」或是「出膊收胸」的錯誤姿勢了。(如下圖所示)

那很多人會問「含胸拔背」不就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所謂的「含胸拔背」是指把兩肩放鬆微微向前合同時胸口微微往內含身體要保持中正自然。感覺就象深吸一口氣慢慢呼出後的感覺。這樣就有一種自然放鬆內合的感覺。心法口訣也提到「舒適得力」所以一切動作都要舒適自然才能靈活運用,力貫全身。詠春拳練習歸肘時要循序漸進不可刻意用力、求快,初學者練習時要放鬆手臂用意(用意不用力)將肘擦肋向中線推出,剛開始歸不了是正常的但拳頭一定要在中線位置,經過一段時間練習手部韌帶(手筋)拉鬆了自然就可以歸到中線了。

每期精彩,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龍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會龍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