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槍勁就是貫穿勁,不是端個槍架子;三體式,哪松哪緊你不知道,站也白站

槍勁就是貫穿勁,不是端個槍架子;三體式,哪松哪緊你不知道,站也白站

一 為什麼功法教學很條理,卻又不宜公開體驗

如果你渴望從公開教學內容中有所收穫,請認真閱讀前提內容。

隨著讚賞活動的進行,陸續有同學進入了獎勵課程體驗。

在教學中,有的同學就發現,傳統武術(形意拳類)體系確實龐大細膩,理解了為什麼不利用文章發布體驗內容了。

技藝學習,不是買衣服買鞋,試穿一下,合腳就上身了。而是像做衣服,單獨給你個套袖不叫衣服。

因為前後是一個遞進升級的過程,你開啟了一個升級點,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就必須繼續解決,而後進入下一個升級點。

課程必須是這樣的一個程序,舍此很難成才。傳統教學有很重要的會意抽象的部分,這部分不能捨棄。但是用這種方法教學,現代人又很難有感應。所以翻譯成現代語言,就必須設置相應的體驗點,去經過一個探索過程(過去則是悟道部分)才能開啟。

這樣就很難獨立一課。要公開,便只能階段性公開。而階段性公開,那麼多的內容連續幾篇,一般人是沒耐心去仔細閱讀的。

同學感慨,用現代語言教學都如此,如果按著傳統模式,那就更不容易了。是這個道理,所以現在傳武沒有人才。現在也只有體驗,沒有傳承。不然我問你,現在哪個年齡段的人有條件繼承?大家都在忙學業、忙生活,武術只是業餘體驗。

二 生活化的語言對話,是鐵萼堂教學的秘密

活躍分子高興了,說學習一道功法,等於把其他武術甚至別處的培訓都學著了。這個沒辦法,你問了,就不能不給你講。教學內容包含負責解惑這一條,內容卻是無限的,遇著疑惑了,「影響本節理解」了,就得負責解決。

文章是面對大眾傳輸的,教學則是面對具體的一個對象。所以教學與閱讀的語言方式必然不同。很難通過文字閱讀與圖片、視頻進行學習。孫祿堂、薛顛的教材都有,圖文並茂,你學學看,能行嗎?

鐵萼堂教學的秘密,就是一句一句,按著必須程序輸送。不是對文字與語言用過心的朋友很難有經驗。比如現在這篇文字,閱讀著沒什麼奇怪。但放在一對一的教學中就奇怪了,好像與自己無關。一對一的教學,利用的正是生活化的語言對話,你就容易接收。

因為這層關係,就很難在沒有直接交流的情況下,去講述一個完整功法。也就沒法僅通過簡單閱讀完成教學。

閱讀學習,只能針對獨立的技擊技法,比如前幾天關於腿法的那種。一旦牽扯到內在的東西,就需要很大篇幅。

這也是我反感同學借筆記的原因。你打破了傳輸程序,把隱藏的升級點提前看到了,而身體並沒有聽過這個體驗。這部分你就很難通過教學完成了。

只是你不理解為什麼,又是分享給好朋友,當老師的不能攔著。也就不去強調不允許了,以免被認為是出於商業保密,就沒意思了。

就好比讓你猜一個謎語,讓你做一道題,你在腦海中想像、篩選、最後確定一個答案,這個思考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而如果你直接看到答案了,讚歎謎語的巧妙,但是這個過程你卻毫無體驗,你就是把答案抄寫100遍,你又能怎麼樣呢?武術真的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動作的反覆模仿么?

所以就功法而言,在我還沒有發明一種合適的大眾教學方法之外,能夠公開感受且起到教學價值的,是一些反饋與批改。

反饋與批改本來就是大段的,貌似獨立的,好似病例展示。如果一個人能認真閱讀,也許會對應上自己的情況,繼而起到參考啟發作用。其實這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提高,依然與功法掌握本身有著不同。

分享一位同學的反饋與鐵師講解

鶴式

過去練螳螂拳架子對了,動作也順暢,但與師傅喂手對練卻經不起一磕一壓,雖說搭配著十八羅漢功也抻開筋骨、強化體能,也練過鐵掌功強化了手上發勁跟筋骨的鍛煉強化,但是就是少了身上關節緊固、渾身堅實這一點。

但在習練鶴式後將其應用在這上面,拳腳發揮上反而更利落,不同於需要經過經年累月的操練才有的素質變化。

鶴式馬上能呈現這個效果,在貼身蹭靠、肘頂膀打時更能完整身架支撐、發揮那股衝勁。而鶴式的內壯鍛煉直接體現出的沉肩墜肘,再加上蟾式成圈手法搭配上秤重論,應用在柔道、摔跤上搶把破勢相當有用,且能有效的控制對手。

鐵師講解:

第一段就對應上提要的說法了。傳統教學,多是跟著做,很多內在不一定理解。這部分的經驗獲取,一是來自實戰,一是來自引導。除此就得緩慢積累散碎經驗。

武術運動,需要相當的反射養成以及身體記憶訓練,如果這部分練錯了,雖然你在練武,但可能只是如其他日常、工作運動一樣,只不過是在「動」而已,並起不到武術訓練作用。

功法教學就是直接針對用意下手,用特殊的教學方法給予感受。比如需要動手才能獲取的感覺,會有其他方式代替感受,非常巧妙。這就加深了理解,且過程安全。傳統武術的制勝能力很多,只要你有所提高,都可以彌補環境條件的不足。

教學道理很簡單,關鍵是大多的老師與學生,都缺少這種變轉思維與耐性,也沒有朝著這種方向探索。

比如這位同學學過螳螂拳,所以他首先想到用螳螂拳做參考體驗。有的同學學的是形意拳,那麼他會引用到形意拳上。而有的同學,可能架都沒打過,不要緊,也可以通過一面牆、一張桌子、一道門……設法讓你體驗到。

功法學習,首要是紮實的掌握功法,其他不用著急。

所謂靠打,不光心意形意八極拳有,螳螂拳照樣有,包括打籃球的都有。

如果有經驗,就會知道,靠打需要有身形技巧,但完成之後就必須要提高素質了。練的就是素質,這是絕對的優勢。特殊素質下的技巧,才是真正的技巧。尋常的插眼踢襠、自衛擒拿,都算不上初級技巧,只算是學前班。

靠打這種,難在沉穩、難在緊固、難在靈變。鶴式訓練,通過特殊動作,訓練特定的肌肉協作模式,他沒有專門扎馬,卻額外沉穩,且能靈變調整。這就是不直接靠樁能替代的特殊技巧與素質訓練。

同理,你直接練形意拳、心意拳,也多會是同樣的結果。

道理說深也不深,但絕對不是一個普通愛好者能想像到的,所以就很難公開一個功法,而沒有反饋的去體驗。那樣必然可惜了功法。

有功法,有正確感受,然後就可以順著正確的方向努力下去了。所以內在感受的反饋,是高於肢體的模仿的。就好比,同樣站個三體式,哪裡松、哪裡緊,低手自然是不知道,也看不到高手的門道的。他的表述,也僅僅只能從肢體角度去進行。

螳螂拳發力與形意拳不同。如果是形意拳同學的反饋,他通常會講找到發力點了。過去打拳架,只是感覺應該發力了,就努力去發力,於是總不順暢,只是在擺弄拳架。一旦錯誤的拳架練滑(流暢)了,這一身毛病就很難改掉了,再像練就強勁發力,近乎得從頭再來。

所以原先形意拳架練的笨拙的,反而容易提高。鶴式之後,上步本能就發力了,要努力的地方不是努力發力,而是讓這個力按著規矩去進行。因為心意拳、形意拳的發力,是從身體的束展張弛而來。這一找,周身反而緊湊了,也沉穩了。

這部分的功法功能,用在螳螂拳上,則是這位同學所講:鉤掛沉穩,支撐有力,然後可以衝撞了。與形意拳相比,螳螂拳的這些打法原本也是分解進行的,所以與形意拳的感受就有不同,而且都能套用。這就是鐵萼堂功法教學的特色,不受一門一派限制。

如果是心意拳的、太極拳的,則又有其他的反饋。教學中最有意思的是一位太祖長拳的。太祖長拳的拳架與功法外形對比,就好像老北京人說話與標準普通話的區別,所以又必須用形意拳對比講解,以區分開來。

而一些五迷三道的人,也是此類情況,都不得不給他滲入形意拳講解。所以先閱讀武作家國術作品,真的很有必要,可以更好的學習,不光是跟鐵萼堂功法,跟其他人學習,也同樣有大幫助。

反饋不同,解答就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是量身的課程,獨一無二。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學到的多,有的人學到的少。自然是反饋多,問得多,收穫也就多。並非沒有基礎就不會問,沒有基礎的人,反而問題更多。所以教學初期是從讀者中間找,因為哪怕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他也積攢了相當多的問題。不至於學過功法之後,不知道從哪裡談起。

再附上這位同學的蟾式反饋,然後再附之後的,就有點閱讀倦怠了吧。這篇展示的是實戰方面的,還容易講解一點。還有其他純內在感受的,理解上就有難度了。需要另開篇章。

蟾式

蟾式慢練兩手緩緩一抬,自然生成一股掤勁,用時也能自然做到掠起以肘顧頭,如崩步採三手轉疊肘硬拱時,兩大臂順勢自然上抬,遠比直上直下的刻意抬肘來得直接且安全。

而蟾式出手成圈,應用在左右連擊的技術上更為名顯,例如採三手(左手撐掌右手隨身勢刁回後再前打)初學者可能落入一動一動的蠢招上,而蟾式直接帶給了初學者這個概念,能避免學者練習時思誤。

探臂帶肘護頭是一些由下向上技擊技術的要點,手拳由下向上竄撲,或是器械由下向上刺擊,再配合上貫勁,手拳器械更能發揮出應有的威力。

鐵師講解:

這位同學對器械也很有研究。他因為是學過二階段之後的總結,感受過盪拳體驗(一階段收尾課程),所以有這個感受。

正好另外一位同學,因為讀書崇拜戴二閭的劍法,就買了一把雙手劍,向我討要雙手劍技法。其實練劍用單手的更好,但是既然是雙手劍了,又崇拜槍勁,就也得告訴。

其中講到一個竅門,也是盪拳內容,由身勢將拳拋出去綳上勁,一瞬隨身緊固,就是槍勁(一種)。

其實用劍發槍勁,原理上,是用槍勢(出槍方法),但實際上劍柄再長,也不可能跟槍一樣長而順滑,所以這個槍勁,自然也不是理論上的運槍的勁。

也就不是利用手柄產生的一個發力,而是身體代替了這種發力,而直接產生槍勁。這方法就多了。

不然,五行拳空著手,你怎麼打槍勁?所以根本還是身法。

所以練就身法了,劍是隨著身法來的,那麼還是短點,靈活點好。這部分的訓練,又旁證了上一節,即是功法學習,必然功法為先,如果反過來,你用實戰替代,那麼你在沒有功法基礎下的劍法,必然變成鬥雞似的試探互刺。

槍勁,說白了就是貫穿力。貫穿力的產生來自速度與支撐。所以就發力而言,貫通、緊固、發力點就是必然繞不來的訓練。有了這個體驗了,再看形意拳、心意拳,你會比他專門學形意拳、心意拳的更清晰。用他的東西,反過來就把他打了。

希望這一篇,能從多個方面啟發到你,幫助到你。因為功法動作不難,但是一步一步升級,功能相互關聯,不是一個篇章就能獨立介紹的。也就很難公開教學。

提點:槍勁,就是貫穿勁,不是端個槍架子;三體式,哪松哪緊你不知道,站也白站。

如果要體驗,還是提出癥狀,然後我摘取功法中的相應部分,給你調理解決。獎勵+量身打造體驗課程,剛好可以完成這種需求,還是比較有意義的。

獨立課程,也必須進行反饋與跟蹤,所以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同樣不適合群體式公開講課。但由此篇開始,會慢慢總結經驗,盡量多的分享功法知識。

武作家點評:就教學內容而言,閱讀式交流永遠不如對話更生動。本篇大家有疑問的地方肯定也有很多,但這次換個玩法,不主動設置【隱藏內容】所指,你提問,我回答。匯總十個問題,整理隱藏內容發送。【讚賞點亮】方式照舊,點擊進入了解-【武作家評武術界】隱藏內容點亮規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作家評武術界 的精彩文章:

八臂採蓮,旱地行船;楊家武學,蓋世無雙:黃仙師一見烏雞公楊令公為什麼用刀不用槍
八卦五行支子手:合乎兵戰陣法,奇門遁甲,鬼神之道,是非常有文化的拳法

TAG:武作家評武術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