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英國做設計和在中國有哪些不同?

在英國做設計和在中國有哪些不同?

大概是從在鵝廠做國際化設計開始,與Cross Culture結下了緣,便喜歡上了不同的文化帶來的新鮮感和新想法,為不同國家的人做設計,研究在不同文化影響下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

在英國做項目的兩個月,發現在英國團隊做設計和中國團隊非常不一樣,這些不一樣來自於社會的價值觀,發展程度,教育體系,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等等。下文淺嘗輒止地對兩種團隊,兩種文化進行了一個對比。

由於來英國的時間不長,加上對比的兩個團隊定位也有一些區別(大陸的互聯網公司的設計團隊,英國的團隊更像是乙方的設計諮詢公司),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歡迎吐槽,討論。

1.思考方式

英國——使用方法論輔助思考

面臨一個設計問題時,英國團隊就開始琢磨「我可以用哪些方法論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各種方法論各種模型逐一登場。他們會用Google Sprint快速產生并迭代idea(註:Google Sprint是Google提出的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論),用Value Proposition Canvas模型分析用戶的需求,產品形態,創造的價值和解決的痛點,用Business Model Canvas思考idea是否可行,需要哪些核心資源,渠道,成本,利益相關人。每個項目做下來,方法論能用上五六種。有了方法論的神助攻,思考會更佳全局體系,分析的結果也可以復用在下一次的設計中。當然也因為要花心思在方法論上,時間成本自然會高一些,過程也會相對冗長。所以,好刀用在刀刃上,把方法論用在合適的場景最重要

中國——以問題為導向

中國團隊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一般是以問題為導向去思考問題,「我可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會去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可能的解決方案,評估解決方案的可行性。比如最近產品用戶活躍度下降了,那麼有哪些原因可能會影響到活躍度(內容不夠豐富?版本不夠穩定?節日影響?….)。逐一排查原因後,根據原因idea順其自然地產生。這樣的思考方式直擊目標,很適合相對成熟的互聯網產品快速迭代功能時使用。由於注意力集中在了問題上,體系性思考相對較少。這可能也是團隊里微創新層出不窮,模式上的創新不多的原因之一吧。

2.討論問題

英國——便利貼寫想法

不知道你平時怎麼用便利貼?來英國之前,我一般是這麼用便利貼的,把第二天重要的事往便利貼上一寫,電腦上一貼,不用擔心自己健忘症來襲。到英國studio的第一天,就被他們整一柜子的便利貼驚呆了,心想庫存了那麼多便利貼,這些傢伙是多愛忘事呀!

團隊討論時,這些便利貼派上用場了。大家會把自己的想法用幾個簡單的單詞寫在便利貼上,往牆上一貼。只需湊到牆前一看,每個人的想法一目了然。接著到了充分發揮便利貼優勢——可以反覆粘貼多次的時候了。大家把有關聯的想法貼移動到一個位置,再根據關聯性,優先順序等重新排布組合想法。和直接把想法寫在白板上相比,寫便利貼更容易對想法進行二次整合。

中國——TalkTalkTalk

在中國的團隊里,無論是和產品經理一對一的溝通,還是團隊的討論,通常是以說為主,文檔為輔。比如我和產品經理討論需求時,產品經理會描述需求的背景,想要達成的目標,我們再一起討論可能有哪些方向探索。如果需求比較複雜,討論的時候大家還會準備ppt,文檔等輔助解釋說明。討論結束後,主持討論的人會給每個參與人同步簡短的討論筆記。大家在討論前都會最好相關的準備,比如查一些資料,羅列要了解的問題,所以討論真的是非常高效,高效,高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3.設計流程

英國——關注Idea

整個設計流程中,英國團隊會花一半的時間在Idea環節。在紙上簡要畫出idea,大家對idea進行提問,從現有的idea中拓展可能性,從可能性中挖掘機會點,查閱相關的資料補充背景知識,然後再進行下一輪的腦爆。這樣的腦爆一般會有3-4次,每次的時間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在我看來,這個過程是在快速遍歷設計方案的可能性,對可能的方向建立初步評估,不斷進行優化。

中國——關注Design

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比如BAT),由於團隊之間的職責劃分非常細,設計團隊主要做的是設計執行的工作,從項目一開始就是Design-led的情況較少。通常是產品經理把需求想清楚了,idea已經明確了再找到設計師溝通,完成執行工作。設計效果自然成了團隊最關心的事。設計的易用性,信息架構的合理性,視覺效果的美觀等等細節盡量做到盡善盡美。有時在想,如果設計師在團隊中能有更多主導的機會,不單單是設計執行,也可以參與到策略的制定,扮演設計策略師的角色,會不會有更多不錯的產品誕生?畢竟「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

4.過程特徵

英國——創意滿滿

在英國做的這幾個項目,過程中可以說充滿了創意。在訪談客戶的時候,會和客戶一起在白紙上寫寫畫畫,和客戶一起進行co-creation。在挖掘客戶的動機和未來計劃的時候,會把有代表性的名人做成卡片,讓客戶從名人身上找inspiration。在和別人溝通想法的時候,會用樂高來搭低保真的demo。對於初次嘗試這些方法的我來說,確實很驚訝,這方法也能奏效?或許能吧,畢竟一個有意思的方式很容易就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中國——井井有條

中國的團隊設計過程非常井然有序。同樣是拿訪談說事,在一個半開放式訪談前會準備好問卷,訪談的過程通常以問答的方式進行,過程中會對用戶的回答錄音,之後對訪談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5.徵求同意

英國——Are you happy with that?

在徵得團隊里每個成員的同意時,組織者非常喜歡問「Are you happy with that? If you are not happy with that, we could change it」 雖然Are you happy with that?是英國用來詢問態度的慣用語,但讓我感興趣的點是他們很關心你的感受,以人為本。如果這個決定讓你不開心,讓你覺得不舒服,那可以說出你的感受,再做改變。

中國——你覺得這樣可行嗎?

在中國的團隊徵求建議時,習慣問「你覺得這樣可行嗎?」 關注點的是在事情本身,這個決定是否正確,是否會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是一種相對理性的態度看待決策。如果站在你的角度來看,覺得這件事不可行,那麼可以提出更好解決方式。

6.團隊反思

英國——吾日三省吾身

最欣賞英國團隊的一個點就是他們很喜歡做團隊反思。一天的合作下來以後,大家就會圍坐在一起,聊一聊哪些點做的比較好,哪些合作方式不太奏效。每個人順著說一個好的點,一個不好的點。好的點第二天就繼續照做,不好的點大家就當場想出解決的方式,第二天很快就能得到改善。整個聊天的過程非常的輕鬆,就像是團隊的一個閑聊,不會感覺到有壓力。

中國——較少/寫總結

可能是因為團隊太大,要做的需求太多沒有時間的原因,也可能是和中國相對含蓄的文化有關,Team里很少有機會產品,開發,設計等各種團隊成員坐在一起,討論反思一下要怎麼更好的合作。只是在項目完成以後,每個團隊會寫一個書面的總結彙報,用郵件的方式抄送給大家。

7.提出質疑

英國——歡迎不同的聲音

在英國,大家做完presentation以後或是講完想法以後,很希望有人對他們的想法進行提問。他們認為這是一個讓他們思考更佳完善的過程。提問者提出的問題也會非常直接,比如你的方案會有哪些缺陷?如果沒有人提問,他們會覺得可能是自己的想法比較無聊,大家不感興趣,所以沒有問題。

中國——這是在挑戰我嗎?

也許是受到面子文化的影響,在中國的團隊,提出疑問時需要用一些相對委婉的方法。比如「你的想法很棒,你覺得像這樣改進一下會不會更好?」 如果用太直接的方式表示質疑,對方可能會以為你在挑戰他。比較有意思的是,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小夥伴也提到說她們的文化里,直接提出疑問很有可能被誤以為是在挑戰別人。看來這可能是一種亞洲文化吧。

8.團隊溝通App

英國——Facebook Messager

英國人最喜歡用來溝通的社交軟體是Messager。Messager是Facebook的推出的聊天軟體,可以直接用Facebook的賬號登陸,用起來和微信差不多。兩個App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是Messager的每一條信息都會有閱讀狀態,可以清楚的知道誰已經閱讀了你的信息。(曾經張小龍在設計微信的時候,特意強調了微信的信息不會有是否已經閱讀的狀態,原因是可以避免你知道別人看了你的信息,但沒有及時回復的尷尬境地。)英國的小夥伴們工作和生活分的很開,大家一起團隊合作的時候非常積極,回家後很少會再在Messager上聊和項目相關的事。從下午六點以後,Messager都一片死寂。

中國——WeChat

WeChat當然是中國團隊的首選啦,從團隊交流,工作彙報到過年的時候收紅包都是在WeChat Group里都可以完成。中國的小夥伴們工作和生活同步進行,回家後也孜孜不倦地回復工作群眾的內容。夜晚的微信群也甚是活躍。難怪有經濟學家指出未來全球化的希望在中國。

9.價值導向

英國——企業家精神,多元

無論是在做項目還是上課,都能感受到他們很崇尚企業家精神,即開拓精神,領導力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在團隊里不會有固定的facilitator,每個人都會輪流來帶領團隊。在評估idea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是否sustainable,是否能對社會有益。即使是一些當地很小的企業,也會在官網上宣傳自己是如何做到sustainable。多元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價值導向。團隊由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國家的人組成。團隊交流也多了來自不同國家文化,不同經歷的見解。

大家烤的商業模式可以sustainable的蛋糕, 其中有一個是素食者蛋糕,真的很無味道T.T

中國——敬業,進取

中國的團隊很倡導敬業和進取,前者關乎現在,後者關乎未來。敬業算是一種潛在的價值導向,雖然口頭上不會鼓勵加班,但大部分人還是會在下班時間後的2-3個小時留在公司,多干一些活,把工作做好再回家。說到進取,大家會有一個半年期的計劃,陳述半年來要有哪些進步,要為團隊創造哪些價值。這些價值導向也非常符合中國社會價值導向。

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Reference:

J Moultrie,University of Cambridge,International Design Scoreboard: Initial indicators of international design capabilities

Alex Osterwalder,Value Proposition design

Alex Osterwalder,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的設計生活館 的精彩文章:

TAG:悅的設計生活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