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昆廷?布萊克:用插畫傳遞愛的童書界騎士

昆廷?布萊克:用插畫傳遞愛的童書界騎士

The MagicElephant books

關於國際安徒生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大家或許都很好奇,於是小象君就特意去查了一下《國際安徒生獎大獎書系——走進國際安徒生獎》(張明舟主編,2014年出版)。

國安獎自2002年起,10位評委被分為兩個專家組,5位負責評選文學作品,5位負責評選插畫。他們需要將大部分空閑時間投入到為期六個月的評選工作中。

評選的標準每屆不同,但是每次評審大會前都會討論本屆的評選標準。(so,標準不是固定的)評委會會根據文學和藝術評選標準,對申請該獎項的作品進行討論、評判、獨立自主的作出裁決。以前,評委會成員都以書信的方式來交流,討論評選標準。近年來他們的論述都大部分刊登在《書鳥》(Book Bird)上,這本特刊記載了整個評選過程。這為以後繼續討論,修改國際安徒生獎的評判標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評審大會上要討論每一位國際安徒生獎候選人。每一位評委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由於評委們的文化背景,職業背景,個人品味,幽默感,看待兒童和童年的眼光以及對兒童文學的評價迥然不同,因此他們看待問題的視角就不同,當眾多不同觀點發生激烈碰撞時。他們面紅耳赤的爭論著,我們就可以想像會長氣氛會有多緊張了。

所以,總的來說每一屆的國安獎的評審標準都會有所不同,但是幾個標準是不變的,比如1.該獎項是作家獎而非作品獎(也就相當於是終身成就獎了)。2.重視人文關懷,重視給孩子講述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富有,什麼是戰爭和飢餓,重視兒童心靈最易遭受的創傷問題,比如社會動蕩與家庭破碎的不幸,幫助孩子去「發現用別的辦法發現不了的東西」。3.安徒生大獎傾向於授給在一種以上的文體創作方面都有建樹的作家。4.作家對兒童文學是否專一。

2018年3月26日將誕生第27位世界級的插畫家,我們魔法象2018年度作者,波蘭籍插畫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Iwona Chmielewska)入選其6人短名單中,這種等待的心情真的很奇妙......上周我們介紹了點擊【國安獎大師系列一】| 湯米?溫格爾:兒童圖畫書創作世界的大巨人。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第二期是英國的童話桂冠詩人——昆廷·布萊克。

不記得童年了,不要緊

我們發明一個

《為孩子寫作的三種方式》中,英國作家C.S.劉易斯曾經將世上的童書作家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為作為一種類型的孩子寫作,迎合孩子的心理和愛好,投其所好,自認為自己所寫的東西是當今兒童喜歡看的東西。這樣的「投其所好」往往導致作者本我的迷失,本真的迷失。

第二種是為某個特定的孩子寫作,比如路易斯?卡羅爾為愛麗絲寫了《愛麗絲漫遊奇境》,肯尼斯?格雷厄姆為自己的兒子寫了《柳林風聲》。雖然他們也是給孩子講故事,但他們豐富人生閱歷與天真爛漫的兒童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一種複合的人格得以形成,一個卓越的故事也由此誕生。

第三種是為自己而創作,而童書恰好是表達其思想的最好的藝術形式。

昆廷?布萊克顯然屬於罕見的第三種——「我既不為內心的孩子畫畫,也不為某個特定的孩子畫畫,只是孩子們碰巧喜歡我的畫罷了。」

這可能是他更勝劉易斯一籌的地方:對孩子來說,文字從來不是他們的疆域,圖像才是他們的地盤。對他們來說,畫畫是一件如此自然的事情,它與才華、理論、技術、主題無關,繪畫的可能性也不局限於可見的世界。

對他們來說,坐下來畫一張上帝的素描,並不比坐下來畫一張土豆來的更不尋常。讓他們描繪某個明媚的周日早晨幸福的感覺,也並不比畫一張爸爸掛在衣架上的藍色外套更難。

1.沒有童年,想像童年

昆廷?布萊克,生於1932年,至今86歲,一生未婚,沒有小孩,也不養寵物。他甚至沒有多少童年記憶。在一次採訪中他回答道自己真正開始畫畫是從5歲開始的,在他的自傳《字與圖》中,則是從16歲開始敘述他的人生的。那一年,他在英國老牌的諷刺漫畫雜誌《笨拙》上發表了第一篇作品。

從劍橋英語系畢業之後,他在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繪畫。他決定自己的未來不在於給雜誌畫諷刺漫畫,而是給童書畫插畫。

有人問他,沒有童年記憶怎麼辦?他說,沒關係,我隨時可以發明一個出來。

怎麼「發明」一個童年呢?「我通過想像靠近童年。」

事實上,他通過想像接近世間萬物:無論是一個孩子、一個大人、一隻恐龍,或者巴黎聖母院里的小駝背。

「當我在畫他們的時候,我永遠都在想像,他們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他們是怎麼感受這個世界的?」

如果你看過他的作品,你會發現,這位自稱不記得童年的畫家,他的繪畫風格本身就是童年的定義:活潑、歡樂、輕盈、靈動、顛覆、混亂、無政府主義,感人至深的樂觀……

曾經有人指責布萊克的畫過於歡快。但是,他為邁克爾·羅森的《傷心書》開篇的這幅自畫像卻是我見過的最悲傷的一幅畫。在一次與《衛報》的採訪中,他提到這是他一生畫過最艱難的一幅畫。

「我前前後後畫了15次,總是把握不好,有時候他顯得太歡快了,有些時候又太悲傷,我的畫必須說,他在強顏歡笑,因為人們不喜歡看到他難過的樣子。」

最後,他畫出了史上最苦澀的一個微笑。

2.每一根線條都帶著電量

多年前,《笨拙》雜誌的一位編輯曾告訴他,他的草稿比完成後的作品更好。據說是這句話啟發了他獨特的畫風。

昆廷畫畫極快。有一次採訪中,他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有人畫畫驚奇於時間過的這麼快,不知不覺中七個小時過去了。他的問題恰恰相反——他10點開始畫畫,畫完一看,才過了10分鐘。

關於昆廷?布萊克的線條,看到的最好玩的一句評論是:「他筆下的每一根線條都帶著電。」每根線條都帶著電,可以想像其中有怎樣強大的能量在蠢蠢欲動,等著要爆發出來。

動作、姿勢與氣氛,是他畫的最好的,他喜歡畫一切正在進行中的事物。也許這也是孩子喜歡他的地方:在他的畫中,一個故事永遠處在正在發生的狀態,遠遠沒有結束。

在一次採訪中他自己也曾表示喜歡畫任何處於動態的東西,偏愛動感。比如說龍,他就十分有趣,你可以在對頁中任意安排,也可以安排人騎在它的背上,等等。絕大部分的動物畫起來都十分有意思。畫貓不太容易,除非在它們被制服的時候。

他是插畫界的大師,即興、隨意、自由,是他的風格。看他的畫,你會覺得他的顏色像是一塊一塊砸到畫布上去的,而他的線條歪歪扭扭,如此潦草、看似毫無章法,但又彷彿有自己的意志,興緻上來了,隨時要脫離畫家的掌控,在紙上來一場即興表演。

在他的畫筆之下,世間宛若一場盛大的狂歡,充滿戲劇性,有無數的逆轉,人和事物都混亂的交織在一起,就那麼漂浮在空間中,散漫而自由,隨處都透露著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感。玩劣的小孩,無厘頭的父母,腦洞大開的情節,就那麼肆無忌憚的揮灑在紙上,有時讓你痛哭流涕,有時又讓你豁然自愈,終歸被愛征服。

他曾說:「每一位演員在正式表演前都得不斷地預演,直到不覺得自己在演戲為止。我的畫也一樣,很多人看到這般流暢的筆觸,都以為是不經意隨手畫成,其實,這些都是我多年以來畫了很多次之後累積出來的成果。」

3.鳥是他筆下的最愛

他喜歡用19世紀的鋼筆畫畫,他喜歡那種筆尖在紙上划過的粗糲的感覺,幾乎能觸摸到畫出來的那些形狀。

他也用羽毛筆畫畫。有一次,他用一根禿鷲的羽毛做了一根羽毛筆,畫了一隻禿鷲。之後,他不斷收到粉絲們寄來的各種羽毛,鸚鵡的羽毛用來畫鸚鵡,天鵝的羽毛用來畫天鵝…….

昆廷?布萊克的書里到處可以看到鳥,《跟著鳥兒一起飛》、《蒼鷺小姐與灰鶴先生》、《鳥的生活》,則是專門以鳥為主角的故事。他還有一張自畫像,是他從屋頂的電風扇上倒掛下來,口袋裡裝滿了鉛筆,紙和鳥到處飛。

他對鳥的迷戀,可能與宮崎駿對飛行器的熱愛一樣,都是對一種對「輕逸」的嚮往。事實上,不只是鳥,他筆下的角色常常違背地球重力原則,爬到高高的樹上,或者建築物之上,他們滑冰、雜技、盪鞦韆,在高高的鋼絲線上跳舞。他們高飛入雲,從不擔心掉下來。

4.共同創作不設限

一直以來,昆廷以與知名作家合作聞名,例如瓊·艾肯(Joan Aiken)、羅素·霍本(Russell Hoban)、邁克爾·羅森(Michael Rosen)和約翰·優曼(John Yeoman)等,當然最富盛名的就是和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的合作,他為羅爾德的18部作品所作的插畫,迷倒全球各地無數的大小讀者。英國最重要的出版人湯姆·麥奇勒(Tom Maschler)自稱其最大的貢獻是使昆廷和羅爾德「喜結連理」。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首部插圖作品《有口水喝》(A Drink of Water),該書於1960年出版,布萊克在一次採訪中表示道,自己很喜歡教育、畫畫和英語文學,似乎為孩子們創作童書是很不錯的選擇。那時候他想,不知道孩子們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後來一步一步地,通過創作,布萊克和他們一起成長。有一天就問他的一位朋友,「你能寫一本書由我來插畫嗎?」他答應並做到了,這位朋友就是約翰·優曼,而這部作品也就是《有口水喝》(A Drink of Water)。

與安德烈共同創作的圖畫書《爸爸的頭不見了!》也有個小故事。安德烈·布夏爾是法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他能寫能畫,而且都做得很棒。他非常喜愛和崇敬昆廷·布萊克,所以想請他為自己的故事作畫。當昆廷·布萊克的經紀人答應他的時候,他高興極了。就這樣,因為兩位藝術家的惺惺相惜,這本文字和圖畫「手牽著手跳舞」的圖畫書誕生了。

再一次採訪中他表示在他的創作生涯里,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經歷——他和1800名講法語的小孩子共同創作。這是由他在法國的家附近的一群老師發起的,他們將孩子們對當今社會的意見收集起來,邀請布萊克創作一本真正的書。

這是一個人道主義題材的作品。涉及社會上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包括受到欺侮的、生病的、受到戰爭威脅生命的、飽受污染之苦的……參與創作的孩子來自世界各地,有倫敦的、都柏林的、盧森堡的以及新加坡的,書的前後環襯都是他們的名字。這本書就是《天上的帆船》(Un Bateau dans le Ciel)。

5.童話桂冠詩人

昆廷·布萊克幾乎獲得過英國國內各項童書插畫大獎,包括1980年的凱特·格林納威大獎。1999年,他成為英國第一位「童話桂冠詩人」(Children』s Laureate)榮譽稱號的獲得者,該獎為表彰終身在童話界的偉大的插畫家和作家而設,後來獲得者有安東尼·布朗、邁克爾·羅森等。

2002年,他獲得國際兒童讀物最高獎項安徒生大獎。2013年新年,80歲的昆廷·布萊克被英國查爾斯王子授予了騎士爵位,次年新年,他又榮獲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他說,大獎是一項無比珍貴的殊榮,但他最珍惜的還是來自孩子對他的喜愛和肯定。

國際安徒生評委會評價道:「昆廷?布萊克思維活躍,具有創造性,是個偉大的畫家。長期以來,他為兒童文學乃至整個兒童世界做出了絕大的貢獻。他曾獲過多個獎項和榮譽們還享有「兒童桂冠詩人」的榮譽稱號。他的原創性、幽默感以及在線條、色彩、動作等方面的繪畫技巧,使得他深受讀者的喜愛成為具有廣范影響力的插畫家。」

6.對年輕插畫家的建議

布萊克還培養了好幾代英國文學插畫家,在國內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是郁蓉老師的《我是花木蘭》,但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昆廷·布萊克就是郁蓉老師的導師了。

郁蓉(右一)和家人、導師合影

他給年輕一代藝術家的建議是:「若想畫出好的作品,唯一的方法就是每時每刻都要想著畫畫。你的確可以學習許多繪畫技巧,但付諸實踐才是關鍵。無論是插畫家還是兒童文學作家都要將各種各樣的藝術特色融會貫通,成為複合型人才,不能單一,這一點非常重要。

像我自己就常常觀察人的動作和表情,因此我不願意羅列所謂的標準。如果你天生就嚮往畫畫渴望通過圖畫給別人講故事,你可以做很多事來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

例如多看看其他畫家的作品,但不能照葫蘆畫瓢,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還要不斷地練習,將繪畫視為自己未來的事業。漸漸你就會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可以做好什麼。可以說繪畫沒有什麼標準可以參考,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獨有的標準。」

魔法象童書館&昆廷·布萊克

《爸爸的頭不見了!》

〔法〕安德烈·布夏爾/著

〔英〕昆廷·布萊克/繪

「我爸爸的頭不見了!現在,他的肩膀上面什麼也沒有。」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開頭,一般來說,接下來的發展一定不會讓讀者失望……

面對沒有頭的爸爸,一開始,我們和媽媽緊張極了,我們到處尋找,還擔心鄰居的議論。所以,我和弟弟用報紙給爸爸做了一個頭,事情似乎變得沒那麼糟糕了。我和弟弟反而覺得,爸爸沒有頭可以帶來不少好處。比如,我們做了壞事,他不會大驚小怪;他總是乖乖地聽媽媽的話,為她做好所有的家務;我們想買什麼,他都會買給我們;他還會陪媽媽在家裡跳舞,雖然跳得太快了。可是,糟糕的事也不少……突然有一天,爸爸帶著他真正的頭回來了。他的頭去了哪裡?他們的生活又有什麼變化?

爸爸的不在場製造了一個熱鬧詼諧的家庭鬧劇,看似幽默好笑,作者實則講述了一個深刻的現代寓言。沒有爸爸的參與,孩子的童年是不完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法象童書館 的精彩文章:

劉旭恭:不管多麼無聊的事,只要每天堅持都是會有進步的吧!
2018年度恐怖大片——《開學》

TAG:魔法象童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