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鋼代表:將景德鎮陶瓷大學建成世界知名陶瓷大學

寧鋼代表:將景德鎮陶瓷大學建成世界知名陶瓷大學

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

陶瓷教育要「三進一融」

——訪全國人大代表

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

中國藝術報記者 蒲波

「中國的陶瓷文化,有其獨特的風格、氣魄和神韻,陶瓷文化的傳播將中國的歷史與現在,將中國與世界聯繫在一起。」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校長寧鋼認為,實施陶瓷文化傳播工程就是要引導優秀傳統文化回歸當代人民日常生活,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今年兩會上,他提出陶瓷教育要「三進一融」。本報記者就兩會提案以及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教學理念、「互聯網+」時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和陶瓷人才的培養等問題專訪了寧鋼。

記者:景德鎮陶瓷大學是我國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在中國陶瓷人才的培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您的提案是關於陶瓷教育的「三進一融」,請您具體介紹一下。

寧鋼:我所建議的陶瓷教育「三進一融」,「三進」是實施陶瓷文化進中小學校園工程、實施陶瓷文化進社區工程和實施陶瓷文化課程進孔子學院工程,「一融」是將陶瓷文化傳播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行動計劃。

我建議,在中小學加入陶瓷文化特色實踐課程,讓學生從小學習、感受、傳承璀璨的中華陶瓷文化,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民族的情感;出版系列陶瓷文化普及教材;拓展校園陶瓷文化氛圍。

在社區,打造融入生活元素的「社區+文創」新範式。藉助「互聯網+」信息化技術,解決社區公共空間的文化營造;以「特色陶瓷文創產品+深度社區服務」的形態激活社區潛力,鼓勵特色陶瓷文創產品與社區特色資源結合,體現社區人文精神;將陶瓷文化作為社區居民素質教育內容,在社區教育中開設「陶瓷文化鑒賞與製作」課程,為社區素質教育的實施探討新的途徑。如,採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發揮陶瓷文化藝術網路媒體優勢和互動平台的優勢,組織陶瓷藝術家陶瓷藝人走進社區,在互聯網上充分展示。

鈞韻 寧鋼

孔子學院是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建議在孔子學院中開設陶瓷文化特色課程,以此為媒介,傳播中國民族工藝、繪畫方法、審美理念,以及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講好中華陶瓷思想故事、文化故事、民間故事,以陶瓷為媒介,增強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文化認同。

同時,建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要城市設立中華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或陶瓷藝術工作室,充分發揮陶瓷文化傳播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優勢;將中華陶瓷文化傳播作為中國重大文化創新項目來實施,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復興。積極推進與國內外陶瓷類、藝術類、智庫類以及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等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极參加在海外舉辦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廣泛開展國際陶瓷學術研修、遊學培訓、陶瓷文化論壇等活動,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加大對中國唯一的陶瓷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辦學的支持,使其辦成世界知名的一流特色大學,為中華陶瓷文化的現代化、國際化提供有力保障。

霞光 寧鋼

記者:歷史的光輝給景德鎮帶來了陶瓷文化的自信。您認為今天的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還需要有哪些突破呢?

寧鋼:景德鎮千年窯火不斷,一個行業支撐了一個城市的輝煌,在歷史上留下的陶瓷科技、陶瓷生產工藝都是世界領先。宋元以來,景德鎮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大量輸往歐亞市場,貴重的景德鎮瓷器被歐洲人譽為「白色金子」。英國、瑞典、荷蘭、韓國、日本等均模仿中國的制瓷技法,開闢了歐亞制瓷歷史的新紀元。隨著中外文化交流與貿易往來,景德鎮陶瓷的獨特魅力還影響到歐洲的藝術流派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目前,景德鎮處於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出現了很多「景漂」藝術家和工匠。各種思潮、各種藝術形式都在景德鎮陶瓷藝術上得到了展現。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冷靜思考,要法於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充分發揮景德鎮本地材質優勢,很好地傳承千年的傳統技藝和非遺手法,吸收外來藝術精華,推陳出新,創造出符合這個時代的優秀的陶瓷藝術形式。

粉彩色釉瓷盤之荷韻系列 寧鋼

記者:景德鎮陶瓷大學除了重視陶瓷材料研發、陶瓷技藝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之外,還很重視陶瓷藝術理論評論人才培養。在您看來,陶瓷藝術理論評論方面的人才現狀如何呢?

寧鋼: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定位就是「服務行業,服務陶瓷」,所以在行業創新、設計創新等方面均為行業作出了較大貢獻。在新時代更要為創建國家品牌服務,除培養陶瓷材料、陶瓷科技、藝術設計人才以外,同時也非常重視陶瓷評論人才,這樣也更加全面地體現了陶瓷大學在培養人才上全方位服務行業的定位。目前看來,優秀的陶瓷藝術理論評論人才不足,社會需求量卻比較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質量的陶瓷藝術理論評論人才,我校於2016年設立的藝術文博學院是在大學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建立的一個集教學與研究一體的研究型學院。學校聘請清華大學教授李硯祖擔任院長,設有美術學、設計學、文化遺產和文博考古學4個系,招收本科生、研究生,並逐步實現本碩連讀、碩博連讀,學院下設御窯研究院、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古陶瓷研究所等6個研究院所。為國家培養能夠從事陶瓷藝術研究、修復、遺址保護、陶瓷文物鑒定、陶瓷文化交流的高層次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粉彩色釉瓷盤之荷韻系列寧鋼

2018年初,校黨代會上提出,到2050年把我校建成中華陶瓷藝術與文化高地,實現「世界知名陶瓷大學」的美好願景。藝術文博學院作為陶瓷大學理論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單位,肩負著大學藝術專業理論教學與研究及人才培養的重任,主要任務是從事陶瓷藝術、設計史論諸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其研究與教學工作將立足於中國陶瓷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立足於世界性的學術研究前沿,出成果、出人才。學院現已形成了「本—碩—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去年年底又新增科學技術史學科博士點;並成功舉辦了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陶瓷藝術理論評論人才培養》高研班,面向全國招收學員,為中國陶瓷藝術理論研究的豐富和發展提供穩定而卓越的後備力量。

粉彩色釉瓷盤之荷韻系列 寧鋼

記者: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教學設置里,很重視陶瓷人才的創業教育。「互聯網+」對於陶瓷行業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商業模式。您認為,對於陶瓷藝術來說,「互聯網+」會產生怎樣的推動力呢?

寧鋼:首先,「互聯網+」改變了陶瓷產品創新理念,改變了陶瓷行業的商業模式,改變了陶瓷行業的營銷渠道,也改變了陶瓷行業的競爭手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全球信息開放共享和網路化的高度發展,進一步推動了陶瓷藝術的發展。

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信息內容更加多元,人們的認知方式和對陶瓷藝術的欣賞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的美學觀念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滲透進現代人的意識之中,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取向趨於多樣化,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對於陶瓷藝術品的鑒賞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當前先進網路與信息技術已逐漸參與到陶瓷藝術品生命周期的開發。「互聯網+」促進了傳統陶瓷工藝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大大提升了陶瓷藝術品的開發能力和工藝水平。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陶瓷藝術品開啟了市場化運作模式,為陶藝家們提供了極佳的藝術展示和推廣平台,吸引眾多藝術愛好者與資深藏家參與其中。得益於諸如此類的「互聯網+」陶藝平台,陶瓷藝術也逐漸走出「深閨」,「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陶瓷藝術家與收藏家、藝術愛好者都獲益的同時,陶瓷藝術變得更加平易近人,這將更有利於陶瓷藝術市場的長遠發展。

粉彩色釉瓷盤之荷韻系列寧鋼

記者:您從創作一路走來,從教30年,作為大學管理者,要面對超越陶瓷本體研究的更多更為複雜的行業問題。寄語青年陶瓷人才,您認為他們需要具備怎樣的素養,才能成為卓越的陶瓷人才?

寧鋼:作為一校之長,我首先希望年輕人要有吃苦的精神。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努力才有收穫,只有付出才有回報。新時代,給年輕人帶來無限的機遇,也帶來了挑戰——要有全球視野、國際化思維,要廣納博學、善於思考,要學習傳統、法於傳統但不囿於傳統,要有寬廣的胸懷和包容的情懷,要樹立遠大目標,為創建中國陶瓷行業國際化品牌而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一大批著名藝術家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新春祝福!
好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TAG:中國藝術報 |